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职,中国古代帽子及官位等级划分

  • 2023-05-01 16:41:42

古代官职,中国古代帽子及官位等级划分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古代官职,以及中国古代帽子及官位等级划分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古代六部官职
  2. 中国古代帽子及官位等级划分
  3. 古代官职等级
  4. 古代人生官职一览
  5. 古代的官职有哪些

古代六部官职

六部,指的是吏户礼兵刑工。正职堂官是尚书,副手是左右侍郎。

三省六部制是始于隋唐。三省指的是门下,中书,尚书。六部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六部的主管是尚书,最初在唐朝是三品官(因为唐朝一二品基本都是虚职,很少有实权的),后来明清逐步提升为二品甚至是从一品的更高品级。侍郎一般是左右两个,清朝比较特殊,都是满汉两套班子。

中国古代帽子及官位等级划分

1、在清代时,官帽珠子各种颜色代表不同的级别:正、从一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后均绣鹤,武官前后均绣麒麟。麒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其形状如鹿,头上长有独角,全身遍生鳞甲,尾似牛,古人拿它象征祥瑞。帽顶,唐宋明的官帽上对称的两支就叫翅。举例清朝:1.一品:180两红宝石帽顶绣仙鹤2.从一品:正俸81两加支524两红宝石顶绣麒麟如:将军提督2.二品

2、最早的纱帽并非全是黑色,晋朝时的高筒纱帽,贵族们是用白纱制作,品职低下的官员才用乌纱帽黑纱。到了明朝,朝廷官员才全部都戴乌纱帽。据史载,洪武三年(1370年),明政府规定:凡文武官员入朝,都要戴乌纱帽,穿圆领衫。今天舞台上的传统戏剧,尤其是京戏,演员们穿的多是明装,通过看戏我们可以见到明朝官员们戴乌纱帽的样子。

乌纱帽起初是用藤编织,以草茎为里,纱为表,再涂上漆。后来官员用乌纱帽时,由于纱经过涂漆后坚固而又轻便,于是去掉藤里不用,又在纱帽上"平施两脚,以铁为之",也就是帽子两侧伸出两只帽翅,这两只帽翅从宋初开始逐渐加上,目的是防止官员们上朝站班时互相交头接耳。如果交头接耳,两只帽翅相触,很可能会把帽子碰掉,皇帝就很容易发现。

3、帽子,人称"乌纱帽"。到了南北朝宋明帝时,这种帽子又在民间流传开来。于是,"乌纱帽"便成为民间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

明代开国皇帝朱洪武定都南京后,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作出决定:凡文武百官上朝办公时,一律要戴乌纱帽、穿圆领衫、束腰带。另外,取得功名而未授官职的状元、进士等,也可戴乌纱帽。从此,"乌纱帽"遂成为官员的一种特有标志。由此看来,"乌纱帽"作为官帽,距今也仅有600多年的历史。

可是到了清代,"乌纱帽"又被换成"红缨帽",乌纱帽便不再作为官员的标志。但时至今日,人们仍旧习惯地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如"丢官",依然被说成"丢掉乌纱帽"。

东晋成帝咸和九年时,成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黑纱制成的帽子,叫"乌纱帽"。

后来,南朝宋明帝时,有一位叫王休仁的,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扎边的帽子,亦称做"乌纱帽"。这种帽子很快在民间流行起来。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无论贫富,都戴这种式样的帽子,只不过颜色不同而已。当时,帽子的形状也不固定,有的卷成荷叶形,有的像高高的屋宇,有的还伸出两个黑纱"耳朵"。据《中华古今注》记载,唐武德九年(626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诏书说:"自古以来,天子服乌纱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这说明唐朝时候,乌纱帽仍然是作为"常服"的帽子。

乌纱帽成为官员专用的帽子并作为官员的代称,则是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太祖朱元璋规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从此,乌纱帽成为只有当官的才能戴的帽子,平民百姓就不能问津了。

古代官职等级

正一品: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

、司徒、司空

,天策上将

从一品:

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嗣王、郡王

勋:国公

正二品:

职官:尚书令

(因李世民

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

爵:开国郡公

勋:上柱国

从二品:

职官: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镇军大将军

爵:开国县公

勋:柱国

正三品:

职官: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六部尚书、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

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武散官:冠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勋:上护军

从三品:

职官:御史大夫

、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

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

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

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

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爵:开国侯

勋:护军

正四品上:

职官: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正议大夫

武散官:忠武将军

爵:开国伯

勋:上轻军都尉

正四品下:

职官:尚书右丞、尚书中司侍郎、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

文散官:通议大夫

武散官:壮武将军

从四品上:

职官:秘书少监、、殿中少监、内侍、大都护府/亲王府长史

文散官:太中大夫

武散官:宣威将军

勋:轻车都尉

从四品下:

职官: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上州别驾、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中大夫

武散官:明威将军

正五品上:

职官:谏议大夫、御史中丞

、国子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都水使者、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

/奉先县令、亲勋翊卫羽林郎将、中都督/上都护府长史、亲

古代人生官职一览

古代:白丁、童生、案首、监生、生员、禀生、贡生、举人、解元、进士、二甲、会员、探花、榜眼、状元。

古代的官职有哪些

1、尹、史、卿、宰、尉、令、丞。

2、卿士、太史、左史、右史、司徒、司马、司空、司寇、职方。

3、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太宰、少宰、六卿。

4、封人、工正、相国、庶长、令尹、柱国、公主、驸马、三公。

5、丞相、宰相、御史、太尉、九卿、太仆、廷尉、宗正、少府。

6、将军、冼马、大夫、博士、郎中、侍郎、中郎、议郎、令史。

7、尚书、六曹、合阁、仆射、侍中、内史、刺史、州牧、别驾。

8、主薄、郡守、太守、长史、从事、督邮、县令、县尉、三老。

9、亭长、列侯、主事、三省、行台、都督、录事、护军、可汗。

10、六部、三馆、学士、总管、兵马大元帅、留守、判官、巡检、提刑。

11、提辖、通判、孔目、押司、大人、内阁、厂卫、太监、都司。

12、知府、亲王、总督、巡抚、监司、州判、知县、提督、总兵。

13、参将、散官、流内、流外。

14、大良造、左丞相、右丞相、大司徒、大司空、御史台。

15、大司马、郎中令、大司农、大将军、执金吾、中郎将。

16、尚书省、尚书令、给事中、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

17、关内侯、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秘书省、枢密使。

18、员外郎、著作郎、国子监、节度使、招讨使、都点检。

19、观察使、按察使、衍圣公、大学士、宣政院、集贤院。

20、军机处、翰林院、钦天监、内务府、布政使、未入流。

21、税务司、资政院、咨议局、国务院、枢密院。

22、三闾大夫、御史大夫、司隶校尉、将作大匠、谏议大夫。

23、光禄大夫、绣衣直指、监察御史、同平章事、参知政事。

24、翰林学士、中书舍人、都指挥使、钦差大臣、牛录额真。

25、参赞大臣、总税务司、海军衙门。

26、典农中郎将、北洋通商大臣、南洋通商大臣、洗马、冏卿。

27、里正、里胥、文渊阁大学士。

古代官职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国古代帽子及官位等级划分、古代官职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83666585@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热门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