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案例(博弈论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经典书籍)

  • 2023-05-01 19:58:41

博弈论案例(博弈论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经典书籍)

大家好,关于博弈论案例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博弈论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经典书籍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博弈论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经典书籍
  2. 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是如何博弈的
  3. 决策理论与方法
  4. 博弈论是不是最完美的理论
  5. 经济学十大悖论

博弈论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经典书籍

1.《博弈论与经济行为》(GameTheoryandEconomicBehavior):约翰·冯·诺伊曼和奥斯卡·摩根斯特恩的经典之作,是博弈论的开山之作,对博弈论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2.《策略性互动》(StrategicInteraction):罗杰·迈尔森的著作,介绍了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并结合实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3.《博弈论基础》(GameTheory:AnIntroduction):斯蒂文·图克的著作,是博弈论入门的经典教材,包括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应用、博弈树、纳什均衡等内容。

4.《博弈论与社会选择》(GameTheoryandSocialChoice):肯尼斯·阿罗和马修·杰克逊的著作,介绍了博弈论在社会选择领域的应用,包括投票、公共选择、社会契约等问题。

5.《进化博弈论》(EvolutionaryGameTheory):马丁·诺沃克和卡尔·萨菲的著作,介绍了博弈论在生物进化领域的应用,包括动物行为、人类文化演化等问题。

6.《博弈论与机制设计》(GameTheoryandMechanismDesign):罗杰·迈尔森的著作,介绍了博弈论在机制设计领域的应用,包括拍卖、招标、协商等问题。

7.《博弈论的数学基础》(MathematicalFoundationsofGameTheory):安德烈·尼克尔斯的著作,介绍了博弈论的数学基础,包括集合论、拓扑学、测度论等内容。

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是如何博弈的

这个问题问的不太合适,个人投资者只能跟随机构喝汤,和机构博弈真心谈不上。

机构投资者是一些金融机构,包括国家或团体设立的退休基金、北上资金、投资信托公司、银行、信用合作社、保险公司等组织,而机构选股通常有独特的标准,机构票特点如下:

1、好的基本面通常是行业龙头

这样的公司要么有好的现金流,要么是低PE、低PB、ROE比较高,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每年主营业务增长25%,已经是一个不错的涨幅。如果其他业务仍能保持快速发展,这说明公司未来发展速度很好。

通常才季报半年报和年报上都能体现,这些公司也通常是行业中的龙头和细分龙头。质地通常不错,当然也有一些公司某些方面会有缺陷,不过这也不影响机构持仓买入,比如存贷双高的康得新和东旭光电就出现了存贷双高,也有部分机构踩雷。

2、喜欢抄底、长线持有

很多机构持股周期都比较长,特别是北上资金,自沪港通、深港通开通以来,北上资金则一路加码A股,经常低位抄底高位逃顶,被认为是最聪明的资金。

3、喜欢困境反转,看好长期成长性

业绩开始出现反转的个股也是精选个股常用的方法。例如当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伊利利润下降,被大幅度抛售,但这恰恰是底部区域。中兴通讯在2018年贸易战利空中大跌,社保基金底部建仓买入

总结:

了解了机构持有股票特点,我们只需要在财报上或者个股F10中10大流通股东中就能发现机构的身影。通达信也可以输入880806查询社保重仓个股。我是主力控盘分析,师承南京某游资和广州某私募基金经理,更多干货分享请关注我。

决策理论与方法

《决策理论与方法》是2006年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国华、梁梁。

内容简介

决策理论与方法是研究决策行为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学科,也是涉及管理学、统计学、运筹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等许多领域,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应用学科。本教材分为9章,主要内容包括决策理论基础、若干多属性决策方法、德尔斐法、博弈论基础、投票理论、谈判学、战略决策和决策支持系统等。

本书可作为公共管理类研究生的教材,也适合各级政府管理工作者阅读和参考。

博弈论是不是最完美的理论

是,但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所有决策者和参与者都是绝对理性的人。

博弈论(gametheory)对人的基本假定是:人是理性的(rational,或者说自私的),理性的人是指他在具体策略选择时的目的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博弈论研究的是理性的人之间如何进行策略选择的。

举个例子,题主应该听过海盗分金这个模型

5个海盗抢得100枚金币,他们按抽签的顺序依次提方案:首先由1号提出分配方案,然后5人表决,投票要超过半数同意方案才被通过,否则他将被扔入大海喂鲨鱼。那么“第一个海盗提出怎样的分配方案才能够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

按照博弈论的思想,假定“每个海盗都是绝顶聪明且很理智”,然后根据倒推的方法,最终会得出1号分配98,3号和5号各分配1个,2号4号没有的结果。(听起来是不是很过瘾?有没有跃跃欲试的感觉)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假如我们真的遇到了这种奇奇怪怪的事情,然后用这个方法:

1号:按照博弈论的思想,xxxxx,我就拿走这98个金币了

2号-5号:不同意!老子抢得这么辛苦,你凭一个理论拿这么多,喂鱼

于是就凉了……

那么中间的差异在哪里呢?为什么会出现理论和实际偏差过多的情况呢?这是因为,在博弈论里面,决策者已经假定“每个海盗都是绝顶聪明且很理智”,而实际生活中,绝大部分的人都很难做到这一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合理性。

只要事物与自己的合理性冲突,人就会否定和排斥它。同理,无论是多么疯狂的事情,只要自己觉得合理,就会心安理得地接受它。有很多著名的案例,包括荷兰的“郁金香事件”、孔子提出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其背后都是人的合理性在作怪。

因此,博弈论虽然很美,但它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看问题的角度,我们可以用它,但不可被它牵着鼻子走。

经济学十大悖论

一、丰收悖论

设想某年大自然对农业格外恩惠,寒冷的冬季冻死了所有的害虫,适于播种的春季早早到来,没有发生恶性霜冻,细雨滋润了成长中的禾苗,阳光灿烂的十月使得收割顺利并得以运往市场。年终时,那么一家愉快地坐下来计算一年的收入,但他们会大吃一惊:好年景和大丰收反而降低了他们的收入。

二、节俭悖论

经济学家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指出:节俭对个人来说是一种美德,但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是有害的,讲使整个社会陷入萧条与贫困,促成贫困的“恶性循环”,他甚至形象地告诉人们,如果“你们储蓄5先令,将会一个人失业一天”。

三、价值悖论

两百多年前,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价值悖论:没有什么比水更有用,然而水很少能交换到什么东西;相反,钻石几乎没有任何使用价值,但却经常可以交换到大量的其他物品。换句话说:为什么对生活如此必不可少的水几乎没有价值,而只能用做装饰的钻石却能索取高昂的价格呢?

四、金钱悖论

金钱原本是一种好东西,它是社会财富的标志,意味着对无论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的价格的肯定和承认。即使在古代社会,金钱所代表的哪个东西即物质财富,也总是社会追求的首要目标,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志。为了金钱,可以生产出许多丑恶的事来,从勾心斗角、小偷小摸,到杀人放火、铤而走险、世界大战。同时,“金钱”这个词听起来又总是透着那么一股“俗气”。为什么人们一方面要追求金钱,另一方面却又贬低金钱呢?

五、囚徒困境博弈论中有个经典案例叫“囚徒困境”,讲的是两个人一起做坏事被警察抓走,被分别关在两个不通信息的牢房里进行审讯。警方告诉他们,如果你们中的一个背叛,即告发了同伙,就可以无罪释放,同时还可以得到一笔奖金,而你的同伙就会以最重的罪被判决。当然,如果两人互相背叛的话,两个人都会被判以重罪。

六、劣币驱逐良币

这是著名的经济学定律。该定律指出: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铸币--“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

OK,关于博弈论案例和博弈论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经典书籍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83666585@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热门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