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有道加盟费(十八里桥有什么好吃的)
- 2023-05-01 21:46:01
大家好,关于辣有道加盟费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十八里桥有什么好吃的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油辣子怎么做才好吃
重庆油辣子
心清似水淡若云“来过重庆的人一定吃过重庆油辣子拌的凉菜和小面之类的吧!辣得爽歪歪的!每个重庆人家里都会做油辣子,不过每家的味道都是不同的,油辣子是制作重庆小面必不可少的关键调味料,也是重庆家家必备的油辣子。饭店里的油辣子怎么做咱们就不研究了,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油辣子的家常做法及制作要领,让你能顺利地做出好吃的油辣子海椒。一勺好的辣椒油,可以让一份凉拌菜或一份面食立竿见影地人见人爱。所以,在制做辣椒油的时候,你一定要下足功夫,这样做出来的辣椒油色泽红亮、辣而不燥、香味醇厚,具有独特的、循序渐进的复合香辣感和绵长的回味,制作油辣子海椒经常会用到的干海椒有三种,分别是四川二金条、贵州大红袍和湖南朝天椒,其中的二金条和大红袍偏重于香味,而朝天椒则偏重于辣味,因此很多人在制作油辣子海椒时一般会将这几种辣椒混合使用,以求达到更完美的境界”食材明细贵州大红袍辣椒粉200g湖南朝天辣椒粉200g四川二金条辣椒粉200g桂皮2个芝麻适量八角5个花椒50g菜籽油500g小磨麻油200g三奈5个香叶5片草果5个丁香5个茴香1把超辣口味其他工艺半小时耗时简单难度重庆油辣子的做法步骤1把贵州大红袍辣椒粉200克放入一个耐高温的容器里2放入茴香20克3干花椒粒50克4在加入200克四川的二金条辣椒粉5中辣的湖南朝天辣椒粉200克,香料:三奈5个,桂皮2块,香叶5片,草果5个,八角5个,丁香5个6把准备好的菜籽油全部倒进锅里,油的用量要比辣椒面的体积多出大约1/3的样子(500克)。把菜籽油烧至闻不到生油的味道后就可以关火了,等油温自然冷却到8成热时7把热油慢慢倒入辣椒面里,边倒边不停搅拌,要保证所有的辣椒面都能和热油充分接触,最后将小磨麻油200克加入辣椒面中,把装油的容器放到炉子上,小火熬制片刻,让香料的味出来后,关火放入生芝麻,等辣椒油冷却后就可以移入冰箱保存起来了随吃随取咯8色泽红亮的老重庆辣椒油,辣而不燥,香味醇厚,回味绵长,你一定会喜欢小窍门1、有人认为做油辣子海椒时油温越高越好,其实太高的油温只会让海椒糊掉,除了糊味什么味都没有了。那么如何才能把油温控制的恰到好处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热油里放入一片生姜,如果姜片的表面在热油里慢慢变黄,此时的油温就刚刚正好。2、油最好是使用菜籽油,而不要使用玉米油等,因为玉米油没有香味。油的用量以能淹没海椒面就可以了,大约是超过海椒面约1/3左右。使用的厨具:炒锅姚广孝有多厉害
黑衣宰相姚广孝,14岁剃度出家,47岁正式出山,64岁策划朱棣造反,68岁功成身退,84岁圆寂升天。
他是一个“不安分”的出家人,也是明朝唯一一个以文臣身份,进入祖庙的“绝代高人”。
明朝初年,两个和尚的出现,搅动得天下风云变幻,皇权几度易主。他们的名字注定载入史册、功过任人评说,他们一个叫朱元璋、一个叫姚广孝。
朱元璋16岁出家为僧,25岁加入红巾军,正式举起“反元”的大旗,41岁战胜各路起义军,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新的统一政权——明朝。
与朱元璋的年轻有为不同,姚广孝是典型的“大器晚成”。
1398年,直到71岁的朱元璋驾崩,姚广孝才开始展露锋芒、从幕后走向台前,这一年,姚广孝已经64岁了。
虽然风华不再,但姚广孝一出手,就是大手笔。
在他的谋划和推动下,朱棣为避免撤藩,竟以区区藩王之力,对抗建文帝及整个朝廷,更令人惊叹的是,朱棣居然成功了!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这个和尚,就没有后来励精图治的永乐大帝,也没有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更不会有浩浩荡荡的郑和下西洋,如果没有他,大明朝的历史或许是另一个样子。
姚广孝究竟厉害在哪?姚广孝以一僧人之身,之所以能助朱棣成就举世之功,在于他身上有很多常人难以企及的能力和优点:
第一、能正确认识自己。1335年,姚广孝出生于江苏吴县的一个医学世家。
据史书记载,姚广孝从小便博览群书、聪慧过人,在他长到14岁时,姚父郑重地告诉儿子,希望他子承父业、悬壶济世,可姚广孝想也没想,直接回绝了。
他从来就没想过当医生,他这辈子只有一个职业追求——当和尚。
姚家父母自然十万个不同意,可儿大不由娘,姚广孝决定要做的事,谁也动摇不了。
就这样,14岁的姚广孝毅然走出家门,在妙智庵剃度为僧,法号“道衍”。
“至正间,年十四,即从佛,父不夺吾志,遂出家于里之妙智庵。”——《明姚少师祠堂记》
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假以时日,这世上便少了一位杏林人才,而多了一位得道高僧。
可道衍偏不照常理出牌。
他身为和尚,不好好在庵里念经修佛,而是又转身拜了个道士做师傅,一有空就跟在道士身边,学习《易经》和阴阳之术。
除了主修佛学、选修道学,道衍还下了很大功夫研究儒学,因此,他的朋友圈里不仅有僧人、道士,还有儒生。
据说,道衍和当时的儒学大师宋濂、杨基等,私交甚好。
由此可见,道衍不仅学识渊博,精通儒、释、道三派,还交际广泛,是个跨领域的高手。
以他的才能,当上一寺主持只是迟早的事,可道衍志不在此,他有更远大的职业目标。
有一次,在外出云游到嵩山时,道衍遇到了一个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人,这个人,叫“袁珙”。
袁珙擅长看相,当他看到道衍的第一眼,就断定这绝不是一个凡人:
“世上怎会有你这样长相奇异的和尚!你天生一对三角眼,好似一只病虎,内心又嗜好杀戮,日后必定会成为像刘秉忠那样的人!”
“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明史·姚广孝传》
如果平常人听到这话,肯定气得砸对方摊子了,可道衍非但没生气,反而乐得合不拢嘴。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道衍一向把刘秉忠当做自己的偶像,这刘秉忠原是元世祖忽必烈帐下的一员重要谋臣,就是在他的积极谋划下,忽必烈才顺利登上了汗位。
现在,竟有人预测自己能成就和偶像一样的霸业,这,能不让人兴奋吗?
从此,道衍更坚定了心中的志向。
从抛家舍业、毅然剃度为僧,到打破佛门规定,偷学道学、儒学,再到立志做一位天子谋臣,道衍人生的每一步选择,都让人觉得瞠目结舌、离经叛道,但只有道衍清楚,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为此,他可以不顾家人的反对、不管别人的非议,甚至不惧前进路上的风雪。
任他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道衍,是一个认清了自我的人,也是一个内心无比强大的人。
第二、能正确认识他人。1375年,朱元璋颁布诏令,让精通儒书的僧人来礼部应试。年已40岁的道衍,欣然应诏,可惜,这次他没有考上僧官,只得到了一个参与奖——一身僧服。
“洪武中,诏通儒书僧试礼部。不受官,赐僧服还。”——《明史》
想来,此时的道衍内心定是无比苦闷的,他满腹才学、胸怀兵甲,可始终报国无门。
但渐渐地,他想明白了,自己在洪武皇帝手下是没有出头机会的,当时朝廷文有刘伯温、李善长等开国元勋,武有徐达、汤和等开国名将,就连朱元璋本人,也是文武兼修,是个治国和军事天才。
和他们相比,道衍虽略有才能,但毕竟缺少历练。
既然老皇帝那儿没有工作机会,那就退而求其次,把目标放在下一任皇帝身上吧。
很快,道衍便有了主意。
1382年,与朱元璋相濡以沫多年的马皇后病逝,朱元璋悲痛难忍,便诏令全国的高僧进宫为马皇后诵经超度。
在僧录司右善世宗泐(lè)的推荐下,道衍得以成功入选。
事后,为了陶冶各位皇子的心性,朱元璋又令诸王自行选择高僧为师。
为了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道衍决定主动出击。
他径直走到燕王跟前,躬身说道:“贫僧愿助燕王殿下一臂之力。”
朱棣不置可否地望着眼前这个毛遂自荐的和尚,故意挑衅道:
“哦?本王是天潢贵胄、要什么没有?!你一个和尚能帮本王做什么?”
道衍走近一步,小声回答说:“贫僧能帮王爷戴上一顶白帽子!”
朱棣顿时脸色大变,“王”上加“白”,不就是“皇”字吗?
朱棣不敢再往下想,他赶紧环顾四周,见无人注意到道衍的言行,遂厉声呵止道:“你这狂僧!休得胡言乱语!”
道衍没有再接话,直接起身离去,临走前,他留给朱棣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
燕王一定会来的!
道衍相信自己的眼光,也相信自己的直觉。
不知过了多久,道衍耳边终于想起了一个令人心潮澎湃的声音:“你跟我走吧!”
洪武十八年,年近50岁的道衍,带着满腔抱负,终于告别南京,随燕王朱棣到了北平。
初,诸王封国时,太祖多择名僧为傅,僧道衍知燕王当嗣大位,自言曰:“大王使臣得侍,奉一白帽与大王戴。”
盖白冠王,其文皇也。燕王遂乞道衍,得之。——《明史记事本末》
有人说,道衍选择朱棣,不过是因为运气好。
但我更愿意相信,道衍的主动出击,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
他之所以选择朱棣,是因为他认识到,在朱元璋所有的儿子中,唯有朱棣野心最大、能力最强,一旦天下有变,他一定能够迅速响应、成就大业。
道衍清楚自己的抱负,也明白朱棣的不甘。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从这一点来说,道衍无疑是个有智慧的人。
第三、懂得韬光养晦、以待时日。道衍是一个善于等待的人。
他来到朱棣身边,只为实现一个愿望——助朱棣称帝。
但他知道,此时时机未到,贸然行动,只会让自己和燕王死无葬身之地。
当时,王朝承平日久、朱元璋春秋正盛,太子朱标也在朱元璋的亲自调教下,展露出治国之才,所以,在道衍追随朱棣到达北平后,在未来长达17年的时间里,他的身份都只是庆寿寺的一名主持。
当然,为了有朝一日实现大愿,他得不时秘密造访燕王府,提醒燕王不要忘了造反大业。
“至北平,住持庆寿寺。出入府中,迹甚密,时时屏人语。”——《明史》
在漫长的等待中,太子朱标还没来得及即位,就病死了,六年后,朱元璋也驾崩了,紧接着,皇太孙朱允炆登基。
这个年轻气盛的皇帝,为了加强皇权,上位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削藩,而且先从势力最弱的藩王下手,不久,周王、齐王、代王被陆续废为庶人,湘王自焚而死。
道衍隐隐觉得,他们的机会终于要来了。
照这样的形势下去,燕王被削藩是迟早的事,但好在燕王实力最强,留给他的准备和考虑时间也最多。
此时,摆在朱棣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步其他藩王的后尘,被削藩为民,要么孤注一掷、举兵造反。
在道衍的日日“洗脑”下,朱棣义无反顾选择了后者。
此后,朱棣开始选派军官、收买民心,道衍则在王府内,修筑地穴、大量打造兵器。
为了掩盖兵器的敲打声,他还专门饲养了很多鹅、鸭。
“道衍练兵后苑中。穴地作重屋,缭以厚垣,密甃翎甋瓶缶,日夜铸军器,畜鹅鸭乱其声。”——《明史》
1399年8月,兵部尚书齐泰命令北平都指挥张信迅速逮捕朱棣,得知消息后,道衍立即劝朱棣起兵,在此千钧一发之际,朱棣心中却莫名升起一丝胆怯来:“眼下百姓都支持朝廷,我们怎么办?”
道衍望着朱棣的眼睛,坚定地答道:“贫僧只知天道,不管民心。”
为了尽快说服朱棣,道衍还搬出了相士袁珙三十多年前对自己的评语,并把袁珙推荐给了朱棣。
道衍遂密劝成祖举兵。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论民心。”——《明史》
得到“天命”的朱棣,像吃了一颗定心丸,8月6日这天,朱棣终于以“清君侧”为名,公然起兵靖难。
史称“靖难之役”。
第四、能迎难而上、顾全大局。朱棣实力再强,可说到底,占据的也不过只有北平一地,论财力、论兵力、论民心,如何能和朝廷相比?
所以,朱棣的起兵,注定一路坎坷。
在造反这条路上,朱棣或许有过片刻的犹豫,可道衍始终如一,他的信念,有时比朱棣还要坚定。
1、为大军重拾信心
大军开拔前夕,突然天降暴雨、檐瓦纷纷落地。
朱棣和诸将心中俱是一颤,古人将狂风暴雨,一向看作是凶兆,莫非此次出征不利?
两军交战,打得一是军力,二是军心,若军心散了,那再强的军力也无济于事。
朱棣常年征战、道衍熟读兵书,他们都懂得这个道理。
道衍见朱棣脸色有变,立即高声贺喜道:“恭喜燕王!这是大大的吉兆啊!自古飞龙在天,必有风雨相从。如今王府的青瓦落地,预示着要改用黄瓦了!”
黄瓦筑屋,是帝王才能享用的规制。
道衍一番语毕,朱棣顿时转忧为喜,将士们也各个信心满满。
2、提议直取南京
1400年4月,朱棣击败统帅李景隆,围攻了济南。
原以为济南势单力孤、指日可破,谁知,山东参政铁铉为了报答朝廷的知遇之恩,决意死守济南。
燕军围困济南长达三个月,寸土未进,眼看大军疲惫不堪,道衍坐镇北平,赶紧给燕王去信:“将士疲劳,请班师而回。”
道衍知道,这场战争,朝廷拖得起,朱棣拖不起!
既然济南城攻不下,那就绕过它,直取京师吧!现在大军都在外阻截燕军,京城守军一定兵力不足,若燕军突袭而至,必能取之!
道衍语成祖:“毋下城邑,疾趋京师。京师单弱,势必举。”从之。——《明史》
朱棣听从了道衍的意见,在短暂撤军修整后,燕军放弃济南,直奔京师而去。
谁知,在走到山东东昌时,燕军与时任朝廷统帅的盛庸大军相遇,朱棣寡不敌众,险些被俘,大将朱玉战死。
燕军士气低落到极点,道衍闻听此讯,迅速赶赴营中。
面对这个“同道中人”,朱棣惊魂未定,想起这两年的惊涛骇浪,不由得心生感慨:“早知靖难如此艰难,本王还不如像大师一样出家为僧。”
朱棣话音未落,道衍一改往日的镇定从容,大声质问道:“殿下以为,事到如今,我们还能回头吗?还有退路吗?往前走,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往后退,只有死路一条!”
朱棣怔怔地望着这个“表里不一”的和尚,他知道,和尚说得是对的。
之后,朱棣越挫越勇,接连在淝水、灵璧等地,击败朝廷大军,并顺利渡过长江,进入应天。
3、力保方孝孺
在进入南京城前,道衍曾给朱棣打过预防针:“殿下攻下京城后,翰林学士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请您一定不要杀了他!一旦方孝孺死了,那天下读书人的种子就断绝了!”
朱棣连连点头,可当他真的登上了九五之尊的宝座,面对方孝孺的嘲讽谩骂,他完全失去了理智,最后不仅杀了方孝孺,更破天荒地灭了方孝孺十族!
自此,历经三年多的浴血奋战,朱棣终于成功了,道衍亲手成就了一个帝王,他的目标也实现了!
朱棣论功行赏,道衍本该居功至伟,可经方孝孺一事,道衍早为自己想好了后路。
“道衍未尝临战阵,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为多,论功以为第一”。——《明史》
第五、能激流勇退、明哲保身。1402年,明成祖朱棣任命道衍为正二品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并特许他蓄发还俗、并赐名姚广孝。
但道衍除了接受赐名外,不还俗、不蓄发、不娶妻、不要府邸、不要金钱,白天穿官服上朝议政,晚上回到寺庙仍换回黑色的僧衣,故人称“黑衣宰相”。
此时的姚广孝功成名就,他一直提防着一件事——功高震主。
朱棣是他的知己,但他更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这样一个独裁者身边,是绝不允许自己的身后,还有一个无职无权、却可以左右他心志决策的人存在的。
这让我想起影视剧《雍正王朝》里,邬思道告别雍正时,对自己的一句评价:“我虽然小有智计,但却是阴谋为主“,这就注定了,像邬思道这样的谋士,只能待在幕后,而不能进入朝堂。
因为皇位可以靠”阴谋“得来,但天下必须靠”大道“治理。
主动退居幕后,这既是姚广孝的保身之道,也是他的聪明之处。
第六、文武双全、不存私心。姚广孝是个奇才,他不仅通晓军事,在文化上,也是一枝独秀、独领风骚。
朱棣想重修《太祖实录》,为自己的即位增加合法性,但这点心思又不能让外人知道,姚广孝知道皇帝的顾虑,便主动担起了监修之责。
朱棣命解缙主持编撰《永乐大典》,但成效并不理想,朱棣又钦点姚广孝为最高编纂官,最终姚广孝不负所望,成就了我国文化史上的瑰宝——《永乐大典》。
“重修《太祖实录》,广孝为监修。又与解缙等纂修《永乐大典》。书成,帝褒美之。”——《明史》
此外,姚广孝还是朱高炽、朱瞻基两代帝王的师傅。
值得一提的是,姚广孝晚年曾破格收过一个太监当徒弟,这个徒弟名叫郑和。
1418年,84岁的姚广孝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临终前,朱棣拉着他的手,满含热泪地问:“少师可有什么遗愿?”
朱棣原以为姚广孝会为养子姚继求个官职,谁知姚广孝绝口不提家事,只请求皇帝放了溥洽。
溥洽原是建文帝朱允炆的讲经师傅,建文帝在大火中失踪后,朱棣认为溥洽一定知道建文帝的去向,于是便关押了他,这一关,就是16年。
虽然溥洽仍没有供出建文帝的下落,但朱棣不愿拒绝姚广孝,于是立即下旨释放了溥洽。
姚广孝去世后,朱棣追赠他为上柱国、荣禄大夫、荣国公,并特赐谥号“恭靖”,明仁宗即位后,念及姚广孝的大功,又特许姚广孝以文臣的身份,配享太庙。
姚广孝身后的哀荣,在此时达到了顶点!
然而,150年后,明朝第11位皇帝——嘉靖帝以“顾系释氏之徒”为由,又将姚广孝的牌位移出了太庙,从此,史书对姚广孝的评价转向了反面。
就连姚继的子孙后代,都耻于以姚广孝为宗!
总结:姚广孝在儿时的努力,壮年的等待,垂垂老矣的腥风血雨,只为了一件事——亲手缔造一代帝王。
无疑,他是成功的。
但他的成功仅是昙花一现,在后世人眼中,姚广孝不止是一个“挑起战端”的妖僧,更是一个“阴狠狡诈”的阴谋家。
究其原因,姚广孝是成也皇权,败也皇权。
像姚广孝这样的人,在后代帝王看来,无异于“乱臣贼子”,他们的存在,就是帝国的一个不稳定因素,所以,对他们的功劳,不仅不能褒扬,反而要不遗余力的贬斥,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有人步其后尘。
可跳出那个特定的年代,姚广孝这一身本领,真让人钦佩不已啊!
哪些人不适宜吃辣椒
感谢邀请~
由于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不同人对于辣椒的耐受程度也不同,只要吃了没有不适,一般人群都可以放心吃的。
特殊人群根据身体情况酌情考虑: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过量辣椒可能造成心跳加速,心率加快,血液循环加速,可能对身体造成不适。甲亢患者,刺激性食物可能加重症状。肾炎患者,因为辛辣食物成分需要在肾脏排泄,会对肾脏产生不同程度刺激。肺结核、慢性气管炎患者,会引起不适或加重症状。慢性胃炎、胃溃疡、食管炎等患者慎重选择,大量刺激性食物容易黏膜充血、胃肠蠕动加剧,引起腹泻腹痛等。日常食物都要从摄入量考虑,不要自己想当然,而且常见天然食物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之分,凡事从剂量和自身情况考虑。
而且辣椒的营养素也比较丰富,维生素C含量在蔬菜中排名之首,维生素B、胡萝卜素、钙、铁等含量也比较多。
辣椒具有杀菌抗菌、促进消化和食欲、温胃驱寒等效果,是日常最受欢迎的味道之一,尤其在四川湖南地方,基本是无辣不欢,这些人其实对于辣椒的耐受性较强,一般不会产生因为辣椒带来的不适应影响。
用心码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十八里桥有什么好吃的
十八里桥附近许多好吃的
附近有中国兰州牛肉面,黄焖鸡米饭,咸肉菜饭,正宗陕西手工面,辣哆辣麻辣烫,山东水饺,安徽牛肉汤海鲜烧烤,福建沙县小吃,千里香馄饨王,上海新环东路店卤煮,福建千里香馄饨,,王记东北手工水饺、川香麻辣烫,圣约克比萨,黄山菜饭骨头汤,
关于辣有道加盟费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83666585@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