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 > 大专小学教育专业学什么

大专小学教育专业学什么

  • 2023-07-08 20:44:53

大专小学教育专业学什么

1、大专小学教育专业学什么?小学教育专业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小学教育专业培养规格:专科,两年制三年业余学习,最短学习年限不低于两年半。

2、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对象主要是具有中等师范学历及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在职小学教师,使之达到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学历,提高素质水平。

3、具体要求: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教育事业;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学会用这些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教师职业道德。

4、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文化素养,了解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具备运用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初步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从事小学教师职业的自我发展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和正确的审美观。

5、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模块设置小学教育专业共设置6个模块,分别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通识课、实践课。

6、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1.小学教育专业公共基础课该模块最低中央电大考试学分为9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9学分。

7、统设必修课:开放教育学习指南、英语Ⅰ(1)(2)、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8、2.小学教育专业基础课该模块最低中央电大考试学分为15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19学分。

9、统设必修课: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研究方法、现代教师学导论。

10、3.小学教育专业课该模块最低中央电大考试学分为25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40学分。

11、统设必修课: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美学与美育、阅读与写作(1)(2)、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2)。

12、4.小学教育专业拓展课该模块最低中央电大考试学分为0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3学分。

13、5.小学教育专业通识课通识课模块最低毕业学分为2学分,该模块课程不得免修免考。

14、6.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包括教育教学调查和毕业作业(小教),统设必修,共8学分,该环节不得免修。

15、7.小学教育专业统设必修课程严格执行统一课程名称、统一课程学分标准、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

16、8.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实践环节成绩计入课程学习成绩,没有完成课程实践环节的不能取得课程学分。

17、9.小学教育专业的高等数学(B)(1)为限选课程。

18、10.小学教育专业规则表中各课程开设学期是根据专业知识结构提供的课程先修、后续关系确定的,供学生选课时参考。

19、开放教育各专业所有统设必修课程首次开设后均实行全年滚动开设。

20、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规则小学教育专业各模块最低毕业学分依次是:小学教育专业公共基础课:9学分小学教育专业基础课:15学分小学教育专业课:29学分小学教育专业拓展课:0学分小学教育专业通识课:2学分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8学分小学教育专业最低毕业总学分为76学分,各模块最低中央电大考试学分之和为49学分,各模块最低毕业学分之和为63学分,不足部分在本专业任意模块中选择课程达到毕业总学分。

21、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说明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其中录像课4学时,IP课6学时,开设一学期。

22、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发展观和教育观;掌握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别差异,能够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析小学阶段的学习现象;掌握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并按其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了解影响学习与教学的因素,主动创设促进有效学习与有效教学的环境;了解师生的心理特点,增强教师的自我调节意识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意识。

23、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概述;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学习心理;知识的获得与应用;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技能的形成;品德的形成和培养;学习策略;学习的动力机制;教学设计的心理学问题;课堂学习管理;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

24、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开设一学期。

25、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

26、本课程的要求是:理解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主要区别和内在联系,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况,认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7、本课程的主要内容:阐述人文社会科学的具体内涵、内部结构和历史脉络;近现代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哲学、历史学、文艺学以及经济学、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重要突破;阐述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主要趋势,人文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关系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28、自然科学基础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开设一学期。

29、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与小学教材、教学以及课外活动有关的自然科学知识,扩大知识面,能兼教小学自然常识课程。

30、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及与之有关的科技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31、现代教育思想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开设一学期。

32、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是:了解现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以及重要的学校教育及其他教育形式的新认识,理解教育思想发展的客观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和教育基本原理发展线索,掌握现代西方和我国基础教育实践的发展及一般理论研究成果在学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法。

33、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简介中外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及当代教育思想的主要流派,分析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理论依据,讨论我国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思想、新思路和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及其实践运用的前景。

34、教育研究方法本课程5学分,课内90学时,其中录音课20学时,开设一学期。

35、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意识,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初步具备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36、本课程主要内容:确定研究课题的方法,教育科研的设计,文献法与内容分析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研究假设的统计推断,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研究报告的撰写和研究的评价。

37、阅读与写作(1)(2)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开设一学年。

38、本课程将现代阅读理论与写作理论有机整合、贯通,是一门体现当代课程改革精神的综合性、应用性、基础性课程。

39、本课程的要求是:学习和了解现代阅读基本理论与写作基础理论,了解和掌握各类文章的特点和基本的文章解读方法与写作方法,增强学生自身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水平。

40、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阅读与写作基本理论的意义,懂得阅读与写作的内在关系,了解阅读心理与写作心理,初继续步掌握阅读的基本规律、特点与方法,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掌握各类文体的基本特点、写作方法和文章的修改与评改。

41、现代教师学导论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开设一学期。

42、现代教师学导论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

43、本课程的要求是:了解现代教师的职业特点,理解并具备现代教师的职业道德、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认识现代教师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

44、作为教育科学的一个新兴的重要的分支领域,现代教师学综合运用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理论和方法,将教师职业作为一个整体,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理念,内容涉及教师职业和教师素质的各个方面,阐述了现代师生关系、现代教师的道德素养、教育观念、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心理健康,以及现代教师的管理、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等内容。

45、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本课程7学分,课内136学时,其中录像课20学时,开设一学年。

46、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了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和改革意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文本、图表和演示文稿的制作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上网和制作简单网页的能力,初步具备把计算机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的能力;了解教育传播理论、教学媒体理论和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能正确选择教学媒体和在教学中的使用方法,了解教学软件制作技术;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会进行课程设计;为提高教学技能,使教学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奠定基础。

47、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信息技术概述(概念、地位和作用);计算机文化、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Windows);办公应用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或Wps2000);网络知识和相关软件(InternetExplorer、FrontPage);教育技术概述(概念、简史和方法);教育传播理论和教育媒体理论;教育媒体(宏观、中观、个人);教学设计(理论、过程、方法);教育媒体应用实验。

48、美学与美育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开设一学期。

49、美学与美育是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

50、本课程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美学与美育理论知识、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塑造能力、较高的实施美育的能力的课程。

51、本课程重视美学、美育理论向审美实践与审美教育实践能力的转化,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52、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渗透性和复杂相关性。

53、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美学;美及其形态;美感;什么是美育;形式美与美育;艺术美与美育;审美文化形态与美育;青少年发展与美育;教师角色与美育。

54、中国古代文学(1)(2)本课程8学分,课内学时1其中电视课36学时,录音课18学时,开设一学年。

55、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基本掌握古代汉语以及有关文化知识,提高阅读、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和语言修养。

56、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作品选和理论知识两部分,比例约为4:1。

57、作品选部分有说理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骈文、诗、词、曲、短篇小说等各种文学体裁,不求面面俱到,也不强调各时期的比例;理论知识部分,以文学知识为主,适量介绍古代汉语、古代文化等知识,有些知识安排在作品选的注释、习题中,可不受上述比例限制。

58、本课程与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中国古代文学(1)(2)(3)课程不同,授课对象是小学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所不同。

59、中国通史(1)(2)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开设一学年。

60、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中国的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

61、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从边疆危机到瓜分危机;戊戌维新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抗日战争;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立与巩固;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历史性的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2、中国现当代文学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其中电视课36学时,开设一学期。

63、本课程的要求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概括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和主要成就,选读各个历史时期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提高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析能力。

64、本课程主要内容:“五四”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文学;新时期文学;港台文学。

65、其中文学史知识与作品选读部分的比例约为1:3。

66、现代汉语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小时,其中电视课18学时,开设一学期。

67、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的基础知识,提高对汉语的理解水平,提高运用现代汉语知识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能力。

68、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汉字结构,汉字规范化、标准化;词汇的构成、发展和规范化;词类,短语,句子,复句,句群;语言表达中的修辞方式。

69、儿童文学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开设一学期。

70、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小学教师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能编写一般的儿童读物。

71、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训练小学教师独立分析儿童文学作品,学习儿童文学的理论知识和创作儿童文学作品。

72、作品分析、创作练习和理论知识学习的比例约为4:1。

73、外国文学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开设一学期。

74、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学史的基本知识,提高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分析及鉴赏能力。

75、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简明系统地介绍外国文学的发展过程,重点介绍从古代至现代各个历史时期欧美主要国家的文学发展的基本状况和特点,并简析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从目前实际出发,简要介绍亚非文学。

76、创新教学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录像4学时,开设一学期。

77、本课程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当前中小学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教学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教学创新能力,变传统教学为创新性教学。

78、使教师的教学更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社会责任感,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培养适应新世纪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79、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绪论—创新教学的时代意义;教学创新与素质教育;教学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创造性思维与教学创新;创新型教师的教学特色;创新型学生的学习特色;创新教学环境。

80、大专小学教育专业学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普通话、教师口语、教学设计、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等课程。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83666585@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热门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