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的纵队建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不用通用的军编制
- 2023-08-13 13:50:23
很多朋友对于的纵队建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不用通用的军编制和纵队编制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上各国军队的编制都不同,而我国在抗日战争年代和解放战争年代,纵队编制在我军内曾经出现过一段时间,一个纵队代表一个军,军分军,师,旅,团,连,排,班,纵队和军是一个级别,军团是指集团军,由几个军,师,旅,组成,编制比较庞大,集团军的的级别地纵队要高。
⒈洪学智曾经回忆:“如果全纵队走一条路,一个师的队伍长达十五六公里,一个纵队的队伍前后要相隔五天的路程。
⒉”。
⒊这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指的纵队,相当于一个军。
⒋当然,真正行军时,也不可能排成这种一字长蛇阵。
⒌以前的路,也不是现在这样的大马路,更不是高速公路。
⒍纵队本意指纵长的队形,前后竖直列队。
⒎本来是一种游击部队的作战单位,是一种游击编制,并非正规军编制。
⒏解放战争初期,人民军队之所以如此称呼,是出于斗争策略的需要。
⒐这种建制的出现,有其历史背景和必要性,是一种政治智慧的体现,体现了我党我军灵活、高超的对敌策略。
⒑在我国的游击编制中,有纵队,总队,支队,大队,中队,小队等建制,与正规军的“军师旅团营连排班”编制有显著的区别。
⒒那么,解放战争中,为何人民军队中会出现大量的纵队建制呢?下面我为您详细分析。
⒓抗战期间人民军队的纵队编制。
⒔纵队这种建制,不是军队的。
⒕1925年9月,国民军东征部队就曾编有3个纵队,每个纵队的编制人数各不相同:第1纵队有4个师,第2纵队有1个师、1个旅,第3纵队成分更复杂,由鄂军、赣军、潮梅军、豫军等部拼凑而成,都是一些临时性的作战单位。
⒖南昌起义后,、陈毅将起义部队一部的800余人编为一个纵队,辖3个步兵支队、1个机炮大队、1个特务大队。
⒗抗日战争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蒋介石一方面希望八路军、新四军对日作战,为抗日作出贡献,一方面又希望借助日军之手,削弱军队的力量。
⒘因此在国共谈判时,国民党方面想方设法压缩军队的编制。
⒙1937年,国民军事委员将工农红军四方面军改编为“国民军第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分别是:115师、120师、129师。
⒚当时,国民军的师一级编制,根据实力大小分为:甲种师,乙种师,丙种师。
⒛蒋介石把八路军的3个师定位为丙种师。
蒋介石把自己的嫡系部队编为甲种师,其编制人数可达3万人左右,人数几乎相当于一个军,而乙种师编制人数也可达2万左右,丙种师编制人数只有1万左右,如此编排,其目的显然就是为了削弱八路军的部队。
当时,八路军的每个师下辖两个旅,定员12000人(后来实际编有15000人左右)。
国民按照这个编制发放的钱物,目的是为了限制军队的发展。
1937年10月,根据国共谈判,把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境内15块游击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下辖4个支队和1个特务营,名义上是一个军,实际上只相当于八路军的一个师,全军共1万余人。
但是蒋介石没有想到的是,军队在抗战中不仅没有被日寇消灭,反而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越战越强,由于抗战爆发后,人民群众踊跃参军,领导的武装不断发展壮大。
八路军的三个师和新四军已经分别发展为战略集团。
原有的编制早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战场形势需要。
在整个抗战期间,国共之间既有合作,又有摩擦。
八路军、新四军在坚持抗战的同时,对于国民党顽固派的各种攻击和限制,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反摩擦斗争。
虽然有摩擦,但同时,国共双方对一些具体问题,仍然在进行谈判。
中共军委曾提出将八路军扩编为3军9师,但国民军事委员会并不同意。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抗日战争的需要,人民军队的发展,当然不能受国民党方面的控制。
比如,在一些被日寇攻占的地区,国民党军队早已“撤退”。
但“寇能往,我亦能往”,八路军、新四军在这些敌占区发展武装、收复失地,是正当合法的。
国民党军队自己没有能力收复失地,反而对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行为加以种种限制,从道义上站不住脚。
因此,为了抗战的需要,同时避开国民规定的三个师的编制限制,后来八路军、新四军新成立的部队,大多以纵队、支队、总队、大队等编制命名,还成立了大量的独立旅、独立团、警备团、教导团、新编团等等。
有时,为了临时某个战略目的需要,协调多个不同来源部队的作战,也会临时把这些部队编成一个纵队。
抗战期间,八路军、新四军成立的纵队,是下辖几个旅级单位的师级单位,如:八路军于1939年5月组建山东纵队(后来因为成立了其他纵队,又改称为八路军纵队),级别与八路军的三个正规师平级。
但是由于没有得到国民认可,如果直接以“某某师”命名,则目标太大,容易国民党,对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不利。
总之,在人民军队快速发展过程中,新成立或者扩编的部队,番号没有那么正规。
新四军和游击队,较多以“一纵、二纵、支队、第二支队、县大队”等方式命名。
八路军的正规部队,除了师级和纵队番号,下辖的作战单位,则更多以“独立团、新编团”等形式命名。
这些部队,在国民党方面来讲,得不到承认,因此也得不到国民的给养后勤。
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在国共合作时期,任国民军第18集团军(八路军)129师386旅独立团团长,他这个“独立团”,就是没有得到国民承认的,装备、补给要靠自己找米下锅。
李云龙率部渡黄河时,楚云飞的358团守着渡口,不让李云龙过黄河,理由就是因为李云龙这个团没有国民授予的编制。
后来李云龙跟着程的772团混过了黄河,而772团的番号是国民授予的。
抗战胜利后,人民军队的发展需要。
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谈判,达成停止军事冲突的《关于停止军事冲突办法的协定》。
根据协议,正式组成了“军事调停三人小组”,由代表,国民党代表张群(后为张治中),美国总统杜鲁门特使马歇尔三人组成,并设立了军事调处执行部。
任务是:协商停止军事冲突、恢复铁路交通、以及军队整编等方面的问题。
之后,国民党方面整编部队,军改为整编师。
比如:头号王牌主力国民军第七十四军,被改编为整编第74师。
而军队,如何整编,具体保留多少武装力量?国共双方一直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
国民党方面始终采取压制策略,希望通过谈判,削弱中共的武装力量。
而实际上,此时人民军队已经发展得强大。
到了解放战争初期,人民各战略区一共编成了27个野战纵队,每个纵队一般下辖3个师,或者下辖2~3个旅。
纵队级别相当于军一级,纵队司令相当于军长。
之所以没有直接以“军”命名,目的还是为了争取和平谈判,不国民党,避免内战,同时保留自己应有的权利。
此外,也是为了和“八路军”、“新四军”这样的“军”级番号相区别。
1946年内战爆发后,人民军队普遍采用纵队编制。
如晋冀鲁豫军区组建了5个纵队,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各组建了3个主力纵队,晋察冀军区编有4个纵队,中原军区也编有2个野战纵队。
解放战争初期人民军队的纵队,大多由抗战时期的主力师扩编而成,如原新四军第1师,扩编为华东野战军的第4纵队。
原新四军第3师,扩编为东北野战军的第2纵队。
应当讲,纵队的编制脱胎于游击战争,因此带有临时性质,人数并不固定。
例如,解放战争时期的东野2纵,是东野的主力王牌,在黑土地上以善打大仗、硬仗、恶仗著称。
其前身是新四军第三师,进军东北时,该师就已达到000多人,第三师下辖第七旅(旅长彭明治,政委郭成柱),第八旅(旅长张天云,政委李雪三)、第十旅(旅长钟伟,政委王凤梧)。
此外,还有一个独立旅(旅长兼政委吴信泉),以及三个师直属特务团。
实际上,当时第三师的一个旅就相当于其他部队的一个师了。
1946年8月,第三师机关一部组成西满军区。
黄克诚任西满军区司令员。
同年9月,第三师主力被改编为东北联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刘震,政治委员吴法宪,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吴信泉。
原第三师的各个旅,则分别上升为师。
随着部队的快速发展,原第三师第七旅被调出,与山东的第七师合编为东北联军六纵,即后来的东野第四十三军。
第三师的三个特务团及西满军区一部,组建了东北联军七纵,即后来东野第四十四军。
东野后期的主力纵队,能达到5万多人,师一级能达到4万至8万余人。
如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即后来的人民第38军,全军有4个步兵师,达59000余人。
而解放战争初期,有些新成立的纵队,只有1万多人。
如华东野战军的纵队一般在2万人到3万人之间,而中原野战军的纵队,有的只有1万多人。
解放战争开始后,各解放区扩编部队,抽调所属军分区主力团合编为纵队,再把一些县大队、区小队等上升为主力部队,编为团级单位。
如1945年10月,分别从冀鲁豫军区8分区、9分区、10分区抽调了十几个团,组建了晋冀鲁豫野战军1纵,总兵力超过15000余人。
纵队的番号上,基本上是各解放区自行命名,一般都是设第1纵队、第2纵队、第3纵队……,依次往下排。
但基本不设立“第5纵队”。
这是因为,1936年西班牙的马德里保卫战中,叛军有4个纵队,而隐藏在马德里市内的叛徒、特务,被称为第5纵队,因此,第5纵队有隐藏在内部的敌人的含义。
组建四大野战军及华北军区,纵队整编为军。
1949年1月,为适应军事斗争新形势的需要,根据军委《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建立正规化的人民军队,人民进行了整编,西北野战军整编成了野战军;中原野战军整编成为第二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整编成了第三野战军;东北野战军整编成为第四野战军;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与四大野战军平级。
除了一些特种纵队,如炮兵纵队,铁道纵队,各纵队整编为军。
其中,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人民野战军,下辖、第二兵团,共6个军。
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人民第二野战军,下辖第第第五兵团,共10个军,以及一个特种兵纵队。
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人民第三野战军,下辖第第第第十兵团,共16个军,以及一个特种兵纵队,包括华东海军。
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人民第四野战军。
下辖第第第第十五兵团,共12个军,以及一个特种兵司令部、两个炮兵师,一个装甲师,高炮指挥所、工兵指挥所、两广纵队等。
原晋冀鲁豫和晋察冀军区改编为华北军区,一共11个军。
其中,华北军区的第十八,第十九,第二十兵团,每个兵团辖3个军,番号为第六十军到第六十八军,共9个军。
华北军区另直辖两个军:第六十九军,第七十军,为军区战略预备部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所有的纵队番号全都取消。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83666585@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