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代以前中国的寺是指什么
- 2023-10-10 09:36:34
在汉代以前中国的寺是指什么
朝廷下属机构。
“寺”通“侍”(侍候)与“是”,原为皇帝(圣贤位)下的最高—级办事机构(三卿九寺)
在秦朝的时候通常是官员的工作单位,即为官署的名称,比如执掌审核刑狱案件的“大理寺”(又称“寺棘”),相当于现代的最高人民法院,其最高长官名为大理寺卿,简称“寺正”,位九卿之列。
“寺”最早的意思是指官员办公的地方,在《说文解字》里地解释是“廷也”,就是指宫廷的侍卫人员,以后寺人的官署就被称作“寺”了。比如大理寺、鸿胪寺、太常寺。大理寺是中央的审判机构,而太常寺是还掌管宗庙礼仪的部门。
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六十七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汉明帝躬亲迎奉。公元六十八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洛阳白马寺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乃佛教传入中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
在汉代以前中国的寺是指什么
『寺』最初并不是指佛教寺庙,从秦代以来通常习惯将官舍称为寺,在汉代则是朝廷所属的政府机关的名称,『凡府廷之所在,皆谓之寺』,九寺中的『鸿胪寺』,也即接待印度高僧居住的地方,『寺』是佛教传到中国后,中国人为了尊重佛教,对佛教建筑的新称呼。
在汉代以前中国的寺是指什么
寺院在中国就是佛教传教的场所,佛教大约在汉代传入中国,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中国便有了寺院这种建筑,有记载的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是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东12公里处的千年古刹白马寺,据历史记载佛教于公元67年传入中国,后来逐步发展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83666585@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