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丝绸之路,请写出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

  • 2023-05-01 19:39:03

古丝绸之路,请写出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古丝绸之路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请写出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丝绸之路是如何开通的
  2. 请写出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
  3. 世界丝绸之路
  4. 丝绸之路终点古称
  5. 丝绸之路的发展

丝绸之路是如何开通的

丝绸之路开通于西汉武帝时期。但中国与欧洲、中国内地与边疆的丝绸贸易却比这早得多,至少在公元前5世纪时,古罗马文献中就称中国为“赛里斯”,意思是“产丝之国”。

而当时中国内地与西北边疆的丝绸贸易在先秦时期就已开始,1977年在新疆阿拉沟等地发现的战国时期的丝织物就说明了这一点。当然,这些都为丝绸之路的贯通创造了条件,张骞出使西域后横贯欧亚大陆的古代丝绸之路才正式开通。

请写出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

“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东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大秦。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路,可分三大航线:

①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朝鲜、日本。

②南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东南亚诸国。

③西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

世界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一个高峰。丝绸之路因丝绸而命名,但是它并不仅仅限于丝绸贸易,也不仅仅限于经济方面。它是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发展成熟而产生的,它是商人、僧侣、使者等共同推动而形成的,它涉及政治、经济、经济、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所以说历史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单一的。

一、丝绸之路是什么路

丝绸之路在隋前期有两条路,到了唐朝时期变成了三条——北道、中道和南道。大体是西出敦煌,东到葱岭以东的中亚和欧洲国家。

我们说了两千年的丝绸之路到底是什么路?是商品的交换还是文化的交流?

丝绸之路是2000多年来中国与西方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一条大动脉,曾极大地影响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它和后来的新航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能够带着每个时代的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条纽带。在此路上既能满足商人的经济利益,同时也能满足人们开拓视野的文化需求,它既能输出本民族的文化,同时也能够学其他地区的先进文化。

1.此路有商品

丝绸:丝绸之路最初交易的商品就是丝绸,唐朝前期与突厥和回鹘的绢马贸易很流行,而交换之后的丝绸多数又被运往大食、东罗马、印度等地。

纸张:一般认为纸张是12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印度的,其实在公元751年高仙之与阿拉伯人的怛罗斯战争中,唐朝士兵被阿拉伯人俘虏,那时造纸术就已经传入西方了。

农作物:中国的樟脑和肉桂由祆教徒传到波斯,生姜和麝香也是此时传到波斯的,再由波斯传到阿拉伯世界。

马匹:马匹是中原交换的主要商品,除此之外还有菠菜、金属器、象牙、犀角、熏香等等。

2.此路有文化

科学技术:流入中国的历法最重要的有《七耀历》和《九执历》,这两部历法均来自于天竺,主要在民间盛行;唐朝的医药、农作物用具、以及制陶技术处于当时世界的前列,在丝绸之路的帮助下开始传到中亚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对印度、阿拉伯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宗教艺术:西域等国家在接受唐朝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对它唐朝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当时唐朝对“胡风”产生浓厚的兴趣,学胡俗、穿胡衣、听胡曲成为唐朝流行的事。从以上的列举可以看出来,丝绸之路上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交流,科学和文化在丝绸之路上同样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世界文化的交流,就是文章开头所说的“世界史观”,在丝绸之路上不能仅仅局限在一个国家或者去区分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它是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二、丝绸路上的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在大唐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河西走廊上成群的牛羊,随风响起的驼铃声,绵长而悦耳的音乐声,华丽而细腻的大唐服饰,神秘而令人心生向往的佛法,河西走廊给世界带来了一次美妙的邂逅。

1.波斯乐器——筚篥

中国古代称为“筚篥”的乐器,是丝绸之路中最具代表性的吹管乐器之一,这种双簧管乐器起源于古代波斯,经古代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被称为龟兹乐者,就包括有筚篥的演奏。

敦煌是域外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的前沿,敦煌石窟壁画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遗存,筚篥出自于敦煌壁画上,至今仍存在于京津冀地区民间音乐当中,这一文化的引入跨越了两千多年,至今仍可觅见踪迹,今天冀中笙管乐的主要乐器之一管子,亦即筚篥,

中西音乐文化经过长期交流、融合,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它是以中原音乐为根基,渗入本土音乐,吸收西域音乐的硕果,经过历代的传承改进后飞入寻常百姓家。

2.丝绸的文化交流

由于中国丝织品轻巧便携,刺绣精美豪华,格外受到外国统治阶级和贵族欢迎,且价格昂贵。为了牟取暴利,中外商人乐于通过陆路长途贩运丝绸,从而促进了中国丝绸持续不断地销往海外各国。

在国外的古籍中,多次提及古罗马帝国贵族对中国丝织品的喜爱和追捧。中国与罗马的丝编贸易必须依赖中亚的安息、印度等国商人的连续转手买卖,由于商人顾及利润及沿途高昂的税收,丝织品运到罗马后的价格堪比黄金。

因此,只有罗马的统治阶级及贵族才拥有中国的丝绸,凯撒大帝就曾身穿丝编长袍看戏,引得在场贵族的羡慕,埃及艳后克里奧帕特拉年也十分喜爱穿丝编服饰。为了购买稀缺的中国丝织品,罗马甚至陷入经济危机。

到了唐代丝绸之路时,丝绸更是远销海外。除此之外,丝织品还出现了文化回流的现象,丝绸时由中国传出去的,传到其他国家和当地的织品相融合形成新的产品,又与当地的本土文化融合,在丝绸上添加了新的图案,经过这些文化的融合,新品丝绸又传回中国,因布匹上的图案与中国本土图案大异其趣,新品丝绸又在中国形成了新的风格。

3.佛法的传播

西北陆路“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与宗教传播的大动脉。摩尼教、佛教、景教、琐罗亚斯德教、伊斯兰教等都在“丝绸之路”沿线双向交流,特别是佛教的传播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逐渐演化为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

隋唐时期军事力量加强,对西域的管理也远超前代,羁糜州府、县制和地方自治的管路政策为西域商人来华奠定了基础,栗特族就是其中最闪耀的经商队伍,栗特族为唐朝的商业贸易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栗特族来华经商时因路途遥远,过程艰辛凶险,往往要带着伟大的佛陀来保佑商队的安全,但是栗特族开始信仰的是摩尼教和祆教,栗特传播的佛法当中有中亚特色,为中原的佛法带来了新血液。

聪明如栗特人,有研究表示栗特人在最开始是信仰摩尼教、祆教的,进入西域后吸收本土文化,开始逐渐信仰佛法,因为唐代佛教繁荣发展,有佛法的庇佑使得经商更为方便。善于经商的栗特族客观上担任了汉族佛法西传的使者。

粟特人留下了许多重要佛教文献,中亚东部发现的粟特语佛经几乎都是从汉地转译的。中原内地的佛教翻译最初主要是由域外胡僧主持进行,这其中,入华粟特胡僧的功绩不可磨灭。

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兴衰对佛教有着深远影响,西北是印度、波斯佛法传播的必经之路,此时的佛法传播与以往不同,是西北人民自发的传播接受佛法,抄写佛经,铸造佛像。

佛法在此传播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其一是具有明显的印度佛教、犍陀罗佛教和西域佛教风格,保持了印度和西域佛教的基本特质。其二是回流性特征,这是因为西北的特殊地理位置,西北地区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结合的地区,文化具有开放性,在吸收西方佛法的同时,与当地的汉文化相融合,形成了新的特色,以另一种形态回传到西方国家。

栗特人担任了陆路丝绸之路上的佛法传播的重要使者,在文化的长廊中,文化的传播和接受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当然这其中也有文化的碰撞。总而言之,在文化的传播交流过程中,既是汉族文化的更新和传播过程,也是外族人民接受和回传汉文化的过程。

4.文化传播的特点

文化传播的特点之一是文化的回流性,中原汉文化传播后再域外会有一个与本土文化结合的过程,就像丝绸回传到中原后,在衣物上增添了许多新的图案,像骆驼和忍冬花等,并且为中原所接受。

其次是本土化特征,文化传入不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融合,汇展现在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想信条等方面,通过传承成为地方性文化。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一种生活文化状态。

文化传播的双向性特征,各民族的文化一般都是你有我无的状态,这样就形成了文化的传播的态势。很多的发明是很难由单一的民族产生的,都是多民族文化融合而成的,中原文化的对外传播还有外域文化的流入,都显示了文化传播的双向性。

总结

实际上,“丝绸之路”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指中国汉代通往中亚和印度间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

丝绸之路上不仅有兴盛的绢马贸易,还有隽永的文化传播,它是中原和外域文化传播的重要咽喉,中原丝绸、衣物设计以及佛法文化对中亚和欧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欧洲的建筑、音乐以及本土的宗教也传入中原。

世界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漫长的文化融合历史,而丝绸之路就是承载这部历史的重要承担者之一。

丝绸之路终点古称

终点在欧洲的大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罗马,所以丝绸之路真的是很广泛的。人们通常所说的丝绸之路是指西汉由张鸯开辟的东起长安、西到罗马的大陆通道,这条大陆通道有南北两条支线,南道由敦煌出阳关西行,沿昆仑山麓过葱岭,西达大月氏(今新疆和阿富汗东北一带)、安息(今伊朗)、条氏(今阿拉伯半岛),最后到达罗马帝国。北路由敦煌出玉门关西行,沿天山南麓过葱岭,经大宛、康居(均在今苏联中亚境内),再向西南行与南道汇合。这两条线路通称"陆上丝绸之路"。

另外,还有两条丝绸之路却是鲜为人知附。一条是"西南丝绸之路"。它由四川经云南过伊洛瓦底江,至缅甸北部的孟拱,再渡亲敦江到达印度东北的莫帕尔,然后,沿恒河流域转人印度西北,至伊朗高原。这条丝绸之路比陆上丝绸之路还要早得多。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四川广汉市发现了神秘的三星堆遗址,距今约三千多年,遗址出土了一批与西亚和希腊文化相联系的文物。其中,有长142厘米的金枝,高约4米的"神树"和大小不等的铜人、铜头、铜面具等,专家们认为这些文物很可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时传人的。如果这一观点能够成立,则这条丝绸之路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形成了。

还有一条丝绸之路,是从广州乘船经满刺加(今马六甲)海峡。到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东非。这条通道人称"海上丝绸之路"。据东非索马里等地出土文物证实,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我国宋朝。

"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同世界主要文明古国和文化发源地连接起来,推动了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被称为"东西方对话之路"。据史料记载,当年马可·波罗就是经"海上丝绸之路"来中国的。回国时,也是经此路由福建泉州上船回到家乡威尼斯的。

丝绸之路的发展

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公元前1世纪以前上古时期。在公元前15世纪左右,中国商人就已经出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购买产自现新疆地区的和田玉石,同时出售海贝等沿海特产,同中亚地区进行小规模贸易往来。公元前13世纪,中国就已经开始和西域乃至更远的地区进行商贸往来。

第二个阶段,公元前1世纪到7世纪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开始策动对西域的控制。公元前60年设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直接管辖机构——西域都护府。以汉朝在西域设立官员为标志,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开始进入繁荣的时代。

第三阶段,7世纪到12世纪二度繁荣。唐朝时,中国政府借击破突厥的时机,一举控制西域各国,并设立安西四镇作为中国政府控制西域的机构,打通了天山北路的丝路分线,将西线打通至中亚。这一时期东罗马帝国、波斯(7世纪中叶后阿拉伯帝国取代了波斯的中亚霸权)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令这条商路再度迎来了繁荣时期。

第四阶段,12世纪以后蒙古帝国和它在中国的权利继承者,对这些从西方前来的旅行者抱以非常欢迎的态度,元朝统治者甚至任命一些外国人——主要是基督教徒,担任地方的行政长官。不过沿着丝路前进的人们,大多是以宗教信仰及其他文化交流为使命的人们,而不再是以商人为主导的丝绸之路了。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83666585@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热门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