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装备 > 少数民族的民居(各个民族的民居特色)

少数民族的民居(各个民族的民居特色)

  • 2023-05-02 11:00:13

少数民族的民居(各个民族的民居特色)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少数民族的民居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各个民族的民居特色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听说邵阳的古民居很多,有哪些古民居建筑群
  2. 各个民族的民居特色
  3. 你见过的少数民族“吊脚楼”有什么特色
  4. 云南有哪些传统民居
  5. 内蒙古的主要少数民族以及当地的传统民居名称

听说邵阳的古民居很多,有哪些古民居建筑群

邵阳保留较好的古民居群有很多,尤其是以下我所罗列的,都可以作为旅游目的地。

荫家堂古民居。

位于邵东县杨桥镇清水村,始建于1823年(道光三年),距今近200年。该民居群坐北朝南,平面格局,四进十正一横,寓意十全十美。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东西宽125.4米,进深69.86米。正厅居中,为家族公用祠堂,设大厅、戏楼、祭祀堂等,神龛上书“荫家堂”三字。正厅两侧,对称分布,各有四排共108间正房、44间杂屋。建筑为砖木结构,青砖青瓦,厅堂为穿斗式木结构,其他以墙体支撑,院内有纵横走廊11条,贯通正屋与各横屋。纵屋和横屋之间,设有44个天井采光和排水。房屋分上下两层,木楼板,楼层有木栏走廊连通。石墩、梁枋、川等用料讲究。屋顶、屋檐、青砖及石墩上均以龙、凤、牛、羊、马等雕刻装饰,雕刻精细,造型逼真,栩栩如生。院前有一块二千平方米的晒坪和一条石板路。荫家堂建筑群古朴风雅、规模宏大、造型美观大方,属于江南特色的清代大型古民居群。2013年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祠堂文化之都。

洞口被称为“中国祠堂文化之都”,拥有众多保存完好的宗祠建筑,且集中在方圆十五公里之内,像一颗颗璀璨耀眼的明珠镶嵌在聚族而居的村寨、院落。其中有拍摄过电影《粉墨人家》的金塘杨氏宗祠,有“湖南第一望”之称的江潭王氏宗祠,有“文史博物馆”之称的高沙曾八支祠。目前,洞口有11座宗祠已捆绑成功申报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宗祠群相映生辉的还有境内的山门秀云观、黄桥龙潭铺等古迹。宗祠文化圈内有蔡锷公馆,位于洞口县山门镇回龙街。2006年,蔡锷公馆和蔡锷父母墓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雅居坑古民居。

位于新邵县太芝庙乡龙山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为砖木混合结构,分上、下两层,是集中、西建筑风格为一体的大型民居。该民居外墙为典型的欧式风格,内为本土特色的四合院结构。每栋楼之间以台阶、走廊相连。正屋面阔三间,青砖墙,悬山顶盖青瓦,两侧有封火墙,堆塑鳌鱼图案,十分精美。左侧建有相对独立的砖木结构四合院,左一为二层,左二为三层楼房,前建朝门,青石为基,雕刻花、鱼、人物,栩栩如生。院前和院后建有四层楼高的碉堡二座,便于守卫。该建筑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现存住房近100间,布局大气,结构严谨,工艺简洁大方,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浪石古民居。

位于武冈市双排乡浪石村,至今保存较完整的康熙、乾隆、嘉庆、光绪等铭文纪年的四大片民居,房屋88座,占地面积24980平方米,建筑面积18880平方米,保存完整的有55座,建筑面积6930平方米。整体布局均依山而踞,依势而建,规划有序,布局合理。住宅建筑中,厕所、畜圈、杂屋等择四周边隅设置,使用既方便有卫生,系湘西南独具特色的古代大型民宅建筑。每排以封火山墙相夹的青石板小巷相隔,每进均有两个门角排楼的通廊相连。民居群仅正中一处四合院天井采光,其余均利用房屋之间的差高采光。屋与屋之间明沟暗涵相连,排水畅通。石刻、木刻、泥塑、彩绘等传统工艺式样繁多,做工精美。尤其是现存石刻楹联四十余副,楷书、行书、隶书风格各异,笔力遒劲、意味深远,较好地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对联文化和书法艺术。像对联如此集中,联语、书法、雕刻俱佳的古楹联村在全国罕见。2012年10月,浪石古民居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为“中国古楹联第一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龙院古民居。

位于新宁县一渡水镇三渡水桂香村,始建于清末民初。古民居为青砖灰瓦,木质构架,房宇鳞次栉比。院落依山造势,前有空坪广地,放眼可见良田百顷。建筑布局因地制宜,蕴含“山川之胜,原田之宽,足以立子孙百世大业”的丰富建筑美学内涵。整个建筑群分为前院和后院,后院地势略高于前院,前院建造时间早于后院。前院为主体建筑,坐西南朝东北,三进、二天井、三重封火山墙,飞檐翘角,檐面施油彩。主大门左右各有一条大小相同的侧门。整个前院布局,主次分明,呈左右对称之美。木质雕刻古朴精致,石刻精湛,绘画清新淡雅,书法端庄,为新宁县极具历史价值和艺术特色的古建筑群。

清溪古民居群。

位于城步苗族自治县的清溪村和杨家将村,始建于1267年年(元至元四年),为苗族杨应魁所建。现保存较完整的元明清古建筑110余座、完整的四合院18座。村前河流上有先有建于元末、明初的龙拱桥、清安桥。明洪武十一年(1378),建有长2000米、宽60厘米、深70厘米,全部青条石砌成的水渠,至今发挥着作用。古民居内至今保存有明万历年间修筑的石板街,街宽4米,长达1.5公里,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天和”、“三义和”等老字号还保存完好。清溪古民居具有浓郁的苗族文化特色。建筑群多以砖木结构四合院为主,房屋之间以走廊连接。院内有小天井,天井的地面用鹅卵石铺设成圆形、柳叶形图案。正屋的堂屋门以六扇门为主,下半部为平板,上半部为花窗图案,雕刻福、禄、寿、喜等文字及喜鹊、鹿、梅花等图案。家家都筑有马头墙,马头墙比屋脊还高,起到防火的作用。四合院的一楼为主人住房,二楼为客房或粮仓和杂物间。部分院落还保留有石墩、石锁、上马石、擦枪石和其他练武设施,体现苗民及杨家将的尚武精神和文化。朝门呈八字形,高门坎,材料考究。

各个民族的民居特色

1、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

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2、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典型的藏族民居用土石砌筑,形似碉堡,通称碉房。一般为2至3层,也有4层的。

通常底层做畜舍,上层住人,储藏物品,还有设经堂的。平面布置逐层向后退缩,下层屋顶构成上一层的晒台。

你见过的少数民族“吊脚楼”有什么特色

我们土家族传统民居也是吊脚楼,主要原因一是山地陡峭,平地少,吊脚楼可以依山而建,一楼可以养牛、养羊、养猪等,二楼以上人居住或存放财产,既合理地利用了空间,又避免了山高雾重对人健康的影响,也便于预防毒兽的入侵,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从实践中找到的应对恶劣环境采取的办法,是他们智慧的结晶,而不是刻意追求。

云南有哪些传统民居

云南民居建筑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最能生动直观地呈现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特征。

竹楼

干栏式建筑,是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在云南俗称为竹楼,顾名思义,是以竹为主要材料建筑而成的,不过实际中大部分是用木材建成的,真正竹子的极为少见。傣族的竹楼一般用数十根木柱作支撑主架,在离地2米多高处铺楼板。楼分上下两层,楼下无围墙,是拴牲畜、养家禽和堆放农具的地方。楼上住人,木墙缝隙较大,既采光又通风,所以一般竹楼都没有窗户。竹楼的一端设有楼梯,拾阶登楼,先是走廊,正面是阳台。室内以木板隔成堂屋和卧室。楼顶呈A字形,覆盖以茅草编成的“草排”。整个竹楼非常宽敞,空间很大,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版纳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竹楼除傣族居住外,生活在湿热地区的德昂、布朗、基诺、拉祜、佤、景颇等民族也大多居住。在西双版纳、德宏、思茅、临沧等地,傣族等少数民族的村寨大多是由竹楼构成的,各民族的式样略有不同。

“一正两耳”、“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颗印”

在古代云南,经济发达,文化积淀丰富的地方,白、彝、纳西等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一正两耳”、“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颗印”等形式的土木结构建筑。“一正两耳”是一幢两层楼边上再挂两间平房;“三房一照壁”的平面是三幢互相垂直的两层楼房,和一面照壁的结合,大门开在照壁旁;“四合五天井”是由四幢两层楼房的垂直配合,围出一个大天井,两幢楼房的交接处又围出一个小天井,并附一个楼阁,合计为五个天井。房基一般用方石砌成,稳固牢实。门窗墙多以木雕和彩画来装饰,形象优美,技艺精湛。云南各地各民族都有这种类型的民居建筑,目前保存较多的主要分布在大理、丽江、昆明、建水、巍山、腾冲等历史文化名城和各个历史文化名镇、村。

土掌房

土掌房主要分布于滇南红河流域,彝、哈尼、傣、壮、瑶等民族都有使用土掌房的村落。还有迪庆藏族也多使用这种建筑,只是较少集中连片,同时考虑积雪因素,有些加了斜顶。这种房冬暖夏凉,通风透光好,屋顶做晒台晒粮食,便于生产生活。土掌房实际上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结构简单而扎实耐用,为了适宜居住的山区缺乏平地的农耕生活,就在土掌房梁架上横加铺木,铺木上放入松木劈柴,再以山草活泥,粘性土摊平锤实,造成一种平顶式建筑,平顶上可晾晒谷物和衣服。这样坚固的梁架和铺木,可在房顶上晾晒几十担或者上百担的谷子。而房顶在农闲的夜晚又成了男女青年谈情说爱,跳舞唱歌的好场所。

木楞房

木楞房在全省各地均有分布,一般是高寒山区较多,傈僳、纳西、彝、藏、独龙、怒、苗、普米、摩梭等民族使用较多。高寒山区森林茂密,气候寒冷,各民族就地取材,建造了保暖性良好的木楞房。木楞房用天然圆木去皮砍削成方形、矩形断面,两端以缺口咬合,呈“井”字形层层摞叠构成房屋四壁。“人”字屋顶,覆盖木板,压以石块。特点是房矮、槛高、楣低。普遍为一层平房,分正房、仓房、草房、畜厩,虽相连却独立成间。

内蒙古的主要少数民族以及当地的传统民居名称

内蒙古主要的少数民族是蒙古族,当地的传统民居叫蒙古包。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也是蒙古高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逐水草而居。诗词中形容的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景象。由于逐水草而居,所以居住地点不固定,牧民们便搭建蒙古包这种极具特点的临时房屋来居住。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83666585@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热门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