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评价

  • 2023-05-01 16:23:54

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评价

今天给各位分享礼乐制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礼乐制度评价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先秦礼乐制度知识点
  2. 礼乐制度的特点
  3. 礼乐制度评价
  4. 西周的礼乐制度在具体内容方面有哪些规定
  5. 西周礼乐制度什么意思

先秦礼乐制度知识点

含义:礼乐制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文化制度。“礼”是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乐”是配合“礼”的进行以维护等级差别的乐舞,如音乐、舞蹈、歌咏等。

目的:为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以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正式定型:周公为了巩固统治,集前朝之大成。从礼巩固阶级分化,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舆论,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的阶级区分。乐则被升华成了一种待遇,对于不同阶级有着不同的待遇,也是为了更好的宣传和巩固阶级统治。故有“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破坏:春秋后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卿大夫在夺取国君权力的同时,不但僭用诸侯之礼,甚至僭用天子之礼。按礼,天子的舞用“八佾”,这时季孙氏也用“八佾舞于庭”;按礼,天子祭祖唱《雍》诗来撤除祭品,这时鲁的三家都“以《雍》撤”;按礼,只有天子可以“旅”(祭祀)于泰山,这时季孙氏“旅于泰山”。卿大夫这样“僭礼”,实质上就是夺取政治权力的一种表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作用:礼乐制度不仅强化了等级观念,而且和谐了等级关系,形成了文化认同的社会心理。

礼乐制度的特点

周代是最早对“礼”(祭祀、朝飨等仪式)和“乐”(伴随“礼”进行的乐舞)作出规定的时代,这就是所谓制定礼乐。据说这一重大措施是周初的大政治家周公开始颁行的。礼乐制度影响及于其后几千年一直到清代结束,每个时代的具体内容并不相同,但理论上都以周为法式却是一律的。周代的礼乐制度有两条基本内容,一是规定等级,二是规定伴随礼的乐舞基本是雅乐。

礼乐制度评价

礼乐制度的主要评价是一套完整严格的贯彻宗法等级制、分别亲疏贵贱尊卑上下的礼仪规定。

礼乐制度对维护宗法分封制以下的社会秩序和巩固王朝统治起到了重大作用,其中很多内容对于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礼的作用一方面在于维系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在于加强对被统治级的控制。

西周的礼乐制度在具体内容方面有哪些规定

礼乐制度是周代建国初期由周公制定的,其目的之一是为巩固等级制社会,其次也是吸取商代灭亡的教训,反对“淫乐”,采取“节乐”措施。礼乐制的实施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的社会地位,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但它又使乐成了礼的附庸,使音乐成为以礼为中心的模式音乐,并逐渐趋于僵化。统治阶级为了推行“统治”制定了一整套十分烦琐的礼仪和与之相配合的音乐。

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如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示,“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周礼.春宫》)两君相见,例用大雅《文王》;诸侯设宴招待他国使臣则用小雅《鹿鸣》、《四杜》、《皇皇者华》、(《左传.襄公四年》)。又如天子祭祖用《雍颂》,士大夫则不能用。

关于乐队和歌舞队的编制,也有严格规定。乐队的规定是:“王宫县”,即排列成东西南北四面;“诸侯轩县”,排列三面;“大夫判县”,排列两面;“士特县”,只排列一面。歌舞队的规定是:天子用六十四人,列成八行,称为“八佾”;诸侯用三十六人,列成六行,称为“六佾”;卿大夫用十六人,列成四行,称为“四佾”;士用四人,列成二行,称为“二佾”;(《周礼.春宫》及注);等等。

总之,所有这些关于礼乐的规定,都是为了加强人们的等级观念,最后达到巩固其统治的政治目的。要顺利地推行礼乐制度,必须加强有关礼乐方面的教育,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周王朝设置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宫。

西周礼乐制度什么意思

西周礼乐制度就是等级制度。

西周春秋时代所讲究的“礼”是贵族根据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制阶段的风俗习惯加以发展和改造,用作统治人民和巩固贵族内部关系的一种手段。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83666585@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热门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