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简介 郁达夫故居位于什么地方

  • 2023-05-01 17:10:48

郁达夫简介 郁达夫故居位于什么地方

其实郁达夫简介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郁达夫故居位于什么地方,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郁达夫简介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郁达夫是当代著名小说家,诗人吗
  2. 郁达夫的亲属成员
  3. 郁达夫故居位于什么地方
  4. 如何解读郁达夫小说《沉沦》中主人公的思想和处境
  5. 为什么徐志摩、郁达夫的私生活都挺乱的

郁达夫是当代著名小说家,诗人吗

郁达夫(1896.12.7~1945.8.29)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郁达夫的亲属成员

郁达夫结过三次婚,三位夫人分别是:孙荃、王映霞、何丽有。此外,在新加坡时,还有一位同居情人李筱英。子女孙氏生育4人:郁龙儿、郁天民、郁黎民、郁正民。王氏生育5人:郁飞、郁静子、郁云、郁亮、郁荀。何氏生育2人:郁大亚、郁美兰。

郁达夫故居位于什么地方

杭州市上城区大学路场官弄63号郁达夫故居位于富阳城东富春江之畔。因有一石矶似鹳,故名“鹳山”。相传三国东吴时心顶建有道观,亦称观山。山高40余米,多樟树。半山面江筑有“春江第一楼”,为清同治年间重建。东侧为“松筠别墅”,系著名爱国之士郁华(曼陀)为供老母安度晚年所建。楼为砖木结构,简洁古朴,现室内陈列名家字画及有关郁氏史料。亭壁嵌有两块石碑,为叶浅予所绘的郁氏兄弟线描半身像及郭沫若书作的诗碑。

鹳山侧门处为清雍正朝重臣、里人董邦达祠堂。董为雍正时进士,工书善画,曾修《石渠宝籍》等书,官达工部尚书。祠堂陈列有董邦达及子锆(乾隆时进士,亦善书画)有关资料。郁达夫故居在市区达夫弄内、低矮围墙,一方庭院,楼房的客堂里陈列着郁氏故交互赠的字画,其中有鲁迅先生《自嘲》七律诗轴。顺山路而下至三面临水的石矶,矶头立有“严子陵垂钓处”石碑。东侧有块巨石,镌有“登云钓月”,系宋苏东坡游历此地所留墨迹。

如何解读郁达夫小说《沉沦》中主人公的思想和处境

郁达夫以自身为蓝本,讲述了一个日本留学生的性苦闷以及对国家弱小的悲哀,最后走上自杀的道路。

其中作品大胆地描写了偷窥、手淫等个人隐秘行为,在一个道德至上的社会里,这是完全不能容忍的。所以这部小说出版之后,立刻遭到上海文艺界最猛烈的攻击,同时也显示了人本的意义。

作品细致地描写了这位忧郁型青年由于是弱国子民在强邻日本深感自卑,以及他在精神上和生理上的种种难以排遣的苦闷。这些苦闷情绪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和渗透;追求异性的爱情而不得,因此对他所疑神疑鬼的日本人感到十分愤慨,同时热切地希望着祖国富强起来,这三项内容构成了小说的基本格局。

小说的基本情节是这样安排的:路遇——窥浴——野合——宿妓——自戕。情节每进展一步,性爱描写每深入一层,对主人公的刺激与打击就随之强化又强化,最终导致他溺海而死的悲剧性结局。

“我何苦要到日本来,我何苦要求学问。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富起来。故乡岂不有明媚的山河,故乡岂不有如花的美女?我何苦要到这东海的岛国里来!”“她们已经知道了,已经知道我是支那人了,复仇,我要复仇。”“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

主人公面对一点点小事就把原因归结到祖国的不够强大,认为自己所遭受的一切不公都是祖国的弱小所害的。

反映出当时的日本留学生的普遍心理。弱国子民的身份,独在异乡,深知自己与日本学生的隔阂,从而不敢与这些人交流打交道。

所以主人公只能从“欲望”中找寻慰藉。但是当时主人公早年接受的却是“存天理灭人欲”未消亡的封建礼教思想,对“欲望是一种罪恶”深信不疑。

对祖国的悲哀无奈只能靠着欲望宣泄,越来越依赖,事后则觉得空虚懊恼孤寂中又一次感叹祖国的悲哀,如此恶性循环。

他对自己在日本女生面前的羞涩,在被窝里无法阻止的邪念,看到“伊扶”的裸体,到最后去欢场的沉沦,感到了强烈的罪恶感与愧疚感发出懊恼之音。

然而,人类的欲望是一种天性。主人公却在“思想道德”和“满足欲望”两者间无比挣扎,思想负担越来越重。最终只能自杀式逃离。

理想与现实有着巨大的差距,作为留学生,主人公只能感受到“弱国无地位”。主人公并非是真的“沉沦”于欲望,他的“沉沦”背后蕴藏的,是对国家的热爱,对人性自由平等的呼唤,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包含了太多的心酸无奈。

个体强弱的对比,可以反映出国家强弱的局部。主人公的“沉沦”是一个时代悲剧的产物,但是他的思想在当时已经远超社会民众。

主人公“他”,一个为自己“龌龊”行为感到无比羞愧而自杀的“沉沦者”,本质却是一个希望看到民族富强,批判中国封建落后的民族主义觉醒者。

对于主人公的悲剧,很大一部分在于当时社会的黑暗,但是也有他自身敏感多疑的原因。

情感和生理的空虚,止不住在环境中的脑补,雄心壮志的破灭,最终自我毁灭。我们不能单纯跳脱一切环境来批判一个人,但任何一个人面对任何环境都是有绝对自由去选择的。毕竟《沉沦》主人公选择了毁灭,而作者却选择了改变环境。

为什么徐志摩、郁达夫的私生活都挺乱的

两个人虽浪漫,但还是不太一样。徐志摩不能算混乱,但郁达夫确实有生活混乱的嫌疑。

1.徐志摩(1897—1931)

对于一个一生只活了34岁、死于空难的浪漫诗人来说,一生娶了两个妻子(张幼仪与陆小曼),追求过一个时值妙龄、才华横溢、文化素养高的美女林徽因,充其量算不够俭点,不能算混乱。

不要拿现在先进的一夫一妻制来审视徐志摩。在当时的婚姻制度还是允许男人有三妻四妾的。

他的故事太多,已拍成了电视剧“人间四月天”。

2.郁达夫(1896—1945)

一生活了49岁,情史复杂。他21岁奉母命娶孙荃,31岁娶当时浙江有名的美女王映霞为妾。42岁与王映霞分开。45岁在印尼娶了20岁的广东女孩陈莲有。

期间宿花眠柳,与多位包括烟花女子、女播音员等女性有过恋情,并将恋情及自己对异性的困惑,结合着当时的国仇家恨写入自己的作品,如“沉沦”、“春风沉醉的夜晚”、“下堂妾王氏改嫁前之遗留品”等,他与王映霞的分分合合更是让当时的文坛为之哗然。

郁达夫私生活混乱,可能更要回到那个时代,结合历史背景来判断。实际上,他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知识分子的苦闷、对旧的封建礼制的抗争与当时日本入侵我国后,知识分子的挣扎,更为真实、感人。

郁达夫最后是被日本人杀害的,至今尸骨也没有被找到,令人同情。

那个时代已是乱世,乱世中求得挣扎的欢娱,难免有及时行乐的苟且,就像张爱玲笔下的“倾城之恋”,爱与不爱,最后的选择都与时局有关。有时,现实中的苟且,个性的张扬,都是对现实的无情与无奈的逃避。

另外,两人所处时代相同,所取得的文学成就都很大,当然,以今天的眼光看,他们的作品读起来未必那么出色,是因为五四运动后,新体诗、散文就如同春风一样,吹进了当时的文坛。这是后话。

典雅美丽的林徽因

风流倜傥的徐志摩

风姿绰约的陆小曼

郁达夫与王映霞

关于郁达夫简介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83666585@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热门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