章回体小说鼻祖为什么不是施耐庵
- 2023-07-23 10:15:38
1、章回体小说鼻祖为什么不是施耐庵?罗贯中,才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他的章回小说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
2、且已经分卷分目,目录文字也很讲究。
3、今见最早的嘉靖壬午(1522)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每回标题都是单句七字。
4、他与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每回的标题已是双句,大致对偶。
5、除分回立目之外,他的章回小说还保存了宋元话本中开头引开场诗,结尾用散场诗的体制。
6、正文常以“话说”两字起首,往往在情节开展的紧要关头煞尾,用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套语,中间又多引诗词曲赋来作场景描写或人物评赞等。
7、他的章回小说在体制上得以定型的同时,在艺术表现方面也日趋成熟。
8、他的作品文学特点主要表现在:成书过程从历代集体编著过渡到个人独创;创作意识从借史演义,寓言寄托,到面对现实,关注人生;表现题材从着眼于兴废争战等国家大事,到注目于日常生活、家庭琐事;描写的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平民百姓;塑造的典型从突出特征性的性格到用多色、动感的笔触去刻画人物的个性;情节结构从线性的流动,到网状的交叉;小说的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如此等等,都足以说明罗贯中的章回小说在中国的小说史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9、这也为明代中后期的白话短篇小说出现鼎盛的局面,发展得更为精致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10、相传元末明初之时,兴化人施耐庵将长期流传自民间的梁山故事加以整理,通过其艺术加工,完成了章回体小说《水浒传》,全篇一百回,又名《忠义水浒传》。
11、“明末五子”之一的胡应麟在其著作《少室山房笔丛》中有过描写,认为《水浒传》系施耐庵所著。
12、由此,人们才认为原作者就是施耐庵。
13、但是,有关施耐庵是否是《水浒传》作者的问题,其实自明代至今都有人提出质疑。
14、明朝初年有档案《前朝志拷》记载《水浒传》作者实为罗贯中。
15、指出罗贯中在创作旷世巨著《三国演义》在前,完成了《水浒传》在后。
16、而当时施耐庵的身份是罗贯中的先生(老师),施耐庵为其做过修改,并且有意抹去徒弟的名讳,使得自己成为当仁不让的原作者。
17、这一点非常类似清代晚期那位伪圣人康有为盗用梁启超的著作,借他人之名炒作自己。
18、不过也有人认为施耐庵并非有意借他人之名提升自己,而是胡应麟的误写使其误打误撞挂上了作者名衔。
19、纵观罗贯中一生的著作,除了《三国演义》之外,还有《三遂平妖传》以及《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等等,笔者从旧书摊找到过一本章回体小说,名叫《粉妆楼全传》,署名作者同样为罗贯中。
20、也就是说罗贯中一生之中著作大量文学作品,其中以章回体小说最为拿手。
21、而施耐庵却鲜有著作,人们对其最熟悉的莫过于《水浒传》。
22、《三国演义》在《水浒传》之前发表。
23、在罗贯中完成《三国演义》之后,再与施耐庵合作创造巨著《水浒传》。
24、因为《三国演义》比《水浒传》先出现。
25、这是学术界的观点。
26、学术界一般认为《三国演义》在《水浒传》之前发表,而且《水浒传》是罗贯中和施耐庵合著而成,但苦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文字资料和史料,这也成了一个疑案。
27、学术界没有统一的说法,但认为《三国演义》在《水浒传》之前发表是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并州太原人,汉族,号湖海散人。
28、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29、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30、洪武四年,为纪念师友施耐庵,罗贯中在完成《三国演义》之后,加工、增补了施耐庵的《水浒传》。
31、这位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大约70岁去世。
32、罗贯中被称为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他的章回小说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
33、且已经分卷分目,目录文字也很讲究。
34、所以,章回体小说鼻祖不是施耐庵。
35、明朝出现的章回体小说如《西游记》、《水浒传》等,并非吴承恩和施耐庵等人的"原创",而是在宋代就有:《西游记》的宋代平话是《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水浒传》的宋代平话是《大宋宣和遗事》;《三国演义》的宋代平话为《三国志演义》。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83666585@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