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 > 阐述《三国演义》的忠义观?

阐述《三国演义》的忠义观?

  • 2023-06-07 19:14:28
阐述《三国演义》的忠义观?

阐述《三国演义》的忠义观?

《三国演义》的 忠义观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依然对“忠”与“义”心怀钦敬和景仰。现代社会里,人性越来越复杂,人心越来越难以琢磨,在人们的道德意识里,“忠”和“义”更成为人们对真善美、人之初的淳朴风尚的追求。

《三国演义》中的“忠”、“义”集中表现在刘、关、张。以“桃园三结义”开篇,自始至终贯穿全书,结合得浑然一体,甚至难以区分,“忠”中有“义”,“义”中有“忠”,“忠”和“义”的成败、是非纵横交错,作者将这一矛盾的统一体表述得淋漓尽致,天衣无缝。“忠义”成为《三国演义》中主宰思想和行为的一面鲜艳的旗帜,也成为评判古今英雄豪杰的准绳: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一诺千金,知恩图报;有难同当,富贵同享;背信弃义,天人共戮等等。

在作者的观念里,树立的是刘备这一“仁君”的理想形象。这正是作者在写作和立意上的高明之处。倘若他以曹操为切入点,不正中了“以成败论英雄”的套路吗?为此,他在选材上有足够的事实依据:刘备在任安喜县尉时,“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任新野牧时,民众以歌颂之:“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兵败樊城时,不顾自身安危,携十万之众渡江避难,感天动地,两县之民齐声大呼曰:“我等虽死,亦愿随使君。”号泣而行,扶老携幼,将男带女,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玄德于船上望见,大恸曰:“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吾何生哉!”欲投江而死,左右急救止,闻者莫不痛哭。一介书生,颇有霸王乌江自刎的豪气。也许有人认为这一切都是刘备为肮脏的政治目的而做秀,但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倘若对所有善意的东西都加以反面推测,人性中还何来善?何来仁?倘若人人怀此狭窄之心、疑虑之心,那将是人类最大的悲哀。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83666585@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热门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