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代帝王表?唐朝共多少年?
- 2023-05-02 13:24:48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唐朝历代帝王表,以及唐朝共多少年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汉朝与唐朝厉害的皇帝哪个朝代多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最为伟大的盛世,一个是汉朝,另一个就是唐朝,合称为汉唐盛世,堪称封建社会的顶级盛世,而决定封建社会历史走向的必然是最高统治者-皇帝,汉朝与唐朝作为盛世出现,这与两个朝代出了不少英明的皇帝是分不开的。
汉朝分为西汉(前汉)与东汉(后汉),西汉有12位皇帝,国祚210年,由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所建立,皇帝平均在位时间17.5年,东汉有14位皇帝,国祚195年,由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皇帝平均在位时间13.9年,两汉合计26位皇帝,国祚405年。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
唐朝由唐高祖李渊所建立,共有21位皇帝,国祚289年,皇帝平均在位时间13.8年,西汉与东汉之间被王莽所建立的新朝分隔了15年,这与唐朝有些类似,因为唐朝也被武则天所建立武周王朝分隔了15年。
综合比起来,唐朝皇帝数量及国祚均比不上汉朝,其原因是汉朝分了西汉与东汉,西汉与东汉的皇族虽然同为刘邦后裔,但是血缘关系已经比较远了,而且东汉皇帝完全是靠武力夺取的天下,而武则天之后的唐朝,而是由武则天的儿子直接继承的帝位,从传承上看,唐朝的传承是一脉相传的,而两汉却不是。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比较汉朝与唐朝: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
一、盛世时间及数量先说汉朝,汉朝的第一个盛世是文景之治,由汉文帝与汉景帝父子共同创建的,合计40年时间,非常值得一说的是,汉文帝在位时期,政府向农民收取的赋税是所有封建朝代中最低的,文景之治期间,汉朝很少对外用兵,对内用兵除了吴楚七国之乱外,再无战事。
汉朝的第二个盛世是汉武帝创造的汉武盛世,汉武帝在位54年,前半生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到了中后期开始不断对外用兵,大规模开疆拓土,到晚期时导致国力下降、百姓疲敝,晚年还有巫蛊之祸,导致数万人被杀,不过总体来说,汉武帝的功绩大于过错。
汉文帝与汉景帝共同创建的文景之治
汉朝的第三个盛世是昭宣中兴,由汉昭帝和汉宣帝共同创建的,合计38年时间,由于汉武帝晚年的穷兵黩武,一度造成国力下降,但从汉昭帝开始,汉朝开始罢兵息战,发展民生,至汉宣帝时期,汉朝国力达到了巅峰,汉朝最大的敌人也在汉宣帝时期彻底被打败,而且汉朝还在西域设置了都护府,开始实际管理西域,昭宣中兴可以说是整个汉朝(包括西汉与东汉)的巅峰期。
汉朝的第四个盛世是光武中兴,前三个盛世属于西汉,从光武中兴开始属于东汉,光武帝刘秀凭借战争推翻了王莽的新朝,并打败了其他起义军,统一并恢复了汉朝的统治,东汉建立后,光武帝开始罢兵息战,发展民生,使得汉朝国力开始恢复,光武帝刘秀在位32年,于公元25年称帝,12年后于公元36年统一天下,所以光武中兴的时间应该是20年。
汉武帝创建的汉武盛世
汉朝的第五个盛世是明章之治,这是汉明帝与汉章帝父子共同创建的,合计31年,此时的汉朝基本上没有内乱,对外用兵也仅仅针对北匈奴,也正是这一时期,班超出使西域并重开西域都护府,使得东汉国力继续回升到西汉水平。
汉朝的第六个盛世是永元之隆,这是由汉和帝创建的,他在位18年,汉和帝联合宦官势力扫清了掌权的外戚势力,也正是这一时期,窦宪率军彻底地歼灭北匈奴残余势力,从此北匈奴消失在中国历史上,汉和帝在位期间,也是东汉国力的巅峰,汉和帝之后,东汉开始逐渐衰弱直到灭亡。
整个汉朝一共有6个盛世,盛世所对应的时间一共是201年,整个汉朝国祚是405年,盛世的时间约占整个汉朝国祚的49.6%,也就是说汉朝约有一半的时间是盛世,处于国泰民安的环境中。
西汉皇帝
再来看唐朝,唐朝的第一个盛世是贞观之治,这是由唐太过李世民所创建的,合计时间是23年,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盛世,不仅仅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国泰民安,而且呈现一幅万国来朝的盛世景像,民族融合也达到巅峰时刻,唐太宗本人也被称为天可汗,是胡汉共同的皇帝。
唐朝的第二个盛世是永徽之治,这是唐高宗李治所创建的,合计时间有34年,虽然永徽只是唐高宗的第一个年号,但是唐高宗在位时期是唐朝历史上的巅峰期,无论是国力还是影响力,或者是疆域,在唐高宗在位时期都达到了巅峰,此时唐朝的疆域东起朝鲜半岛,西临说里海,北到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
唐朝的第三个盛世是开元盛世,这是唐玄宗李隆基创建的,唐玄宗虽然在位44年,但是能被称盛世的只有前半生,唐玄宗前半生还算个英明皇帝,能够任用贤能,政治清明,不断开疆拓土,到了后半生开始昏庸,任用小人,宠信杨贵妃,导致政治黑暗,还引发了安史之乱,所以开元盛世的时间只能算28年。
唐太宗李世民创建的贞观之治
唐朝的第四个盛世是元和中兴,是由唐宪宗创建的,时间只有15年,唐宪宗是唐朝的第11位皇帝,他在位期间用人唯贤、打击宦官与藩镇势力,政治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并一度恢复了安史之乱导致唐王朝国力的严重衰弱,算是一个短暂的中兴期。
唐朝的第五个盛世是会昌中兴,是由唐武宗创建的,时间是6年,唐武宗是唐朝第15位皇帝,由宦官拥立为帝,他知人善用,对政治上的一些弊端做了一些改革,并且除掉了宫中以仇士良为首的宦官势力,加强了皇权,虽然只有短短6年,也算是个小盛世。
唐朝的第六个盛世是大中之治,是由唐宣宗创建的,时间是13年,他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这个时候的唐朝已经处于晚唐了,虽然国力进一步下降,但唐宣宗在位期间能够节俭治国,对于百姓他是减少赋税,对于人才格外重视,对外战争也取得了一些成功,一度让唐朝国力有所恢复,百姓生活富足,大中之治算是唐朝最后一个盛世了。
唐玄宗李隆基创建的开元盛世
唐朝同样是六个盛世,合计时间一共是119年,整个唐朝的国祚是289年,盛世时间占比是41.2%,也就是说唐朝盛世的时间超过国祚的三分之一多,比起汉朝来,唐朝的盛世时间少了82年,是比不上汉朝的。
二、朝代影响力论朝代的影响力,当然还是汉朝强于唐朝,汉朝对外最大战绩是打败了匈奴,统治了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将影响力带到世界各地的朝代,汉族、汉人、男子汉的名称皆来自于汉朝,汉朝有霍去病创造了“封狼居胥、禅于姑衍”的最高战绩,也有窦宪创建的燕然勒功的战绩,更有张骞与班超开丝路、通西域的壮举。
唐朝虽然疆域大于汉朝,并有万国来朝的壮举,但由于唐朝在汉朝之后几百年,有部分对外开疆拓土的战绩属于恢复前人的功绩,比如汉武帝时期就在朝鲜半岛设置了汉四郡,后来唐朝直到唐高宗时期才灭亡高句丽,用了二十多年,才恢复到汉武帝时期的对朝鲜半岛的疆域。
唐朝皇帝
现在国外不少地方有唐人街,这就是唐朝对外影响力所带来的名字,唐人对外确实有一定的影响力,在民族融合方面,唐朝远远超过了汉朝,但在总体影响力方面,还是汉朝强于唐朝。
三、皇帝能力相比比开国皇帝,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以非凡的战略能力与识人用人能力,只用了七年时间,就灭亡秦朝还打败了不可一世的项羽,并与匈奴和亲,解决国内的异姓王问题,使得新生的西汉政权稳定下来。
同样,东汉开国皇帝是刘秀,汉光武帝刘秀以非凡的军事能力与用人能力,只用了12年时间就打败了王莽,消灭了所有的割据势力,统一了天下,刘秀的能力不亚于刘邦。
相对来说,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能力比起刘邦和刘秀来说,差了不少,李渊只能算中规中矩的皇帝,在开国皇帝之中,李渊的能力算是弱的了,他无法调节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并且被儿子李世民发动政变并退位,这显示了李渊能力较差,远远不能和刘邦与刘秀比。
汉光武帝刘秀也算开国之君
比最有名的皇帝,汉朝汉武帝与唐朝的唐太宗来比,汉武帝属于中兴之君,但是唐太宗属于开创之君,汉武帝是在朝廷指挥作战,唐太宗是在战场指挥作战,以军事能力来说,唐太宗略强于汉武帝,以用人、治国能力来说,两人不相上下,总体来说,唐太宗的能力稍强于汉武帝或者两人不相上下。
但是汉朝的明君比唐朝多啊,汉朝称得上明君的皇帝有:汉太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询、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一共有十人。
唐朝称得上明君的皇帝有: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唐宪宗李纯、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一共有七人。汉宣帝刘询对标唐玄宗李隆基,还是汉宣帝强一些,唐玄宗晚年引发安史之乱这一点就没法比,汉文帝刘恒对标唐高宗李治,李治过于软弱,让武则天掌权,这就不如汉文帝刘恒。
汉朝还有光武帝刘秀、汉景帝刘启都是剩下的皇帝没法比的,怎么比都能看出汉朝皇帝强于唐朝皇帝,汉朝不仅仅是明君数量多于唐朝,而且汉朝皇帝能力比唐朝更强,综合比起来,还是汉朝的皇帝比唐朝的皇帝厉害。
唐朝共多少年
武德元年------天佑三年
289年
〔唐〕武德618626
贞观627649
永徽650656
显庆656661
龙朔661663
麟德664666
乾封666668
总章668670
咸亨670674
上元674676
仪凤676679
调露679680
永隆680681
开耀681682
永淳682683
弘道683684
嗣圣684704
(周)文明684684
(周)光宅684684
(周)垂拱685688
(周)永昌689690
(周)载初690690
(周)天授690692
(周)如意692692
(周)长寿692694
(周)延载694694
(周)证圣695695
(周)天悆岁695695
(周)万岁登封696696
(周)万岁通天696697
(周)神功697697
(周)圣历698700
(周)久视700700
(周)大足701701
(周)长安701705
神龙705707
景龙707710
唐隆710710
景云710711
太极712712
延和712712
先天712713
开元713741
天宝742756
至德756758
乾元758760
上元760762
宝应762763
广德763764
永泰765766
大历766779
建中780783
兴元784784
贞元785805
永贞805805
元和806820
长庆821824
宝历825827
太和827835
开成836840
会昌841846
大中847860
咸通860874
乾符874879
广明880881
中和881885
光恺光/td>885888
文德888888
龙纪889889
大顺890891
景福892893
乾宁894898
光化898901
天复901904
天佑904907
19位皇帝。
唐代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是谁
唐朝在位时间最短你的皇帝是唐殇帝李重茂,仅在位17天,其次是唐顺宗李诵在位一年、唐敬宗李湛在位两年,详情如下图:
唐朝开国皇帝身上有鲜卑血统,请问唐朝属于少数民族政权吗
感谢邀请唐朝开国皇帝身上有鲜卑血统,但其父系是汉族,李渊先祖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世代显贵。父亲李晒,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李渊的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姐。而独孤氏是鲜卑族血统,因而唐朝皇帝有鲜卑血统,唐朝不是少数民族政权,是我国历史上由汉族建立起来的大一统王朝。
唐朝简介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是上承隋朝,下启五代十国的统一王朝,唐朝历经太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武则天以及唐玄宗的统治,而达到鼎盛。
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周边国家,如日本,新罗,等纷纷派遣唐使学习中原先进的制度。
总结皇族出自陇西李氏,在当时李氏家族也是北魏关陇集团的重要成员。陇西李氏从秦代开始就是著名的武将军人世家,涌现过西汉飞将军李广和秦国名将李信等著名将军。据《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则称唐朝皇族李氏是李耳(老子)的后代。北周时期,奉行关陇集团的本位政策,李氏被赐胡姓“大野氏”。北周末年,隋文帝恢复其为李氏。隋朝在炀帝统治期间,营建东都,西征吐谷浑,修建大运河,以及三征高句丽,终使隋朝在农民起义和贵族双面夹击下走向覆亡,唐朝才得以建立。
如何区分丞相与宰相唐朝没有丞相这个称呼吗
两者的区分,丞相多为正式官名,宰相多为俗称泛指。唐朝没有这“丞相”二字的正式官职,丞相或者宰相的的称呼,是指对三省长官以及后来众多带“同平章事”等群相的俗称。相的渊源
无论宰相还是丞相,都涉及到了一个关键的“相”字。
相,有“相助”和“辅助”之意思,比如伊尹相汤、管仲相桓公,在古代中国的官僚机构当中,逐渐演变为“百官首长”的官职。
最早设置“相”为正式官职的,是《左传》和《史记》当中记载的齐景公建立的“左、右相”官职制度。
战国时期,各国都设立了“相”,选用有才干者担任,以辅助国君处理国家大事。
随着各国关于“相”的制度完善,在各国当中,其中就有两个特例十分不同。
一个是南方的楚国,楚国的相不叫“相”,而是叫令尹,而且直到亡国都没有变过。另外一个就是秦国,秦国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叫“大良造”,直到秦武王的时候,才改为了“丞相”。
丞相,丞字意思是承受,相是辅助,丞相的意思其实已经十分明显,就是“掌丞天子,处理万机”。
宰相,宰字有主宰之意,宰相和丞相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辅助君主执掌国政、主宰大政的“首领辅政官”。
但是历史上除了辽代以“南北府左、右宰相”为正式“宰相”官名之外,其他各朝各代,其实都没有以“宰相”命名的官职,“宰相”一词,主要还是泛指国家宰辅之臣的意思。
从独相到群相演变秦灭六国之后,建立了一套官僚体系制度。秦朝时,丞相设立有左右两人,秦人以左为尊贵,左相实际就是正相,右相就是副相。秦朝统一天下之后,最著名的丞相,莫过于就是李斯了。
秦朝灭亡之后,汉承秦制,不过习惯却变了,汉朝以右为尊贵,右相才是正相,左相反而成了副相。
不过,到了汉朝的时候,皇帝要限制相权,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了。因为丞相的权力实在太大,不仅可以制定国家政策,还负责国家具体行政管理,因为汉朝丞相多为一人,权力集中在丞相一人手上,这就造成了对皇权的极大威胁。
汉武帝时,丞相的权力开始被逐渐剥夺,皇帝身边的中朝官开始崛起,并且开始分割丞相的权力。所谓中朝官,主要指皇帝身边的将军、侍中、尚书、常侍、左右曹等近从官。从此,特别是常为皇帝办事的尚书,权势开始越来越大。尤其是“大将军录尚书事”一职,其权力直接盖过丞相。
东汉之后,东汉光武帝取消了丞相一职,丞相被改为了荣誉性质大于实际事务性质的三公之一——“司徒”。光武帝还成立了尚书台,国家中枢决策“事归台阁”,通常某某将军或者某某中朝官职务领尚书事,才真正成为了朝廷的“百官首长”和“宰辅之臣”,也就是事实上的“相”。
日后,三省群相当中的尚书令和侍中就来源于此。
三国时期,各国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相权又有不同,总体来说,都是为了实际当权者服务。三国当中,蜀汉的相是丞相,曹魏的相是中书令,而东吴的相则主要是左、右丞相。
曹操曾经担任过东汉的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丞相权力极大。曹丕改朝换代即帝位之后,鉴于他老爸的情况,索性不设丞相一职,而改以他身边的幕僚顾问中书监和中书令为“相”,这也正是中书令作为群相之一的起源。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时期,随着皇权和相权之间斗争的变化,“相”开始由最初的一、两人变成了一群人,要看谁是老大,最主要还是看由谁来兼领“录尚书事”。
所谓“录”,就是参与决定之意。自从东汉光武帝设立尚书台以来,尚书台的权力越来越大,直接替代了过去名义上的“丞相”,成为了事实上的“丞相”。而在一群“中朝官”当中,往往兼领“录尚书事”的人,就是事实上的“相”了。
当隋朝重新统一中国之后,“相”在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演变当中,逐渐形成了互为掣肘、互相合作的尚书省、内史省和门下省三省长官。
尚书省主执行,内史省(也即后来的中书省)主决策,门下省主审核,使得三省的长官成为了事实上的“相”,而且是群相。
尚书和中书二省的历史已经说过,由来已久,而门下省,其渊源其实也非常有历史。所谓门下,其实就是指皇宫禁门之下,能进入门下者,多是皇帝的近臣,特别是“侍中”,那可都是皇帝最信任的人。
魏晋时期,逐渐形成了门下省,门下省的正副长官是侍中和黄门侍郎,他们拥有一个重要的权力——“封驳权”,简单来说就是具体审核复核的权力。
至此,三省制度形成,特别是唐朝的时候,将隋朝的制度继往开来,并且形成了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的三省六部九寺五监一台的中央官僚机构体系。
唐朝宰相制度的变化发展随着唐初对三省制度的继承发展,尚书、门下和中书三省的机关,其实都是相府,三省长官尚书令、侍中和中书令共议国政,行使相权。
不过唐朝的“相”制和“相”的正式官名,经历过频繁的变化。
比如唐高祖的时候,三省长官为内史令、门下纳言、尚书令。唐太宗的时候,三省长官为中书令、侍中和尚书左、右仆射,因为唐太宗登基之前做过尚书令一职,从此之后没人再敢担任尚书令,尚书令从此阙不授人,而尚书省原本的副长官左、右仆射,反而成为了长官。到了唐玄宗的时候,中书令又被改为了右相,侍中被改为了左相,《长安十二时辰》当中的林九郎,其原型李林甫,他担任的职务就是“右相”。
不过,到后来,“相”的群体除了三省长官之外,也常用其他部门的官员加上“同中书门下三品”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号参加中枢议政,这个议政的机构叫作“政事堂”,后来被称为“中书门下”。
因为中书主诏令决策、门下主封驳审核,两省长官经常要为国家政务大费周章的争论,所以需要一个议事地点,而这个“政事堂”也即后来的“中书门下”就成为了两省长官议政之地,后来更扩大加入了其他的议政官员,逐渐形成了一个宰相机构。
以致于日后,要进入“政事堂”或者日后的“中书门下”议政的官员,就必须带着“同中书门下三品”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两个加衔。
后来逐渐演变成到唐末时期,由于三省长官的虚化和成为荣誉性质,“同平章事”成为“相”的称号。而原来的三省长官,如果不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号,就不能进入“政事堂”或“中书门下”议政,也就无法成为事实上的“相”。而此时的相,也由三省长官变成了更大的一群人。
“政事堂”或者日后的“中书门下”成为了事实上的核心中枢机构。在唐玄宗时期,“中书门下”成为了固定机关,并且还增加了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等五房办事机构。为了有人能常务领导这个机构,就在群相当中选取一人担任“执政秉笔”,担任“执政秉笔”的“相”就成为了事实上的群相之首,也就是我们后来称呼的“首相”或者“首席宰相”。
长期担任“执政秉笔”的李林甫和杨国忠,更是逐渐形成了专权用事的情况,这和当初皇权分相权的初衷又相去甚远了,不过此时的宰相制度已经远没有前代的集权了,而且“首席宰相”权力大小,也是根据皇帝的需要和个人好恶所决定。
有唐一代,共任用“宰相”368人,唐代实行的“群相集体负责制”,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唐朝历代帝王表和唐朝共多少年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83666585@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