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兽的习性

  • 2023-07-24 18:03:57

古代神兽的习性

1、古代神兽的习性?古代神兽是以两仪二圣(太阳烛照,太阴幽荧)与天之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代表的皆可见于中国经典中的生物。

2、古代神兽来源于中国神话传说,在现实中大多无法找到实体,但其形象的组成物源于现实。

3、这些神兽常出现于传统建筑中,起到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

4、中文名古代神兽外文名Ancientanimal来源神话传说地区中国出现于传统建筑中两仪二圣古代神兽太阳烛照与太阴幽荧在现代活态神话中已经不可再见,人们对此知之甚少,而太阳烛照的少数活跃只有一些古籍善本以及一些青铜器当中的零星记载,至于太阴幽荧的记载更加稀少,只有极少数出土的青铜器上有些铭文记述,这对于神话学界来说可以称得上是一大遗憾了。

5、太阳烛照太阳烛照是古代神话中,两仪中的绝对至阳气与太阳之精共同所化的圣兽,为宇宙诸天中最强大尊贵的圣兽,曾被称作圣神。

6、烛照的外貌是一个巨大的黑色球体,有人认为烛照造化万物。

7、众所周知,烛照就是太阳,太阳烛照,与太阴幽荧共同化生四象圣兽。

8、在中国神话学界,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太阳烛照即山海经烛龙传说在民间的神话变种。

9、但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同,甚至屡遭驳斥。

10、也有学者认为烛照的黑色球体形象是中国古代观察到了太阳黑子的佐证,并认为烛照是先民对太阳黑子的神话印象。

11、更多的人认为太阳烛照的源起是中国古代先民早期的太阳崇拜结合古创世神话后的自然崇拜。

12、太阴幽荧太阴幽荧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由两仪中的先天至阴气与太阴之精共同所化的圣兽,为宇宙诸天中仅次于太阳烛照的圣兽。

13、与太阳烛照不同的是,虽然太阴幽荧也曾被称作圣神,但更多的记载将其称作往圣。

14、幽荧的外貌看上去就像是一个白色的中空圆环,太阴幽荧代表的是夜空中最美丽的星辰,人类夜晚的守望者——月亮。

15、与太阳烛照共同化生四象圣兽。

16、在中国神话学界,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太阴幽荧其实是嫦娥神话在民间的变种。

17、但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同,甚至屡遭驳斥,这与太阳烛照的遭遇可以说颇为相似。

18、也有学者认为白色圆环形象是中国古代观察到了月面环形山的佐证,并认为幽荧是先民对月中环的神话印象。

19、更多的学者认为太阴幽荧的源起是中国古代先民早期的对月亮的崇拜结合古创世神话后的自然崇拜。

20、据一些人的考证,太阴幽荧的光环形象也有可能来源于先民对月亮造成的日全食的崇拜。

21、天之四灵青龙古代神兽在中国,龙是神物,也是皇帝的象征,而青龙则是东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属木的,也因青色是属木的,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

22、龙是汉民族所敬奉的神兽,是吉祥雄伟的象征,由于崇拜意识,后演变为祈求丰收、祈求平安的传统民俗活动。

23、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24、古人把它们想象成为龙的形象,因位于东方,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东方色青,故名青龙。

25、又有龙性淫的说法,和牛交时生麒麟,但实际上,早在《淮南子》中就已说明麒麟为应龙之孙。

26、白虎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白虎是西方保护神、战神、杀伐之神。

27、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

28、古代神兽-白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道教西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是由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所组成。

29、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西方的灵兽,因西方属金,色白,故称白虎。

30、代表的季节是秋季,根据中国古代传统观念,秋季为肃杀的季节,而且处决犯人多安排在秋季,即是常说的秋后问斩。

31、所以白虎主杀,被认为是杀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将被说成为白虎星充转世的,例如:唐代大将罗成、薛仁贵父子等人。

32、很多与军事有关的地方和事物都以白虎命名,例如:象征军队指挥权的虎符,象征威势的白虎旗,水浒传中林冲误入的军机要地白虎节堂等。

33、朱雀朱雀是四灵之一传统文化中的四象之一,《三辅黄图》所谓的“天之四灵”之一。

34、从殷商时代开始它就是代表炎帝与南方七宿的神兽,井、鬼、柳、星、张、翼、轸,联为鸟形,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朱雀。

35、,而五行学说开始兴起之后,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丙丁与夏季。

36、很多人将其认为是凤凰或是凤凰的一种,但实际上朱雀与凤凰存在极大的不同,且作为天之四灵与四方星宿之一的朱雀比礼记四灵之一的凤凰更加尊贵。

37、亓鑫铭所著《泛亚论》称古越国以朱雀为图腾。

38、近代由于受到西方不死鸟(Phoenix)浴火重生的神话以及日本流行文化的影响,华人在翻译与认知上也有把不死鸟当成朱雀的情况。

39、事实上,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并没有朱雀会浴火重生的说法,凤凰涅槃也只是郭沫若先生借鉴西方不死鸟的传说所创作的诗词而已。

40、现代有些人会认为朱雀是凤凰的一种,然而事实上作为天之四灵之一的朱雀从来不是《礼记》四灵之一凤凰。

41、玄武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

42、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

43、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北方的灵兽,形象是黑色的龟与蛇(或龟蛇),代表的季节是冬季。

44、(一)玄武乃龟蛇。

45、古代神兽《经稗》:“斗牛女虚危室璧七宿有龟蛇体,故曰玄武。

46、”《楚辞·远游》:“时暧(日逮)其曭莽兮,召玄武而奔属。

47、”洪兴祖补注:“玄武,谓龟蛇。

48、位在北方,故曰玄。

49、身有鳞甲,故曰武。

50、”(二)“玄武”天龟。

51、《礼记·曲礼(上)》云:“玄武,龟也,龟有甲,能御侮用也。

52、”《周礼》云龟:“各以其方之色与其体辨之。

53、”郑注云:“属,言非一也。

54、其色,天龟玄,所谓玄武是也。

55、”(三)玄武为龟与蛇。

56、《左传》:“玄武在北方也。

57、龟、蛇二虫共为玄武,故蛇是玄武之宿,虚危之星也。

58、”礼记四灵麟古代神兽麟,古代传说中的仁兽、瑞兽,是应龙的后代,与凤、龟、龙在礼记中被称为“四灵”。

59、在传说中被赋予了十分优秀的品质,比如,《说文》:“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麟,牝兽也。

60、”段玉裁注云:“状如鹿,一角,戴肉,设武备而不为害,所以为仁也。

61、”因而被称为仁兽长寿,能活两千年。

62、能吐火,声音如雷。

63、凤凤凰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和百鸟之王,亦称为丹鸟、鹍鸡等。

64、凤凰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凰,因此凤凰一词为合成词结构。

65、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

66、它跟龙的形象一样,愈往后愈复杂,有了鸿头、麟臀、蛇颈、鱼尾、纹、龟躯、燕子的下巴、鸡的嘴。

67、自古以来凤凰就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68、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

69、“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伦,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

70、”《山海经·图赞》说有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意思是山中有一种鸟,头上的花纹是“德”字的形状,翅膀上的花纹是“羲”字的形状,背部的花纹是“礼”字的形状,胸部的花纹是“仁”字的形状,腹部的花纹是“信”字的形状。

71、一出现,天下就会太平,是祥鸟。

72、孔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凤凰的原型。

73、龙龙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百鳞之长。

74、常用来象征祥瑞,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

75、龙的形象最基本的特点是“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76、是多种动物集合而成的一种神物。

77、龙作为中国古人对多种动物和天象融合创造的一种神物,实质是祖先对自然力的神化和升华。

78、龟《山海经.西次四经》:“崦嵫之山.....其阳多龟。

79、”《古小说钩沈》辑《玄中记》云:“千岁之龟,能与人语。

80、”晋葛洪《抱朴子.仙药》云:“千岁灵龟......剔取其甲,火炙捣服....尽一具,寿千岁。

81、”此则龟之灵异。

82、四凶介绍梼杌古代神兽原本只是令人害怕厌恶的恶人,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83、”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神异经·西荒经》记“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

84、”梼杌是颛顼的儿子,它还有名字叫做傲狠,难训,由这几个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为了。

85、和穷奇一样,梼杌后来也成了四凶之一。

86、穷奇“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

87、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蝟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是食人。

88、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嬴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89、”四凶之一,用来形容不重心意、远君子近小人的人,背信弃义之人。

90、《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了穷奇的来历,“少昊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

91、”《神异经》云:“西北有兽,其状似虎,有翼能飞,便剿食人,知人言语,闻人斗辄食直者,闻人忠信辄食其鼻,闻人恶逆不善辄杀兽往馈之,名曰穷奇。

92、”言此为大恶之兽。

93、《山海经·海内北经》道:“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发,在蜪犬北。

94、一曰从足。

95、”饕餮《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

96、贪如狠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据《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改)。

97、强者夺老弱者,畏强而击单,名曰饕餮。

98、《春秋》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

99、”《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

100、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

101、”《神异经》所谓“《春秋》言”,即此。

102、《吕氏春秋·先识》云:“周期着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

103、”宋罗泌《路史·蚩尤传》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戒。

104、其像率为兽形,傅以肉翅。

105、”揆其所说,殆亦饕餮。

106、《左传》谓饕餮是“缙云氏不才子”,而《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贾玄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在缙云之官也。

107、”蚩尤姜姓,亦为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传》),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

108、又《山海经·北次二经》所记“狍(号鸟)”,郭璞注以为即《左传》之饕餮。

109、附:狍鴞:《山海经·北次三经》:“钩吾之山……有兽焉,其状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鴞,是食人。

110、”郭璞注:“为物贪惏,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夏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

111、”混沌《神异经》里的混沌,就是被人类丑化了的混沌。

112、它把混沌说成是一只像狗又像熊的野兽,有眼睛却看不见,有耳朵却听不见,有腿却不能走,空有一个肚皮却没有五脏六腑,且德行极坏,遇着有德行的人,就一股蛮劲去抵。

113、《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

114、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

115、”浑敦即混沌,混沌的形象为识歌舞的神鸟。

116、神兽介绍应龙古代神兽应龙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与夸父而成为功臣。

117、禹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

118、《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

119、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

120、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121、”据《述异记》中记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应龙称得上是龙中之精了,故长出了翼。

122、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又名为黄龙,黄龙即是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

123、应龙的特征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生翅的扬子鳄。

124、在战国的玉雕,汉代的石刻、帛画和漆器上,常出现应龙的形象。

125、鲲鹏鲲鹏来自庄子的《逍遥游》中记有“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126、”这鲲鹏精于变化,通灵万物,助天帝澄清玉宇,受敕封为九天鲲鹏。

127、烛龙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

128、又名烛阴,也写作逴龙。

129、人面龙身,口中衔烛,在西北无日之处照明于幽阴。

130、传说他威力极大,睁眼时普天光明,即是白天;闭眼时天昏地暗,即是黑夜。

131、今文化史家认为,烛龙为北方龙图腾族的神话,其本来面目应是男根,由男性生殖器蜕变而来。

132、其产生晚于女阴崇拜时代。

133、《山海经.大荒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

134、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

135、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

136、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137、”又《海外经》:“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眠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晵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138、”参阅龚维英《原始崇拜纲要》。

139、《楚辞.天问》:“西北辟启,何气通焉?日安不到,烛龙何照?”又《大招》:“北有寒山,逴龙赦只。

140、”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

141、(《淮南子·地形训》)天不足西北,无有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照天门中。

142、(郭璞注《大荒北经》烛龙引《诗含神雾》)《万形经》曰:太阳顺四方之气。

143、古圣曰:烛龙行东时肃清,行西时,行南时大,行北时严杀。

144、(《易纬乾坤凿度·卷上》)《海外经》:“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眠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晵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145、”诸说大同小异,显系本自《海外经》和《大荒经》。

146、陆吾陆吾,昆吾神兽,身如白虎,有九首。

147、相传是西昆仑山西王母娘娘的守门神兽,上古天帝时期曾是天帝看守天宫宝库的神兽。

148、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

149、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

150、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

151、白泽白泽,黄帝巡游至东海,遇之,此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

152、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

153、《轩辕本纪》、《抱朴子(极言)》、《瑞应图》有载。

154、三足乌中国古代的太阳精灵、也被看作太阳运行的使者。

155、中国古代传说太阳中居住着三足乌,人们敬仰太阳,三足乌也被作为祥瑞的象征来崇拜。

156、据说由于三足乌一共有十只,不停地在天空中运转,导致地上遭受旱灾和灼热的煎熬。

157、尧帝命令后羿将所有三足乌射杀,结果后羿射落九只、留下一只,从此太阳只有一个并且在傍晚落下。

158、也有说法称三足乌是服侍西王母的精灵。

159、祥瑞之兽黄鸟古代神兽有巫山者,西有黄鸟。

160、帝药,八斋。

161、黄鸟于巫山,司此玄蛇。

162、另注:帝即天帝,药指神仙药,即长生不死药。

163、《山海经·北山经·北次三经》:有鸟焉,其状如枭而白首,其名曰黄鸟,其鸣自詨,食之不妒。

164、黄鸟栖息于轩辕山,形像枭,头白色。

165、相传,人吃了它的肉就不会产生妒忌心理。

166、獬豸獬豸,古代神裁制度下产生的著名神兽,又被称为“法兽”。

167、根据《论衡》和《淮南子·修务篇》的说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据传角断者即死,有被见到长有双翼,但多数没有翅膀。

168、拥有很高的智慧,能听懂人言,对不诚实不忠厚的人就会用角抵触。

169、后世常将普通羊饲养在神庙,用来代替獬豸。

170、貔貅貔貅又名天禄、辟邪,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

171、雄为貔,雌为貅。

172、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

173、貔貅者,其身形如虎豹,其首尾似龙状,其色亦金亦玉,其肩长有一对羽翼却不可展,且头生一角并后仰。

174、(貔貅的体色是根据吞噬金银珠宝种类来呈现的,若金比例居多便身成金色,若玉比例居多身便成玉色)汉书“西域传”上有一段记载:“乌戈山离国有桃拔、狮子、尿牛”。

175、孟康注曰:“桃拔,一曰符拔,似鹿尾长,独角者称为天鹿,两角者称为辟邪。

176、”辟邪便是貔貅了。

177、经过朝代的转变,貔貅的形态比较统一,如有短翼、双角、卷尾、鬃须常与前胸或背脊连在一起,突眼,长獠牙。

178、古时候人们也常用貔貅来作为军队的称呼。

179、它有嘴无肛门,能吞万物而从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

180、很多中国人配戴貔貅的玉制品正因如此。

181、角端《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其兽则麒麟角端。

182、”郭璞注:“角端似貊,角在鼻上,中作弓。

183、”又《宋书.符瑞志》云:“角端,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明达方外幽远之事。

184、”盖*白泽兽之类。

185、清王士祯《陇蜀馀闻》云:“角端,产瓦屋山,不伤人,惟食虎豹。

186、山僧恒养之,以资卫护。

187、”勾陈勾陈,古代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种动物。

188、形状像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甲,尾像牛尾。

189、古人以为仁兽﹑瑞兽,拿它象征祥瑞。

190、《易冒》:“勾陈之象,实名麒麟,位居中央,权司戊日。

191、盖仁兽而以土德为治也…”上史书上所记“句陈,勾陈,钩陈”,均为“勾陈”。

192、《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均作:句四星。

193、正史中《晋书·天文志》开始作“钩陈六星”,但是一些保留下来的纬书中已经有作“钩陈六星”之说,也就是说在后汉时出现六星之说了马交马交,类马,白身黑尾,头有一角,利齿,四足为爪,发音如鼓声。

194、以虎豹为食。

195、一说可御兵。

196、《山海经(海外北经)(西次四经)》、《管子(小问)》、《周书(王会)》有载。

197、金蟾金蟾又称三足金蟾,中国神话传说月宫有一只三条腿的蟾蜍,而后人也把月宫叫蟾宫。

198、古人认为金蟾是吉祥之物,可以招财致富。

199、三腿的蛤蟆被称为“蟾”,传说它能口吐铅。

200、古代有刘海(刘海故里为陕西西安户县阿姑泉欢乐谷)修道,用计收服金蟾以成仙,后来中国民间便流传“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的传说。

201、释义:“吕洞宾弟子刘海功力高深,喜欢周游四海,降魔伏妖,布施造福人世。

202、一日,他降服了长年危害百姓的金蟾妖精,在过程中金蟾受伤断其一脚,所以日后只余三脚。

203、自此金蟾臣服于刘海门下,为求将功赎罪,金蟾使出绝活咬进金银财宝,助刘海造福世人,帮助穷人,发散钱财。

204、人们奇之,称其为招财蟾。

205、”当康有牙的小猪状,因叫声而得名当康。

206、可以预见丰年。

207、《山海经(东次四经)》有载。

208、乘黄说中的异兽名。

209、《山海经·海外西经》:“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披发。

210、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

211、呲铁呲铁,形状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铁为食。

212、排泄物利如刚,可作兵器。

213、《神异经(中荒经)》有载。

214、腓腓腓腓又作胐胐,读音都为(fěifěi),中国古代野兽,有点像狸,白色的尾巴,脖子上有类似马鬃的鬃毛。

215、养之可以解忧愁。

216、《山海经》中记载,腓腓的样子像狸,身披鬣毛,长着一条白色的尾巴,饲养它可使人解忧。

217、青牛以青牛为神仙道士之坐骑。

218、《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於是老子廼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司马贞索隐引汉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219、”后因以“青牛”为神仙道士之坐骑明贾仲名《金安寿》第二折:“说杀你驾青牛,乘赤鲤,骖白鹿,骑黄鹤,怎如俺这宝马雕鞍最好。

220、”火鼠火鼠又名火光兽。

221、生活在火山中(火山是指燃烧的森林),重百斤(体形应甚大),毛长接近一米,细如丝,见水即死。

222、用它的毛就可制成“火烷布”(如果脏了用火一烧就可变干净)。

223、《神异经(南荒经)》、《十洲记》有载。

224、甪端甪端,传说中祥瑞之兽名。

225、形似鹿而鼻生一角,可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方语言。

226、其说始见于汉。

227、《宋书·符瑞志下》:“甪端者,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明君圣主在位,明达方外幽远之事,则奉书而至。

228、”赤鱬赤鱬(chìrú)传说中异鱼名。

229、人面,音如鸳鸯,食之可以疗病。

230、其说始见于先秦。

231、《山海经·南山经》:“青丘之山……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

232、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233、”夔牛夔牛(kuí),一种传说中的怪兽。

234、外形像龙,声音如雷,仅有一足。

235、据说黄帝依照九天玄女的指示将夔杀死,以其皮制成战鼓。

236、夔龙又称且角龙。

237、夔者,见于《书·舜典》、《国语·鲁语》、《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诸典中,或为乐官,或为木石之怪,或为国名。

238、又作地名,……夔、夒,字形相近,义亦颇相似。

239、《说文》:“夔,神魖也,如龙,一足。

240、从夂。

241、象有角、手,人面之形。

242、”想象性的单足神怪动物,是龙的萌芽期。

243、《山海经·大荒东经》描写夔是:“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244、但更多的古籍中则说夔是蛇状怪物。

245、“夔,神魅也,如龙一足。

246、”(《说文解字》)“夔,一足,踸踔而行”。

247、(《六帖》)在商晚期和西周时期青铜器的装饰上,夔龙纹是主要纹饰之一,形象多为张囗、卷尾的长条形,外形与青铜器饰面的结构线相适合,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拙的美感。

248、天马中国的天马神话形象,奔腾的骏马,无角无双翼。

249、为表现其“天马”的不同,常于马下方绘制云朵,体现天马可以腾云驾雾。

250、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其鸣自訆。

251、天狗天狗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种动物。

252、最早记载于《山海经》中,原文是:“又西三百里,曰阴山。

253、浊浴之水出焉,而南流于番泽。

254、其中多文贝,有兽焉,曰天狗,其状如狸而白首,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255、”如文中所述,天狗是种像狐狸而头部白色的动物,并是御凶的吉兽,很可能是某种古代哺乳类动物,是真实存在过的。

256、但后来演变成用来形容彗星和流星,古人将天空奔星视为大不吉,所以天狗也变成了凶星的称谓。

257、《史记·天官》载:“天狗状如大奔星,有声,其下止地类狗,所堕及炎火,望之如火光,炎炎冲天。

258、”狸力猪状兽,脚后有突起,声音就像狗叫。

259、应该是有操土之能。

260、《山海经(南次二经)》有载。

261、《山海经》:“有兽焉,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见则其县多土功。

262、”翻羽是中国古代神兽的一种。

263、翻羽,又名绿耳,行越飞禽。

264、昆仑八骏之一,曾经载周穆王至昆仑山见西王母。

265、后称“天子八骏”。

266、穆天子传》∶「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

267、」即后世所谓之天马。

268、传说中周穆王驾车用的八匹骏马,传说能日行万里(一说三万里)。

269、八马名具体说法不一,主要有:以马的毛色命名: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

270、(见《穆天子传》卷一)冉遗鱼冉遗鱼,英鞮之山,涴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泽。

271、是多冉遗之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马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

272、释义:英鞮山,涴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陵羊泽。

273、水里有很多冉遗鱼,这种鱼长着鱼身、蛇头,还有六只脚,他的眼睛形状如同马的眼睛,吃了这种鱼可以使人不患梦魇症,还可以防御凶灾。

274、《山海经·西山经》:靼涴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泽。

275、是多冉遗之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观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

276、刚山尾再向西三百五十里的地方,叫做英鞮山。

277、山上是茂密的漆树林,山下多黄金、美玉。

278、山中的飞鸟走兽全都是白色的。

279、涴水发源于此山,向北流入于陵羊之泽。

280、水中盛产冉遗鱼,鱼身蛇头,六只足,耳朵像马耳。

281、吃了这种鱼可以防御凶事,使人不眯。

282、横公鱼横公鱼,《神异经(北方荒经)》有载:“生于石湖,此湖恒冰。

283、长七八尺,形如鲤而赤,昼在水中,夜化为人。

284、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乌梅二枚煮之则死,食之可却邪病。

285、”远飞鸡《洞冥记》有载:“中国古代神兽一种,又名翻明鸡、目羽鸡。

286、紫色,翅膀下亦有眼睛。

287、日出夕还。

288、(据信是鸽子的异种)”何罗鱼何罗鱼,传说中异鱼名。

289、一首而十身。

290、其说始见于先秦。

291、《山海经·北山经》:“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

292、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

293、”一说其原型为章鱼。

294、灭蒙鸟《山海经》载:灭蒙鸟在鸡胸国的北部,鸟的羽毛是青色的,尾巴是红色的。

295、灭蒙鸟就是孟鸟。

296、秦的先人,是帝颛顼的孙女,名叫修。

297、女修在织补时,有一只玄鸟生了个卵,女修吃了下去,生了个儿子取名大业。

298、大业娶少典的女儿少华。

299、少华又生了大费,大费生了两个孩子,一个叫大廉,便是鸟俗氏;另一个叫若木,便是费氏。

300、大廉的玄孙孟戏、仲衍,都是身子像鸟,但会说人的语言;因此他们是灭蒙鸟的国民,但是他们没有留下子嗣。

301、从古到今都有人类起源于飞鸟的说法,而飞鸟来自源海洋鱼类的演化。

302、三角兽传说中瑞祥之兽名。

303、头生三角,王者法度修明则此物至。

304、帝王仪卫有绘其像之旗。

305、《元史·舆服志二》:“三角兽旗,赤质,赤火焰脚,绘兽,其首类白泽,绿发,三角,青质,白腹,跋尾绿色。

306、”比翼鸟比翼鸟,又名鹣鹣、鹣鲽、蛮蛮。

307、此鸟仅一目一翼,雌雄须并翼飞行,故常比喻恩爱夫妻,亦比喻情深谊厚、形影不离的朋友。

308、《山海经·海外南经》:“比翼鸟在(结匈国)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

309、一曰在南山东。

310、”又山海经《西山经》:“崇吾之山......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

311、”《山海经》亦云:“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

312、”《博物志余》讲得更为详细:“南方有比翼鸟,飞止饮啄,不相分离……死而复生,必在一处。

313、“如此奇异的鸟,古人必然要附会于一定的休咎兆验。

314、《山海经》说“见则天下大水”,说比翼鸟的出现预兆洪水滔天,是咎征。

315、《博物志·异鸟》:“见则吉良,乘之寿千岁。

316、”《瑞应图》:“王者德及高远,则比翼鸟至。

317、”如此等等。

318、《逸周书》曾载,周成王大会诸侯时,曾有人以比翼鸟进贡。

319、比翼鸟是什么样子的呢?传说它是一目一翼,不比不飞,带有较多的感情色彩,后世常用比翼齐飞形容夫妻生活和谐美满。

320、《尔雅·释地》:“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321、”郭璞注:“似凫,青赤色。

322、”三国魏曹植《曹子建集·送应氏》诗之二:“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

323、”唐白居易《长庆集·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24、”重明鸟在《拾遗记》中说,尧在位七十年,有积支之国,献明鸟,一名双晴言在目。

325、状如鸡,鸣似凤。

326、解落毛羽,用肉翅而飞。

327、能抟逐兽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

328、国人都全洒扫门户,以留重明。

329、如重明鸟未到的时候,国人或刻木,或造铜像,为此鸟的形象,放在明户之间,则魑魅之类,自然退伏。

330、九尾狐九尾狐在神话传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所谓青丘之国以及涂山氏所言都是九尾狐。

331、九尾狐,中华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生物,来自于春秋战国时代编纂的《山海经》而后来传到日本,朝鲜等亚洲地区。

332、《山海经》云:“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

333、《瑞应图》说:“王者不倾于色,则九尾狐至。

334、《宋书·符瑞志》说:“白狐,王者仁智则至。

335、《孝经援神契》说:“德至鸟兽则狐九尾。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83666585@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热门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