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 > 1942灾荒真实历史?

1942灾荒真实历史?

  • 2023-05-15 17:30:37
1942灾荒真实历史?

1942灾荒真实历史?

1942年,距离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第11年,距离七七事变爆发的第5年。国际局势无比的紧张,苏德战场进入冬季攻势,新加坡、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情况很不妙。华夏大地上依然遍布战火,日军为了牵制第九战区南下援助香港,纠结七万人进犯湘北。第三次长沙会战激烈的爆发,同时西南方向,鬼子正在入侵缅甸。

守不住西南,便直接威胁到重庆,远征军出战也成了迫在眉睫的事。但河南人民身上的担子更不轻,早在抗战爆发之初,中原便是中日对决的战场之一。兰封会战后河南战区进入相持阶段,各地战争难民开始涌入河南,加重了河南的粮食负担。同时参战双方也消耗了大批粮食,国军、八路军、日军有数十万军队在河南驻防,均采用就地取材节约运输损耗的方式

不幸的是1942年,河南又遇上了大旱,种种积压便导致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饥荒。这场饥荒受灾人数多达一千两百万人,数百万人逃离河南,约有一百五十万人死于饥荒和饥荒引发的疾病。草根几乎被挖完,树根几乎被剥光,人民还是不能止饿。家家添新坟,村村有哭声,人吃人的现象屡有发生。

加上逃荒者,河南很多村子都成了无人村,灾情相当惨烈。1942河南大饥荒爆发的原因很多样,粮食减产、通货膨胀、征集军粮,但最严重的还是因着救灾不力。事实上这场饥荒早在1941年年底便已出现,军方的蒋鼎文、汤恩伯等人倒是上报过,无奈地方担任河南省主席的李培基并未如实上报

李培基的失误汇报,令南京造成了错误的判断,因此不但没赈灾还继续要求征集军粮。于是一直到1942年的6月1日,老蒋主持全国粮政会议,他都还不知道河南的灾情有多严重。南京最后发现情况之严重,一个是因着灾情实在太过严重,另一个便是因着一位美国记者与老蒋面谈的二十多分钟。

这位美国记者名叫白修德,他是《时代》周刊的特派记者,也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目击者、记录者。他知道情况后,便跟时任《泰晤士报》摄影记者哈里森·福尔曼决定,深入河南灾区探虚实。白修德一行是从西安到洛阳的,在洛阳与天主教会的托马斯·梅根主教碰了头,梅根很客气的招待了他们。

但看过灾民的真实情况,他们望着那些味道香浓的食物,已经毫无食欲了。可这还只是个开始,深入郑州后,情况更从惨不忍睹。据统计,战前郑州有十二万居民,他们去的时候已经不到四万。一路哀鸿遍野,遍地都是死亡或者濒临死亡的衰弱躯体,人吃人已经不鲜见。然而离开郑州的前一夜,郑州的长官们宴请他们,菜单竟然丰富得有辣子鸡、栗子炖牛肉等。

这是白修德生平吃到的最漂亮和最不忍吃的一席菜,回到重庆后,他与福尔曼花了五天时间。通过宋庆龄,终于得以见老蒋一面,照片摆到老蒋面前他才明白事情有多严重。随后以蒋鼎文为首的军方重新报告灾情,河南才转入救灾模式,军粮配额也得以减少。遗憾的是救灾时间太晚,还是有约一百五十万人死于这次饥荒,而这个数字还只是大约。

1942年7月到1943年春,河南的一场饥荒导致了3000万人受灾,300万人饿死的大灾难,饿殍遍地,不堪回首。

当时的河南,山河破碎,三面环敌,全省半数之地被日军侵占。多灾多难的中原大地,正在经历着历史上最苦难的岁月。

华北沦陷后,河南成为主战场,一直是全国出兵出粮最多的省份之一,早已千疮百孔,多年的征粮征兵,青壮年都离开了土地,农民家里早已没有存粮。

1942年八九月间,蒋得知了河南的灾情,粮草征缴困难。他赶到西安主持召开了紧急会议,征用所有的运输工具,打开粮仓,把存粮东运河南,以解决驻军的粮食问题。

同时把河南农民征粮由500万石减为250万石。但是到了粮食部长那里,250万石变成了250万包。一石140至150市斤,一包是200市斤,一字之差,让河南农民的配额增加了三分之一。

直到1942年10月30日重庆召开的参政会上,参政员将河南灾民所吃的榆树皮、观音土、雁粪等带到大会上当众展示,涕泣陈情,河南的灾荒才得到确认,派员前往勘察赈济灾民。

划拨5亿元法币赈灾。其中2亿元用于在灾区开设粥场,然而粥场远远不能供应数量庞大的难民,很快就因无粮为继而断了顿。

3亿元用于购买赈济粮,按照当时的物价,3亿元法币大概能购买3000万斤小麦,平均到河南的受灾人口头上,每个人仅有1斤。而这救命的3亿元法币,却被挪作他用,直到1943年新麦快要成熟时,第一批赈灾粮才发到了部分难民手中。

饥荒发生后,引起了各方面媒体的关注。早在美国记者白修德报道此事之前的1942年底,国内报刊就有不同程度的反映。为我们留下了一张张真实的影像资料,让今天的我们能真实的了解当时的这段历史。

1942年春天开始,河南全省滴雨未下,成片谷物在大旱中枯萎,之后,遮天蔽日的蝗虫席卷全省,所过之处,田间秧苗被一扫而光。

一春无雨,田里收成不足常年的两成。之前河南就有十年九荒之说,人们很清楚这又是一个荒年。

1942年灾荒真实历史是河南大饥荒,河南大饥荒发生的原因,要追溯到1938年6月9日,黄河花园口大堤溃决,黄河水南下,逐渐形成黄泛区。黄河水在河南漫延,导致河南水域面积大增,进而导致河南夏季气压较高,形成高压区,进入形成大旱天气。

从1941年开始,河南便进入了连续性的干旱天气,一般来说旱灾紧接着的又是蝗灾,蝗虫所过之处,往往连一片完整叶子都不会留下,更别提人辛辛苦苦种下的粮食了。1942年,全省几乎颗粒无收,因此产生了大面积的饥荒。

没有粮食吃的村民,饿的抵不住就上山当土匪抢地主家的粮食吃,地主家的粮食吃光了,就不得不流浪逃荒了。

根据数据统计,在1942年的河南地区,有96个县受灾,其中灾情严重的县便有39个,受灾人数达到了1200万,饿死的灾民人数多达300万人。

从1942年春天开始,河南全省便滴雨未下。成片谷物在禾秆上渐渐枯萎,一场巨大的灾难,在这片土地上默默地酝酿着,只是这一切的征兆,都被战争的硝烟暂时掩盖了。1942年的河南,山河破碎,三面环敌,全省半数之地被日军侵占。多灾多难的中原大地,正在经历着历史上最苦难的岁月。一春无雨,田里的小麦收成不足常年的两成。新中国成立前的河南有“十年九荒”之说,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很清楚这意味着又一个荒年的到来。麦收之后,河南已经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秋收成了人们的指望。孰料,那个夏天又是滴雨未下,夏播作物在持续的大旱中枯萎。大旱之后,往往紧跟着蝗灾。这一年的夏秋之交,遮天蔽日的蝗虫席卷河南全省。所过之处,田间秧苗皆被一扫而光。一些临河、依井的良田,原本还能略有收获,这一下却全部葬送蝗虫之口。

1942年7月,河南地区爆发了波及范围广、受灾程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罕见的大饥荒。

这场罕见的大饥荒,将3000万人民逼上了绝路,他们为了生存被迫走上了流亡的道路。在流亡过程中,河南人民路有饿死者数不胜数,一时间,中原大地上,饿殍遍野、触目惊心。

为什么会发生大饥荒?如果从历史上来看,发生饥荒的原因,无外乎这么几点:水灾、旱灾、蝗灾、人祸等等。但1942年的这场河南大饥荒,却是将这几点原因全部集中到了一块,可以说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罕见,就是放在世界史上也是罕见的。

1942河南大饥荒爆发的原因很多样,粮食减产、通货膨胀、征集军粮,但最严重的还是因着救灾不力。

事实上这场饥荒早在1941年年底便已出现,军方的蒋鼎文、汤恩伯等人倒是上报过,无奈地方担任河南省主席的李培基并未如实上报。

李培基的失误汇报,令南京造成了错误的判断,因此不但没赈灾还继续要求征集军粮。

于是一直到1942年的6月1日,老蒋主持全国粮政会议,他都还不知道河南的灾情有多严重。

《一九四二》是根据刘震云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影片的大背景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

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万民众离乡背井、外出逃荒。

至于在大背景下发生的细节情节等有可能真实发生过,有可能作者调查这件事时,根据被采访人口述改编过,也有可能完全虚构,这也是小说创作常会发生的事情。

是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

《一九四二》是以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万民众离乡背井、外出逃荒的历史事件为背景。

分两条线索展开叙述:一条是逃荒路上的民众,主要以老东家范殿元和佃户瞎鹿两个家庭为核心;另一条是国民党政府,他们的冷漠和腐败、他们对人民的蔑视推动和加深了这场灾难。

河南大饥荒是1942年7月开始到1943年春,时期发生在中国的饥荒之一。这场大饥荒的河南大旱之后,又遇蝗灾,由于国民党政府救灾不力、通货膨胀、粮食减产、强征军粮等原因,在1942年到1943年之间,中国河南爆发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饥荒,3000万人受灾,300万人死于饥饿。

1942年是世界大战全面展开的一年,也是灾难性的一年,这场灾难让河南至少300万人被饿死,树皮被啃光,每一张历史老照片都刺痛人心。1938年六月,黄河花园口大堤溃决,黄河水南下,逐渐形成了黄泛区,导致河南水域面积大增。全省几乎颗粒无收,因此产生了大面积的饥荒。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83666585@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热门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