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关于兰陵王的历史
- 2023-07-24 14:56:54
1、介绍关于兰陵王的历史?兰陵王名高长恭(公元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骁勇善战。
2、他前后因各项战功被封为巨鹿郡、长乐郡、乐平郡、高阳郡等郡公。
3、据说因为面相太柔美不足威赫敌人,每每打仗都要戴上狰狞的面具。
4、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阳,他带领五百骑士,冲过周军重重包围,突入洛阳城下,城上齐兵认不出谁来了,怀疑是敌人的计谋,兰陵王摘下盔胄示之以面容,城上军心大振,很快敌人被迫撤走。
5、为庆祝胜利武士们编了《兰陵王入阵曲》戴着面具边跳边歌。
6、以此为题材的作品有诗词、电影、书籍和游戏。
7、暧昧不明的身世
8、《北齐书》中载:“兰陵武王长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
9、”又载文襄六男中:“文敬元皇后生河间王孝琬,宋氏生河南王孝瑜,王氏生广宁王孝珩,兰陵王长恭不得母氏姓,陈氏生安德王延宗,燕氏生渔阳王绍信。
10、”兄弟六个中,史书载老五安德王的母亲陈氏为“广阳王妓也”,但尚知明确姓氏,唯有兰陵王的母亲没有姓氏,不知是谁。
11、由此,人们推断,兰陵王母亲的身份和地位,恐怕连官妓都不如,很可能只是宫中一个地位卑贱、不知姓名的宫女。
12、这样,在讲究血统门弟的士族时代,兰陵王虽然贵为帝胄皇孙,处境却十分尴尬。
13、他“莫名”的身份给他带来了巨大压力,每天忍受别人鄙视的目光,低声下气地生活,可能就是他小时候的人生境遇。
14、柔美的容貌与狰狞的面具
15、可见,兰陵王的美确是不容置移、超凡脱俗的,他有着一般男子所不具备的俊美容貌。
16、后人猜想,他的美也许正是来自于他那出身卑微的母亲。
17、如果不是母亲的容貌异常惊艳,又怎能引来地位相差悬殊、贵为帝胄的父亲的垂幸呢。
18、但是,兰陵王的美却给他带来了极大苦恼。
19、在那个地方割据、连年战乱的岁月里,作为王公将相家的子弟,时刻都要接受战争的考验。
20、因为相貌俊美柔善,在战场上对阵时,他经常会受到敌手的轻蔑。
21、为此,他不得不命人制作了一些面目狰狞的“大面”,每逢出战时,都戴在脸上,以此达到威慑敌手的目的。
22、《旧唐书·音乐志》云:“代面出于北齐。
23、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着假面以对敌。
24、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挥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
25、”《乐府杂录》鼓架部条云:“有代面,始自北齐。
26、神武弟,有胆勇,善战斗,以其颜貌无威,每入阵即着面具,后乃百战百胜。
27、戏者,衣紫腰金执鞭也。
28、”唐朝崔令钦的《教坊记》说:“大面,出北齐。
29、兰陵王长恭,性胆勇,而貌妇人,自嫌不足以威敌,乃刻为假面,临阵着之,因为此戏,亦入歌曲。
30、”由此可见,兰陵王经常着狰狞假面出征并非道听途说、无籍之谈。
31、后来,京剧中出现的“脸谱”,也许与兰陵王的面具及舞曲《兰陵王入阵曲》的影响不无关系。
32、骁勇善战及威名美誉
33、有的说他“有胆勇,善战斗”,有的说他“勇冠三军,百战百胜”。
34、这表明,他的英勇善战绝不仅是因为戴着狰狞的面具。
35、光靠威吓,肯定是吓不退敌人的,关键还是他自身有超越常人的战斗本领。
36、狰狞的面具,只是为他的神勇无敌增添了一抹传奇的光环。
37、兰陵王一生参加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役。
38、其中广为传颂的一次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邙山大战”。
39、公元564年,北方草原的突厥和黄土高原的北周对北齐发动进攻,北齐重镇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团团围困,北齐武成皇帝急忙调集军队前去解围。
40、在洛阳城外,北齐援军发动了一次次进攻,都被北周军队击溃,眼看就要面临全军覆灭的境地。
41、这时,受命为中军将的兰陵王戴着“大面”,身穿铠甲,手握利刃,率领五百精骑,奋勇杀入周军重围,势如破竹,一直杀到洛阳城下。
42、守城的北齐军队被困多日,不敢贸然开门,兰陵王摘下面具,城上的北齐军立即欢呼起来,打开城门,与城外大军合兵一处,奋勇杀向周军,周军大败。
43、《北齐书》书载:“芒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
44、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
45、”又有史书记载:周军“丢弃营寨,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军资器械,弥满川泽。
46、”正是这次大捷,使得兰陵王威名远扬,北齐皇帝加封他为尚书令。
47、兰陵王不仅骁勇善战、屡建战功,而且忠以侍上,和以待下,在士兵和当时社会中广有威名。
48、北齐书记载:他“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49、作为那个混乱王朝的皇亲国戚,能够做到没有架子、与将士同甘共苦确实难得。
50、即使是对自己的政敌,他也能够做到宽厚以待。
51、史载,当初长恭在瀛州时,行参军阳士深上表告发他贪赃枉法,长恭因此被免官。
52、等到高长恭东山再起,引兵进攻定阳时,阳士深刚好在高长恭营中听命,因此非常害怕高长恭会借机报复杀害自己。
53、为此,高长恭安慰他说:“吾本无此意。
54、”可阳士深心中仍不踏实,非要央求惩罚。
55、高长恭只好找了一个小过失,打了阳士深二十板子,好让他安下心来。
56、《北齐书》还记载了他一个非常“平民化”的动人细节。
57、说一次他上朝时,跟随他的“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事后高长恭竟不以为意,“无所谴罚”。
58、由此可见,他平常对待下人,是非常宽厚仁慈的。
59、在北齐那样“不把人当人”、动辄砍头杀人的疯狂时代,他宽厚仁和的一面独具风范,焕发着温暖的人性光辉,不由得让人心生敬佩。
60、最后悲惨的命运
61、人生辉煌的顶点,往往可能是悲剧开始的起点。
62、对兰陵王而言,最大的悲哀就是出生在一个疯狂得近乎变态的帝王家族。
63、北朝自建国以来,短短二十八年间,就换了六代皇帝,叔侄之间彼此折磨,兄弟之间相互惨杀,一个比一个短命,一个比一个疯狂。
64、尽管兰陵王容貌柔美、军功显赫,终其一生小心翼翼,想尽一切办法避祸自保,可依然无法改变他的悲剧式宿命。
65、《北齐书》载:长恭“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
66、”门口常有行贿的人进进出出,搞得老百姓说三道四。
67、但贪人钱财的目的是什么,不得而知。
68、据他自己讲,是为了自污其名,免遭朝廷忌恨。
69、邙山大捷后,武成赏其功,为他买来美妾二十人,可他“唯受其一”,就是害怕太过张扬,遭人嫉妒。
70、又载:长恭“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
71、也就是说在他临死前,烧掉了别人所有欠他债的借据。
72、从他待人处事、宽厚仁义的性格特征来看,不象是一个贪财好色的人。
73、不少史家认为高长恭是故意贪财自污,以求避祸。
74、《北齐书》载:及在定阳,其属尉相愿谓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长恭未答。
75、相愿曰:“岂不由芒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长恭曰:“然。
76、”相愿曰:“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
77、”长恭泣下,前膝请以安身术。
78、相愿曰:“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
79、”生活在这样恐怖的帝王家庭,不紧张也不行。
80、从此,长恭每遇战事,便称病不出。
81、故意“有疾不疗”,以求借此避祸。
82、一次,江淮寇扰,兵事告急,他害怕再次拜将,竟埋怨自己:“我去年面肿,今何不发。
83、”真是恨不得自己把自己的脸打肿冒充病人。
84、北齐后主高纬性格懦弱,与他的列祖列宗相比,荒淫有余,残暴稍次之,不过杀起自己的亲人来,却毫不手软。
85、公元565年的一天,高纬在与兰陵王谈及邙山之捷时,颇有人情味地说道:“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
86、”兰陵王听到自己的皇弟如此心疼自己,内心不免激动、热乎,深情地回了一句,“家事亲切,不觉遂然。
87、”正是这句表亲近、表忠心的话为他招致了杀身之祸。
88、史载:“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
89、”因为在小心眼的后主高纬看来,家事是我高纬的,不是你高肃可以随便说的。
90、开始猜忌拥有兵权的兰陵王是否想取而代之,想把“国事”变成“家事”。
91、兰陵王说错话后,深感大难将至,整日惶恐不安,尽管一再低调行事,刻意淡化自己,但终是躲不过“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悲剧宿命。
92、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后主高纬派使者看望兰陵王,送来的礼物竟是一杯毒酒。
93、兰陵王悲愤至极,对自己的爱妃郑氏说:“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郑妃劝他说:“何不求见天颜?”天真的郑妃以为可能只是兄弟之间的一场误会,只要高肃向皇帝求情,就可能讨回性命。
94、而兰陵王自己心里明白,向后主高纬讨个说法根本没有用。
95、一年前,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重臣老将斛律光,不也是无辜被引诱入宫、用弓弦残忍勒死的吗。
96、万念俱灰的兰陵王,扔下一句“天颜何由可见”,遂将鸩酒一饮而尽,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个乱糟糟的世界。
97、死前烧掉所有债券。
98、其时,兰陵王仅33岁,死后被安葬在都城邺(今邯郸临漳县境内)以西。
99、重要军事统领兰陵王的遇害,预示着北齐王朝的行将终结。
100、四年后,失去了军事支柱的北齐王朝被北周皇帝宇文邕灭掉,高氏子孙几乎全遭屠戮。
101、流传至今的千年古曲
102、后该曲定格为着假面指挥击刺的男子独舞。
103、曲调悲壮浑厚,气势不凡,古朴悠扬,描写了当时的壮烈场面和激越情感。
104、此曲诞生后,在民间流传很快,隋朝时期,被正式列入宫庭舞曲。
105、中唐时期唐玄宗李隆基定其为“非正声”,下诏禁演。
106、后渐渐褪去武曲本色,演变为“软舞”。
107、南宋时期又演变为乐府曲牌名,称之《兰陵王慢》,有越调和大石调之分。
108、用越调演唱时,分三段,二十四拍,毛开在《樵隐笔录》里说“至末段,声犹激越”,还有“遗声”可寻。
109、而大石调演唱的《兰陵王慢》,则分前后段,十六拍。
110、按王灼《碧鸡漫志》说法,已经“殊非旧曲”了。
111、以后,该曲在我国渐渐失传。
112、幸运的是,唐时传入日本的《兰陵王入阵曲》保留了几份真实面貌。
113、日本古代五月五日赛马节会、七月七日的相扑节会、射箭大赛等庆祝胜利时,都要反复演奏此曲。
114、直到现在日本奈良元月十五日“春日大社”举行一年一度的日本古典乐舞表演时,《兰陵王入阵曲》仍作为第一个独舞表演节目。
115、日本人将其视为正统的雅乐,格外珍视,对其保留和传承有着一套十分严格的“袭名”与“秘传”制度,使得我们有幸在千年之后,还能欣赏到原汁原味、壮怀激烈的兰陵舞曲。
116、1986年,河北磁县文物人员通过日本专家找回此曲。
117、1992年9月6日,也就是该曲问世后的1428年,在邯郸市文管人员马忠理组织下,日本奈良大学教授笠置侃一等人率领的雅乐团在磁县兰陵王墓前供奉演出了此曲。
118、《兰陵王入阵曲》从此又得以回归故里。
119、兰陵王高肃墓位于今邯郸市磁县城南5公里处。
120、墓冢高大,周围建有透花围墙,墓地建有碑亭。
121、1920年,当地村民在修公路时取土时,挖出了《兰陵王高肃碑》。
122、碑额篆阳文四行十六字:“齐故假黄钺右师右慰公兰陵忠武王碑”。
123、碑文真实记载了兰陵王高肃的生平经历和立碑年份。
124、字迹虽然驳落黯淡,但仍不失遒劲、古朴,因其史料及书法艺术价值,被称为北碑第一品。
125、1988年,兰陵王碑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文物。
126、面对兰陵王墓前那英武的塑像及后面高大的封土,每次走到跟前,不仅让人忆往追昔、扼腕叹惋、浮想联翩。
127、一段传奇的人生,一个混乱的年代。
128、英雄的悲剧也许正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83666585@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