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逝世(袁隆平院士去世,这个损失有多大)

  • 2023-05-01 17:29:30

袁隆平逝世(袁隆平院士去世,这个损失有多大)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袁隆平逝世,以及袁隆平院士去世,这个损失有多大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送别袁隆平的鲜花汇成了海,袁隆平是何时去世的
  2. 袁隆平院士的老家在江西,为什么在湖南举行告别仪式
  3. 袁隆平院士去世,这个损失有多大
  4. 袁隆平院士逝世后,哪些名人表示了悼念
  5.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他这一生,都有哪些成就

送别袁隆平的鲜花汇成了海,袁隆平是何时去世的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享年91岁。袁老去世无疑是来了很大的悲伤。如果元老很多人都支持他。袁隆平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杂交水稻,唯一欠的就是他最后连遗言都没有留下,这样的人我敢称呼他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伟人是不错的。

一、袁隆平是民族的脊梁。

袁隆平是民族的脊梁,他能用他的一生决心与勇气说明了什么才民族的脊梁,什么才是伟人?他的付出必将会让一切懦弱者感受到什么才是国家的大英雄?什么才叫做小人?袁隆平除了研究水稻一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就,还有就是在杂交水稻的研究路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袁老是我最敬佩的人之一。

袁老其实就是我最敬佩的人之一,他本人正直善良,而且经常受别人的爱戴,可以说呢,妥妥的是一个伟人形象,也许他就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国宝,像这样的伟人应该受到大家的支持与鼓励,袁隆平用她的一生告诉我们什么才是为科技奋斗,希望果然能够继承他的艰苦奋斗精神。

三、袁老把自己的理想以及水稻都带到天堂去。

把自己的水稻以及他的田地带到天堂。也许在那里他还能够继续研究杂交水稻。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到达元老那样的年龄,到达他的那样的年龄之后,我们就有可能与他相互理解。也会有袁老那时候的心情。希望袁老的去世能够鼓励每一个人工作。他的一生默默的送给了每一个人,让我们每一个人吃饱。

他的付出终将会被每一个人所记录,也会被每一个人所支持。他的付出终将不会白费,因为我们吃饱了才有机会,勤勤业业兢兢耿的工作,这就是他留给我们的财富。

袁隆平院士的老家在江西,为什么在湖南举行告别仪式

不是在湖南,也许就不一定能创造出世纪辉煌的贡献。环境氛围很重要,湖南人有种拼劲,追求极致的精神是个法宝。这种精神在有理想者面前是动力,在一般人身上就是压力。湖南各地很重视子女文化教育培养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是真正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做法。

袁隆平院士去世,这个损失有多大

人类的科学无法用金钱和损失来衡量,这是无价和没有标准的,袁老对人类的贡献,觉得用英雄来称谓都低估了他,先生之风,水稻之长,希望袁老的精神永驻,抛砖引玉,为人类的发展以及赖以生存的粮食安全做出不可估量的进步与贡献。

袁隆平院士逝世后,哪些名人表示了悼念

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沉痛悼念水稻之父袁老逝世!为全人类作出巨大贡献农科院院士默哀!人民永远铭记您!愿您一路走好!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他这一生,都有哪些成就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隆平的5尺之躯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

袁隆平(1930.9.7-)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大米,是中国人的主要食品。可长期以来,水稻产量不高,人口又那么多,农民们成年累月种田栽稻,还是满足不了“吃”的需要。粮食产量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障碍。农业科技工作者袁隆平决心为国攻关,解决这个难题。

袁隆平是湖南一个镇上的农校教员。虽然工作条件差,可他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上。每天除了教学外,就是在试验田里培育高产品种。在试验中,他发现天然杂交水稻穗大粒饱,产量高,但是第二年再种,就退化了,失去了优势。他就想进行一种试验,培育能保持高产的杂交水稻的种子。为了这个理想,袁隆平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有时候在试验田里观察,连家也顾不上回。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培育成功了。

袁隆平是湖南一个镇上的农校教员。虽然工作条件差,可他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上。每天除了教学外,就是在试验田里培育高产品种。在试验中,他发现天然杂交水稻穗大粒饱,产量高,但是第二年再种,就退化了,失去了优势。他就想进行一种试验,培育能保持高产的杂交水稻的种子。为了这个理想,袁隆平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有时候在试验田里观察,连家也顾不上回。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培育成功了。

1964年6月到1965年7月,他和妻子邓则,又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成熟时,分别采收了自然授粉的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种子。经过两个春秋的试验和科学数据的分析整理,撰写出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1966年《科学通报》第17卷第4期上。文中还预言,通过进一步选育,可以从中获得雄性不育系、保持系(使后代保持雄性不育的性状)和恢复系(恢复雄性可育能力),实现三系配套,使利用杂交水稻第一代优势成为可能,将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大面积、大幅度的增产。这篇重要论文的发表,被一些同行们认为是“吹响了第二次绿色革命”的进军号角。

1975年冬,国务院作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年三代地进行繁殖制种,以最快的速度推广。1976年定点示范208万亩,在全国范围开始应用于生产,到1988年全国杂交稻面积1.94亿亩,占水稻面积的39.6%,而总产量占18.5%。10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面积12.56亿亩,累计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以上,增加总产值280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群众交口称赞靠两“平”解决了吃饭问题,一靠党中央政策的高水平,二靠袁隆平的杂交稻,人们用朴实的语言,说出了亿万中国农民的心里话。

1975年冬,国务院作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年三代地进行繁殖制种,以最快的速度推广。1976年定点示范208万亩,在全国范围开始应用于生产,到1988年全国杂交稻面积1.94亿亩,占水稻面积的39.6%,而总产量占18.5%。10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面积12.56亿亩,累计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以上,增加总产值280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群众交口称赞靠两“平”解决了吃饭问题,一靠党中央政策的高水平,二靠袁隆平的杂交稻,人们用朴实的语言,说出了亿万中国农民的心里话。

随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名声大震。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袁隆平公开声称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是“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蘖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并组织助手们,从育种与栽培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0世纪80年代初期,面对世界性的饥荒,袁隆平心中再一次萌发了一个惊人的设想,大胆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课题,试图解决更大范围内的饥饿问题。

1985年,袁隆平以强烈的责任感发表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探讨》一文,提出了选育强优势超高产组合的四个途径,其中花力气最大的是培育核质杂种。可是多年的育种实践,却没有产生出符合生产要求的组合。他便果断迅速地从核质杂种研究中跳了出来,向新的希望更大的研究领域去探索。

袁隆平凭着丰富的想象、敏锐的直觉和大胆的创造精神,认真总结了百年农作物育种史和20年“三系杂交稻”育种经验,以及他所掌握的丰富的育种材料,于1987年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高瞻远瞩地设想了杂交水稻的二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这是袁隆平杂交水稻理论发展的又一座新高峰。

在袁隆平的战略思想指引下,继湖北石明松1973年在晚粳农垦58自然群体中发现一株不育的光敏核不育材料之后,1987年7月16日,李必湖的助手邓华风,在安江农校籼稻三系育种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历经两年三代异地繁殖和观察,该材料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了100%,不育期在安江稳定50天以上,并且育性转换明显和同步。这一新成果,为杂交水稻从“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开拓了新局面。关于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的进展,也使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研究的前景,充满必胜信心。

随着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国试验试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袁隆平近年来,先后应邀到菲律宾、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埃及、澳大利亚8个国家讲学、传授技术、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技术合作研究等国际性学术活动19次。自1981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在国内获得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之后,从1985~1988年的短短4年内,又连续荣获了3个国际性科学大奖。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袁隆平,从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里走来,从一个山村中等农校的青年教师,成长为举世瞩目的名人,登上了“杂交水稻之父”的宝座。杂交水稻研究事业方兴未艾,正朝着袁隆平新的战略设想的方向迅猛发展!

关于袁隆平逝世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83666585@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热门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