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印象中,鲁迅是怎样的人,你是否对他有点敬而远之

  • 2023-08-03 00:01:16

你印象中,鲁迅是怎样的人,你是否对他有点敬而远之

1、你印象中,鲁迅是怎样的人,你是否对他有点敬而远之?我想谈谈鲁迅,以前我看不懂鲁迅,随着年纪大了,越来越觉得鲁迅的可敬!谈起鲁迅,大家的脑海里便是那标准的一字黑胡,藏青色长袍和口中叼着的烟卷。

2、烟卷使他的形象变得高大,让他的一举一动变得沉稳,令他的眼神变得深邃不可捉摸。

3、他的目光穿过了缭绕的烟雾,锐利得像一把尖刀,不断刺激着整个旧社会的沉珂,以喷涌的思想与一切肮脏污秽作斗争。

4、鲁迅创造了中国近代小说,他是那样的高大,那样的辉煌!但我在他高大的背影里,看到的却是烟灰散尽,黑夜孤灯的失落与苦楚。

5、从他的文字中,弥漫着浓浓的不满忿恨情绪与对封建礼教“说不得,打不动”的无奈。

6、他对自己不幸家庭生活与婚姻的忍受,对无法保护弱小的悔恨,对冷眼旁观的“看客”的愤恨,对一己的精神难以撼动国人的无力。

7、但鲁迅先生无疑是伟大的,他的伟大在于他是第一个戳破了“病态社会”的窗户纸,他没有等着看着,而是拿起了笔,写出篇篇的“利剑”,深深插在20世纪动荡的中国大地上,以求唤醒更多人的觉醒,让“本没有路的地上,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8、”在这点上,他算是成功了。

9、鲁迅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

10、鲁迅先生的文章有一个不变的特点,那就是在于揭露黑暗社会的种种矛盾,对各种封建礼教,牛鬼蛇神进行讽刺与挖苦以醒世人。

11、他从不吝惜笔墨,从内容上“别出心裁”,从手法上无所不用其极!从最著名的“四千年历史写满了‘吃人’”到治痨病的“人血馒头”再到后人打着造人、补天的旗帜在女娲死尸的肚皮上安营扎寨。

12、鲁迅总是以那短短几笔,便把这丑恶的世界勾勒个干净。

13、以农民故事为骨,以悲惨堕落的情节为肉,以令人难以捉摸的恶趣味为精神,杂七杂八地构成了鲁迅庞大的杂文帝国。

14、他的文风充满了荒诞与恶的想象。

15、不论是《药》《祝福》还是《孔乙己》,故事的格调都是灰暗的,抑郁的。

16、从失望到绝望,他的笔,让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变成个个行尸走肉。

17、从“救救孩子”中散发的压抑气息无处掩盖,让人无处可逃,唯一可以欣慰便只有夏瑜坟顶上的稀稀落落的红白花。

18、与《人间失格》的太宰治不同,鲁迅总把目光锁定在病态社会里底层的不幸人们身上,通过旁人的对白,环境的刻画,以可怜人的病态暴露众人的病态,让大家从麻木中感受到阵痛,从而清醒,进而反省整个世界。

19、他撬开了中国旧社会的天灵盖,灌进一剂猛药。

20、他,无疑是“病态大师”!“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是鲁迅先生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的一贯看法。

21、但那些“看客”不仅存在于他的笔下,更存在于现在,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鲁迅的思想是超越时代的,他笔下的人性丑恶在任何时候都通用。

22、《一件小事》后半段中鲁迅先生瞥见了己家车夫在无旁人看见的情况下被碰了瓷,却仍冒着被人讹诈的风险去帮助碰瓷者的善举。

23、这一幕看得我头皮发麻:是不是很眼熟?这拙略的伎俩流传至今,仍依旧有效!但车夫挺身而出,毫无抱怨,扶走了“一瘸一拐”的碰瓷者,以至于鲁迅惭愧地写到:“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

24、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25、”但“小”的仅仅只是鲁迅一个人吗?《阿Q正传》里,鲁迅以讽刺与同情详细介绍了“儿子打老子”的精神胜利法与欺软怕硬的“奴性”思想,这种想法,不仅是阿Q有,赵老大爷,茶馆的伙计,未庄的乡人个个都是。

26、人人都愿意知道现钱和新夹袄的阿Q的中兴史,所以在酒店里,茶馆里,庙檐下,便渐渐的探听出来了。

27、这结果,是阿Q得了新敬畏。

28、阿Q这时在未庄人眼睛里的地位。

29、鲁迅属于先驱者,无疑是孤独的。

30、他深挖人性深处,告诉我们懦弱,自私,冷漠,无情是国人的天性,是无法更改的基因。

31、而今回首,他错了吗?我们从一百年前就未有进化!这依旧是我们的病根!所以令人恐惧……“如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人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32、”才是无法反驳的真理。

33、但从另一方面说,鲁迅也是个蹩脚大夫,只知道一刀一刀割开“中国社会”这个病人的脾脏,指着说这儿有病,哪儿有病,却不会医治,甚至连缝合也做不到。

34、“中国社会”的顽疾不是两三篇作品论文能解决的,需要政治,经济与法律制度的长期完善,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让作恶的成本高到无法承受,让善成为一种习惯,才能彻底解决。

35、鲁迅是当代社会的眼睛,但社会不仅需要眼睛,还需要大夫!以笔为枪者是不会建设的,他们只会革命。

36、如果鲁迅要学了经济政治,或是学了医,那历史上就不会出现“以笔为枪,永不休战”的硬汉,反而出现其他领域的人才,可惜历史不能假设。

37、对我而言,鲁迅的文章是有趣的,因为他生涩难懂。

38、但就是因为生涩难懂,所以在深入体会过后必有一份喜悦。

39、对鲁迅作品最初的影响来自小学五年级时的《藤野先生》,开头一段“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40、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41、实在标致极了。

42、”当时就令我疑惑不已,这段描写有什么意义吗?后来才明白,鲁迅一写东京春季樱花烂漫,二讽刺清留生追赶时髦,又不敢逾越祖制的丑态。

43、与美丽单纯的樱花形成对比,直接刺穿了这种两难心态。

44、像这样的片段有很多,例如:“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

45、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

46、”(讽刺革命党人未和群众一心)、“我真傻,真的……”(多次出现在文中,梦呓表达祥林嫂从后悔到绝望到最终精神崩溃)、九斤老太:“这是一代不如一代!”(体现了对旧时代过度肯定,对自己能力的遐想,以及对年轻人不信任。

47、)鲁迅的文章充满寓意,深刻而悠长。

48、我还从鲁迅那“拿来”了不少东西,一是环境描写对整篇文章的促进作用,就像夏瑜被杀害的那个夜晚“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49、”一下子,压抑恐惧,阴森寒冷的气氛全出,成为了文章的基调。

50、二是充分的想象力和熟练运用文字的能力。

51、为什么鲁迅设计了夏瑜和华小栓两个主角?正像贾雨村通“假语存”,华与夏,为中国。

52、“华”“夏”之争,凸显出了革命党人与愚昧群众的矛盾不可调和,革命最终失败的定局。

53、当然,我相信鲁迅文章中的许多细节与嘲讽并不是他自己有意为之的,而是后人牵强附会,后期整改而上的。

54、但这些后人的赏析,评文更让鲁迅的文章显得老道,让人在阅读过后有幡然初醒,醍醐灌顶之意,不可不视为“老树开新花”。

55、为什么现在我们还要读鲁迅的小说呢?因为许多人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意识到自己了的短处,却总想忘记,和众人一起忘记那好不了的伤疤。

56、而鲁迅的小说就像袋盐,时不时抹一把,惊醒在自我安慰中假寐的自己。

57、每一次的阅读都是一次自省,悔改吧,我自己。

58、电影课上播放着日俄战争期间东北人民即将被日本士兵砍头示众的影片,许多中国人站在周围旁观,个个无动于衷,脸上满是麻木的神情。

59、见此,鲁迅最终认识到,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使治好了他们的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

60、他便弃医从文,成为文坛上的救国斗士。

61、但他的愿望真的实现了吗?中国人的懦弱,自私的个性真的改变了吗?时代在变,人心也一定会改变。

62、鲁迅在临终时,仍关心着他的书与他的精神,为新一代人的未来而担忧。

63、希望他的愿望能逐步实现,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太好了。

64、那时候,我还是个中学生,语文课本里鲁迅的作品选的也多,我对鲁迅的了解也是通过学他的文章。

65、看到毛主席对鲁迅的评价“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正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66、”更是对鲁迅肃然起敬了。

67、鲁迅对我最初的影响,是学了《藤野先生》,鲁迅在文章中写到,一次看幻灯片,外国人枪毙中国人时,中国留学生高呼“万岁”,这件事儿,触动了鲁迅,他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

68、后来,他便弃医从文,他要救人的精神而不是肉体。

69、就因为鲁迅的这个观点,让年少的我认识到,人的精神很重要,文学也很重要。

70、学到《故乡》的时候,我觉得鲁迅能带给人希望,尤其小说结尾部分,我特别喜欢,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能记得一些片段:”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71、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72、……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73、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74、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75、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76、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77、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78、当年,这篇《故乡》,我读的滚瓜烂熟,好多段落都能背的出来。

79、此后的岁月,当我在生活中遇到困惑和迷茫的时候,常常想起结尾的这句话“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80、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81、读高中的时候,对鲁迅的文章更是喜欢。

82、至今,这样的句子我还张嘴就能念出来“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雪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使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83、”我也不再是那个年少的学生。

84、鲁迅不仅仅是曾经的记忆……时光流转,世界在变,我也在变……鲁迅若是能听的到,我想对他说:“鲁迅先生!我现在和你有不同的看法,我想,爱可以拯救这个世界!”我觉得,鲁迅属于他的那个时代,鲁迅是伟大的……提到鲁迅先生,我就想起一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85、这句话表现出作者崇高的品德,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强烈的爱和对敌人的强烈的憎。

86、可谓爱憎分明,对敌人是满腔仇恨,毫不妥协的。

87、毛主席称颂:“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88、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89、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90、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91、”毛主席的话全面概括了鲁迅先生,这就是我对鲁迅先生的印象,心中是十分敬佩折服的。

92、真诚待友,率真幽默,先人后己,实事求是,一丝不苟,有着忘我精神的人。

93、没有也许还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好东西鲁迅先生,我想起他的<社戏<故乡<友帮惊诧论,还有他的很多杂文。

94、他的文字对当今社会也没有过时,反而更有现代教育之意义而长久不衰,警钟再响一般。

95、令人受教!我们那个年代,小学课本中鲁迅先生的文章很多,《社戏》,《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Q正传》,《祥林嫂》,《祝福》等。

96、我们在图书馆借读《呐喊》,《傍徨》,《坟》等,当时很崇拜鲁迅先生的。

97、鲁迅不是完人,在爱情和家事上,争议颇大。

98、但他的文字,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99、很多作品反应了那个时代的现实,感觉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忧国忧民的人。

100、苦于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堪称民族的脊梁!如果鲁迅讽刺的是你,你当然会敬而远之;如果鲁迅赞扬的是你,你当然会十分敬重鲁迅。

101、说到底还是个立场、方向和观点问题。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83666585@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热门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