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最早的测日法

  • 2023-08-02 20:49:34

中国古代最早的测日法

1、中国古代最早的测日法?、日晷日晷又称“日规”,是最早的计时工具之一,日晷本意是指太阳的影子,故而它的计时原理也和太阳有关,通过太阳投影的移动方向来确定并划分时刻,由晷面和晷针组成,晷面上刻有刻度。

2、日晷上面的刻度并不是都相同的,因为不同的纬度太阳光的照射时长不同。

3、因此,日晷有水平式日晷、赤道式日晷、子午式日晷以及卯酉式日晷等等。

4、月晷是与日晷相似,用来指示时间的工具。

5、最基本的月晷是与日晷相同的,但只有在满月的夜晚才能正确的显示时间。

6、而因为月出时间平均每天延迟48分钟,因此假设有足够的月光能读出时间,满月之后指示的时间每天平均会快48分钟。

7、因此,在满月前或后一个星期,月晷指示的时间会与实际的相差5小时又36分钟。

8、比较高级的月晷会包括一张图表,显示如何计算以得到正确的时间,并且有转盘可以调整经度和纬度。

9、圭表圭表中的“表”是指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圭”则是正南正北方向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

10、圭表可以计时还可以用来测定节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劳苦人民的一天最真实的写照,所以掌握节气变化对古代农民来说尤其重要。

11、夏至日行极北,正午时刻表影最短,冬至日行极南,正午时刻表影最长;春分和秋分太阳出没于正东西,正午时刻表影适中,进而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

12、漏壶(漏刻)即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

13、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

14、大明灯漏1276年,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创制了大明灯漏。

15、它是利用水力驱动,通过齿轮系及相当复杂的凸轮机构,带动木偶进行“一刻鸣钟、二刻鼓、三钲、四铙”的自动报时器。

16、因其造型似宫灯,又放置于皇宫的大明殿,所以称为大明殿灯漏。

17、除此之外,还有油灯钟、蜡烛钟等计时工具。

18、17世纪后,西方更为精密的钟表传入,人们逐渐放弃了原有的计时工具。

19、在计时方法上,古人采用百刻制的方式,即将一昼夜均分为一百刻,一刻约等于4分。

20、隋唐时期发明了十二时辰计时。

21、西方钟表传入中国后,为适应24小时计时的方法,百刻制改为96刻制;一个时辰两个小时,一个小时四刻。

22、日晷仪也称日晷,是观测日影记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是我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

23、但在史籍中却少有记载,现在史料中最早的记载是“汉书·律历志·制汉历”一节:太史令司马迁建议共议“乃定东西,主晷仪,下刻漏”,而“汉书·艺文志”中列有晷书34卷,但仅存书名,而无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83666585@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热门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