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阕下阕是什么意思
- 2024-07-10 20:26:36
上阙、下阙是一首词的前后两部分,上阙就是一首词的第一段,下阙是该词的第二段。又称上片和下片,阙此时等同于片或联。阕,该字主要字义是停止的意思,如终了。例如:长相思的下阕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青玉案.元夕》的上阕写得是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青玉案.元夕》的下阕依然在写元夕的快乐,且一对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场景。只不过是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根据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快乐自然地融入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古代用作“缺”字。空缺:尚付阙阙。有怀疑的事情暂时不下断语,留待查疑。阕和阙的区别:阙,中国罕见姓氏之一,做姓氏时读作(qe),国内主要分布于湖南、浙江,江苏,福建,安徽,台湾等地,海外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阕没有作为姓氏使用的记载。名词词义不同阙作为名词有缺点、错误,豁口,空缺,阙陷(凹陷),职位或官位的空缺等意思。阕作为名词有乐曲,乐-遍为一阕,空隙等意思。
《青玉案.元夕》的创作背景
这首词汇是词人刚刚从北方投奔到南宋,在南宋的都城临安所作,当初祖国的半壁江山都在侵略者的铁蹄的蹂躏之下,用一首的诗最能反应:“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古代的诗词中的词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作为诗歌的一种,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而歌唱。
词是诗的别体,它最初是配音乐唱的。词的特点在于它是长短句,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上阕下阕的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阕词。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
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