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辛机枪?马克沁机枪是谁发明的?

  • 2023-05-01 19:41:11

马克辛机枪?马克沁机枪是谁发明的?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马克辛机枪,马克沁机枪是谁发明的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日俄战争中,马克沁机枪为何能大发神威
  2. 李鸿章为何不愿意采购马克沁机枪
  3. 马克沁机枪是谁发明的
  4. 马克沁朝天射击是什么意思
  5. 马克沁机枪到底有多厉害

日俄战争中,马克沁机枪为何能大发神威

马克沁机枪,英文名:Maximgun,是由美国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在1884年研制出的第一挺真正的机枪,亦即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动武器。马克沁机枪凭借火药发射后的气体压力,让退壳、装弹、击发等一系列动作在瞬间自动完成,从而实现了步枪的全自动射击。一支马克沁机枪,一分钟可以发射600余发子弹,相当于上百支步枪同时发射的威力。

但在马克沁诞生后的十余年的时间里,西方国家军队也只少量装配,并未大量列装。因为,马克沁机枪制作成本高,结构较为复杂,采用手工打造,再加上持续射击优势带来的巨大弹药量消耗,被认为是烧钱的玩意,很少有军队玩得起。即使是英美法等发达国家军队,也没有装备太多。但真正认识到机枪重要性的只有俄罗斯和德国。

俄罗斯的马克沁机枪,让日本成为最早吃苦头的国家之一。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方在陆战和海战中均取得巨大胜利,随后包围了俄军占据的中国旅顺城。俄方将旅顺城彻底要塞化,旅顺附近的203高地,便成了日俄争夺的焦点。日方乃木希典率领第3军6万余人参战。无数日军杀向俄军阵地,以为凭借气势就足以压垮俄军。但迎面射来的却是俄军马克沁机枪密不透风的弹雨,日本人成了俄军马克沁机枪射杀的靶子。

但日军根本不在乎死伤,一波接一波地发动人浪冲锋,后方部队就踩着倒下的军人继续进攻。三小时后,日军5000人被击毙,以致于上报伤亡数字时,上级主管认为不可能,怀疑弄错了。在随后的一周内,日军继续用士兵生命向俄国人发起挑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后,终于拿下俄军203高地区,但付出的代价却是3万余人倒在了这个可怕的高地上。在整场阵亡日军里,因马克沁机枪造成的死亡高达九成。马克沁机枪在整个日俄战争中大显了神威!

马克沁机枪不仅在日俄战争中大发神威,更是多个国家的必备大杀器。德国就是一战之前装备马克沁机枪最多的国家,拥有12500挺,每个团都装备100挺,英国只购买了3挺,以至于在索姆河战役战役中英法联军被打得一败涂地。

1916年6月下旬,英法联军为报凡尔登战役失败之仇,发动索姆河战役。英法联军调用了150门大炮,经过一周炮轰后,于当年7月1日晨发起总攻。英法联军满以为德军被消灭差不多,不会再有任何危险,故而,排着密集队形向前推进,岂知却得到德军数百挺马克沁机枪的回应。马克沁机枪密集的子弹,使整个战场瞬间变成人间地狱。十几个小时内,英法联军死伤57000多人,这是人类历史上短时间内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使马克沁机枪一战成名,以至于后来有人将其比喻为“死神手中的镰刀”!

此后,马克沁机枪被迅速列装到各国部队,并在各种战斗中展现其威力,特别在面对密集型冲锋时,更具杀伤力!【大冰哥】

李鸿章为何不愿意采购马克沁机枪

马克沁机枪由美国工程师马克沁于1884年研制成功,是世界上第一款能够连续自动射击的机枪。

在马克沁机枪问世后就大显威力,1892年英国殖民军在非洲南部马塔贝莱兰与祖鲁人遭遇,在战斗中,50名英军装备了4挺马克沁机枪,而他们面对的却是5000名祖鲁勇士,但战斗的最终结果却是3000名祖鲁人倒在了马克沁机枪的枪口之下,他们甚至没能靠近英军100米范围内。在马克沁机枪问世之前,没有一支军队能像英军一样,获得如此兵力悬殊的胜利。

那为什么50名英军士兵能抵挡百倍于自己的祖鲁人呢?我们以马克沁机枪弹带250发计算,在战斗开始的头30秒里,4挺马克沁机枪就在1500米到2000米处制造了一个由1000多发子弹组成的死亡屏障,而祖鲁人虽然有5000多人,但他们手中的标枪只能投资60-70米,在这场战斗中,当马克沁机枪响起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1896年,大清国全权特使李鸿章访问英国,他在伦敦参观了一种新式武器,而这种武器就是著名的马克沁机枪。在几分钟内,马克沁机枪就将一人粗的大树拦腰打断,李鸿章不禁叫道“太快,太快”。然后一问价格,又说道“太贵,太贵”,于是便没有购买。

不过即便如此,李鸿章在回国的时候还是购买了3挺马克沁机枪用以研究。

马克沁机枪价格昂贵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其机构非常复杂,当时只能纯手工打造;二是其射速太快,最快的时候能高达每分钟600发,这种高射速使得马克沁机枪威力巨大,成为了其优势所在,但这种优势又使得马克沁机枪对子弹的消耗巨大,这种消耗又成为了马克沁机枪推广的巨大障碍。在我国1940年编制的一本《新编马克沁机枪全书》中,仍然把弹药消耗量巨大、补充困难、缺乏持久性作为了马克沁机枪的重大缺点。

▲我国1940年编制的《马克沁机枪全书》

价格昂贵、消耗量巨大就成为了马克沁机枪在当时不仅清朝没有大量装备,各国也没有大量装备的原因。此外当时的马克沁机枪还有个巨大的竞争对手,就是手摇加特林机关枪,就在马克沁机枪问世后的10多年里,美国还在继续大量装备加特林机枪。在中国,仅金陵制造局一家就在1892年制造了20挺加特林机枪。

▲清朝装备的加特林手摇机关枪

所以,不仅是当时李鸿章不愿意大量装备马克沁机枪,而是世界各国都普遍没有认识到马克沁机枪的作用,各国都没有普遍装备马克沁机枪。

直到1905年日俄战争时期,各国才普遍改变了对马克沁机枪的看法。在一场战斗中,数千名日军士兵向俄军驻守的203高地发起冲锋,但随着山头上俄军马克沁机枪的响起,成片的日军士兵应声倒地,在持续了一天的战斗中,日军的尸体堆积了5层,以至将山腰的壕沟都填满了。虽然日军最终占领了不足30米高的203高地,但也足足花去了9个昼夜,轮番进攻,最后付出了战死17000人的代价,其中绝大多数是死在了马克沁机枪的枪口下。

当时观战的英国观察员这样说道:“当马克沁机枪的枪声响起的时候,骑兵能做的就是给步兵做饭了。”日俄战争中马克沁机枪发挥的威力,才让各国认识到马克沁机枪不仅对武器装备差距巨大的祖鲁人管用,在双方武器装备相当的情况下,谁装备了马克沁机枪,谁就占据了优势,此后各国才开始普遍装备起了马克沁机枪。

▲北洋新军中的马克沁机枪

后来清廷也认识到了马克沁机枪的作用,马克沁机枪在此后也在清军中大量装备了起来。在1911年10月,清廷集结了6万北洋新军,在直隶永平展开了一场大规模军事演习,是为“永平秋操”,在这次操练中,北洋新军就装备了大量的马克沁机枪,这也成为了当年这场大规模军事演习中最为亮丽的亮点。

所以综合来说,并不是李鸿章嫌马克沁机枪太贵,也是因为马克沁机枪有替代品,手摇加特林机关枪,而是在李鸿章时代,人们没认识到马克沁机枪的真正作用。日俄战争后,当人们认识到马克沁机枪的作用后,即便是大清也开始大量装备了马克沁机枪。或许,如果李中堂在认识上能领先一步,抢先大量装备马克沁机枪,或许甲午战争中,清朝至少在陆战方面就不会输掉了吧。

马克沁机枪是谁发明的

世界上第一种现代意义的机关枪由英籍美国人马克沁(HiramStevensMaxim)于1883年研发。

机枪是一种带有枪架或枪座,能实现连发射击的自动枪械。世界第一挺机枪是个叫伐商的比利时工程师(曾是拿破伦手下的上尉)于1851年设计的。该枪曾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用过。而普遍观点认为,现代机枪的鼻祖是加特林多管式机枪。1862年,由美国人理查德·杰丹·加特林发明,这种枪有几个枪筒,可以轮转。1883年,美国人海尔曼·S·马克沁进行革新,机枪变为单枪筒,利用后坐力,使上膛、射击和退弹能同时完成,枪身用枪筒上的水套降温,每分钟可射击650次,名为马克沁机枪。

马克沁朝天射击是什么意思

答:鸣枪礼是军人对牺牲战友举行的最高礼仪,以表达对他们的沉痛悼念和尊重,这种礼仪在全球大多数军队中通用,我们也经常能在影视剧中看到这一幕。但是,射出去的子弹会在动能耗尽后下落,速度最高可达100米/秒,仍然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因此,各国军队对鸣枪礼都有严格规定,正规鸣枪礼必须使用空包弹,呈45°朝天射击,禁止垂直向上射击。

在一般场合中,士兵们也经常用鸣枪表达对胜利的庆祝,但这种鸣枪礼非常不正规,还存在很大的风险。2012年,菲律宾军警为庆祝新年到来,在未采取安全措施的情况下朝天开枪,结果子弹落下误中2公里外的人群,造成60人受伤、1人死亡的惨剧。

事实上,朝天射击也是一种战术,早在一战时就被德军广泛采用。索姆河会战中,德军机枪手将马克沁重机枪口抬高,呈45°朝天射击,用弹幕覆盖方式向英军出击阵地疯狂射击,子弹以抛物线轨迹砸向英军,英军士兵无法寻找掩体躲避,趴下也无济于事,反而增加了被弹面积。激战一天,英军伤亡6万人,创下被机枪杀伤的最高纪录。

近些年,全球各地屡屡发生子弹掉落伤人事件。2003年伊拉克士兵在庆祝一场胜利时举枪鸣枪,子弹掉落导致多名士兵当场阵亡。2011年和2012年,美国民众举枪射击庆祝独立日,两次都造成误击伤亡事件。鸣枪误伤事件层出不穷,血淋淋的事实也让各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先后立法禁止鸣枪。

马克沁机枪到底有多厉害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马克沁机枪最大的厉害之处,在于彻底终结了冷兵器时代。

在清末著名的八里桥战役,英法联军还没有重机枪,只有各种步枪和榴弹炮。

所以,为了对付僧格林沁的近万骑兵和1万多步兵,英法联军也集中了8000人。

当然,洋人不怕清军的步兵,主要就是畏惧骑兵。

在马克沁机枪诞生以后,根本不需要用太多兵力来对付骑兵了。

1904年,在英军入侵西藏的战役中。藏军出动了上千名骑兵,英勇的冲击英军阵地。

然而,英军仅仅用2挺每分钟射速600发的马克沁机枪交叉射击,就击毙了六七百名藏军骑兵。

而藏军骑兵仅仅造成英军几人伤亡。眼见这么打仗就是送死,参与的少数藏军骑兵只能逃走。

如果说,机动灵活的骑兵尚且如此,步兵就更别说了,简直是活靶子。

在1900年庚子事变中,八国联军对义和团不屑一顾,认为他们战斗力低下,不堪一击。

相反,八国联军认为装备机枪的清军新军有一定威胁,尤其是他们的重机枪。

当时清军并没有普及马克沁机枪,而是采用老旧的手摇式加特林机枪。即便如此,参加过八国联军的美国士兵回忆:“一挺加特林机枪可以封住宽阔的大街。它的杀伤效果相当厉害……我们必须顶着中国人射来的弹雨前进。”

在八国联军向北京前进途中,也曾遭遇义和团的拦截。八国联军只要用机枪扫射义和团的大刀长矛,总是以轻微伤亡击毙大量团丁,导致义和团攻势立即被瓦解。

到了一战中,马克沁机枪更是战场的主力。

进攻一方只要不能摧毁敌人阵地上的重机枪,即便留下一两挺,也会有毁灭性的后果。

一战前,德军曾经做过测试。在阵地上摆放50个气球,随后用2挺德制马克沁机枪交叉扫射。最终一番弹雨过后,有49个气球被击破。

人体无论如何比气球要大,可见如果强行面对马克沁机枪的弹雨突破,等于是活生生的送死。

希特勒回忆自己参加的第一次战斗,他们步兵班冲到到敌人一个阵地前,突然遭遇1挺重机枪扫射。在短短几十秒内,希特勒所在的步兵班除了他和另一个士兵以外,全部伤亡。

希特勒侥幸逃走以后,当天回到后方发现军服袖子上,竟然被子弹打了两个洞。如果子弹稍微偏一些,他就挂了。

多年后希特勒也认为,一战那种让大量步兵面对重机枪冲锋,简直就是单一的屠杀。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马克辛机枪和马克沁机枪是谁发明的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83666585@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热门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