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的历史

  • 2023-11-06 18:01:48

盱眙的历史

盱眙的历史

历史沿革

春秋时,盱眙名“善道”,属吴国,曾是诸侯会盟的地方;战国时,后楚国东侵扩地至泗上,盱眙为楚邑,名曰都梁。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度时,盱眙建县,县名初为“盱台”,后为“盱眙”。建县时间在秦王政二十四年至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3—前221年)之间。盱眙县先属泅水郡,后属东海郡。

楚汉之际(前208—前202年),盱眙属西楚东阳郡。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六月,反秦义军领袖项梁拥立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为王,以号召天下,仍称楚怀王(后尊为楚义帝),建都于盱眙。九月迁都彭城(今徐州市境)。

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在广陵置荆国,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废荆国,置吴国,盱眙先后属荆、吴两国。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废吴国,盱眙改属沛郡。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置临淮郡,盱眙属之,为临淮都尉治所。新王莽时期(9—23年),盱眙改名“武匡”。

东汉,光武帝年间(25—57年),临淮郡并入东海郡;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从东海郡划出临淮郡故地置下邳国,盱眙先后属东海郡和下邳国。

三国时(220—265年),盱眙入魏国,属徐州下邳郡,后期,盱眙为弃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以下邳郡的淮南地区置临淮郡;永宁元年(301年),临淮郡更名为临淮国,盱眙均为属县,且是临淮郡治所。永嘉年间(307—312年),石勒起兵攻晋,盱眙曾为石氏短暂占据,仍属临淮郡。东晋,义熙七年(411年),盱眙从临淮郡分出,以县置郡,属徐州。此时无盱眙县建置,盱眙郡辖考城、直渎、阳城三县。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加徐州曰南徐州,盱眙仍为属郡,郡辖考城、直渎、阳城三县。元嘉八年(431年)割江淮之间的地区为南兖州,盱眙郡改属南兖州。元嘉二十八年(451年),南兖州从广陵移治盱眙。元嘉三十年(453年),废南兖州,后复置,州治仍迁至广陵。宋末,盱眙郡增辖信都、睢陵两县。

齐,复置盱眙县,属南兖州盱眙郡。郡辖考城、盱眙、阳城、直渎、长乐五县。建元四年(482年),北兖州州治由淮阴迁至盱眙,盱眙郡改属北兖州。

梁,盱眙郡初属北兖州,后属淮州。武帝末(549年),淮南地区为东魏占领,于县治置盱眙郡,属淮州,郡辖盱眙、阳城、直渎三县”。后入北齐,盱眙郡仍属淮州,郡辖考城、盱眙、阳城、直渎四县。

陈,太建五年(573年)八月,盱眙入于陈,九月改属谯州,盱眙郡仍辖考城、盱眙、阳城、直渎四县。太建七年(575年),盱眙郡改属南兖州。后在盱眙郡治置北谯州,不久裁撤。太建十一年(579年),盱眙郡入于周,改属扬州,郡仍辖考城、盱眙、直渎、阳城四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盱眙郡,考城、直渎、阳城三县并入盱眙县,属江都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于县治置西楚州,辖盱眙一县。武德八年(625年)废西楚州,盱眙改属楚州。光宅元年(684年),改属泗州临淮郡,隶河南道。五代时,盱眙入于吴。大和三年(931年),吴国升盱眙县为招信军。后入南唐,盱眙属楚州。周显德中(954—959年之间),盱眙入于周。

宋,盱眙初属楚州(今淮安市淮安区)。乾德元年(963年),改属泅州。建炎三年(1129年)六月,县升为军,隶淮南东路。次年九月废军为县,属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绍兴二年(1132年)复属泗州。绍兴十二年(1142年)正月,升天长县为天长军,盱眙为其属县。五月废天长军,复升盱眙县为军,隶淮南东路,盱眙军辖天长、招信两县。乾道初(1165—1168年),盱眙入于金,仍为盱眙军。金宣宗南渡(1214年)后,盱眙军改为镇淮府,不久弃去,盱眙归末。宝庆三年门227年),盱眙再次入于金。绍定五年 (1232年),金将以盱眙降宋,宋诏改盱眙军为招信军,辖天长、招信两县,隶属于淮南东路。

元,盱眙初为招信军治。至元十三年(1276年),行招信路安抚司事,辖盱眙、天长、招信、五河四县。次年,在盱眙县。治立招信路总管府。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为临淮府。至元十七年¨280年),五河县划归泗州。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招信县,其地并入盱眙县。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废临淮府,盱眙县归属泗州。

明,盱眙为县,属泗州。泗州,洪武元年(1368年)属临濠府(今安徽省凤阳县),次年直属中书省,洪武四年 (1371年),改属凤阳府(今安徽省凤阳县)。

清,盱眙初属凤阳府泗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泗州城沉没水中,泗州州治移置盱眙。雍正二年(1724年),升泗州为直隶州,隶安徽布政使司,盱眙仍为属县。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裁凤阳府虹县为泗州,州治由盱眙移至虹县(今泗县)。

民国,盱眙开始直属安徽省。民国三年(1914年)6月,属安徽省淮泗道(治凤阳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再次直属安徽省。民国二十年(1932年)5月,安徽省分区设首席县长,盱眙属第七区。同年10月,改首席县长区为行政督察区,盱眙属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0月,盱眙改属第五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7月,改第六行政督察区为第四行政督察区,盱眙属之。民国三十年(1941年)初,盱眙改属新设立的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裁撤第九行政督察区,盱眙改属第五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7月,新四军淮南主力北撤山东,盱眙为游击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6月,复建人民政权,成立泗盱边防办事处,11月又成立盱嘉办事处,盱眙县政府(三个名称,一个机构),先后隶属于淮南津浦路东专员公署和江淮第一行政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盱眙、嘉山、来安、六合四县合并,成立盱嘉来六县政府。12月,盱眙全境解放,成立盱眙县政府 (民主政府),仍隶属江淮第一行政区。

新中国建立后,皖南、皖北合并为安徽省,盱眙属安徽省滁县专区。

1952年底江苏省成立,为加强洪泽湖管理,盱眙于1955年划归江苏省,属淮阴专区。

1966年,改属新设置的六合专区(现南京市六合区)。

1971年六合专区撤销,盱眙又属淮阴地区。

1983年,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盱眙县属淮阴市。

2001年三淮一体,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盱眙隶属于淮安市。

2015年5月18日,江苏省政府批复同意调整盱眙县部分行政区划,撤销盱城镇、古桑乡、王店乡,设立盱城街道、太和街道、古桑街道、天泉湖镇。

盱眙的历史

盱眙县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县,下面是盱眙的历史概述:

春秋时期,盱眙是吴国的重要地盘,属于会稽郡,后为楚国所灭。

战国时期,盱眙先后为楚国、齐国、韩国所占领。

秦朝统一中国后,设立盱眙县,属九江郡。

东汉建立后,盱眙属于淮阳郡,隋唐时期为盱眙县。

五代时期,盱眙属于南唐,为淮南节度使的治所之一。

宋朝时期,盱眙曾发生过大规模的民变——盱眙起义。

明朝时期,盱眙属于淮安府,地位显赫,成为南京六合书院和九江书院之一。

清朝时期,盱眙属于江苏省淮安府,因得到皇帝赐予的田字作为县标而成为田字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盱眙历经县、区的更迭,2001年成为淮安市下辖的一个县。

总之,盱眙有着悠久的历史,曾是古代吴、楚、齐等国的重要地盘,也曾发生过著名的盱眙起义事件,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古县。

盱眙的历史

盱眙是江苏省淮安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淮河北岸,素有“南楚门户”和“扬州腹地”之称,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下面是盱眙的历史概述:

战国时期,盱水以南的地区为楚国的地盘。

秦朝统一中国后,盱眙隶属于下邳郡。

汉武帝时期曾设有盱眙县。

隋唐时期,盱眙设有州,属扬州。

南唐时期,盱眙归南唐统治。

宋朝时期,盱眙先后隶属于泰州、扬州、常州等州府。

元朝时期,盱眙隶属于松江路。

明朝时期,盱眙隶属于南直隶。

清朝时期,盱眙隶属于扬州府。

民国时期,盱眙曾先后隶属于江苏省、淮安专区,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于江苏省淮安地区。

近年来,盱眙县逐渐发展为以现代农业、特色旅游和区域商贸为主要支柱的县级市。

盱眙的历史

盱眙是江苏省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区之一。1954年,中国科学院在鲍集下草湾引河东岸发现旧石器时代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将江苏的人类历史上溯到四五万年之前。

盱眙是江苏省古文化遗址较多的县之一。全县发现的古文化遗址有60多处。位于维桥南约5千米处范家岗,系新石器时代遗址,从出土陶器鼎足看,与大汶口文化相似,少数有地方特色。位于桂五西北约1千米的大墩头,文化层厚3米,地表有鼎足鬲足堆纹陶片、绳文陶片及红烧土等,还发现长条形石斧,系新石器时代和周代遗址。

新中国成立后,盱眙陆续出土一批重要文物。金、铜器有:西周铜鼎,春秋吴国铜匜,战国圆壶,秦始皇诏铜权,汉代博山炉、神兽镜和铜灯等;2011年出土大云山汉墓,确立墓主人为汉代江都王刘非,距今2000多年。木漆器有:西汉木刻星象图,汉代漆器等;陶、瓷、玉等器有:西汉茶黄釉双耳铺首瓿,西晋墓砖,唐代越窑青瓷海棠杯,宋代影青高足杯,元代磁州窑人物山水罐等。

西汉木刻星象图被定名为“盱眙星象图”,属国家一级文物。1982年2月10日出土于穆店南窑的错金银重络铜壶(称为“陈璋圆壶”),铭文标明序数是第25个,其铭文和美国宾州大学博物馆收藏的陈璋方壶仅一字之差。

盱眙的历史

春秋时,盱眙名“善道”,属吴国,曾是诸侯会盟的地方;战国时,后楚国东侵扩地至泗上,盱眙为楚邑,名曰都梁。

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度时,盱眙建县,县名初为“盱台”,后为“盱眙”。建县时间在秦王政二十四年至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3—前221年)之间。盱眙县先属泅水郡,后属东海郡。 楚汉之际(前208—前202年),盱眙属西楚东阳郡。

盱眙的历史

盱眙县位于淮安市西南部,淮河下游,洪泽湖南岸,全县幅员2483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盱城镇。

盱眙建县于秦,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建县前春秋时期名善道,属吴国,战国时代为楚地。秦建县以后,先属泗水郡,后属东海郡。西汉属临淮郡,东汉属下邳国(治所在下邳故城,今江苏省睢宁县西北)

盱眙的历史

盱眙历史悠久,建县已有2230多年,早在夏、商、周朝即分别为扬、徐、青等州管辖,春秋末属吴国,名善道,曾是诸侯会盟的地方。

战国时,越灭吴,盱眙属越国;后楚国东侵扩地至泗上,盱眙为楚邑。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83666585@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热门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