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领域 > 法国vs德国,为什么一战时法国打败德国,二战时却被德国吊打

法国vs德国,为什么一战时法国打败德国,二战时却被德国吊打

  • 2023-05-02 13:12:27

法国vs德国,为什么一战时法国打败德国,二战时却被德国吊打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法国vs德国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为什么一战时法国打败德国,二战时却被德国吊打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一战时法国打败德国,二战时却被德国吊打
  2. 二战前,法国陆军第一,为何面对德国就那么不堪一击
  3. 一战、二战德国都坚持打法国,法国到底怎么得罪德国了
  4. 二战德国为什么能“秒杀”法国,法国当时这么弱吗
  5. 一战后法国主张严惩德国,为何遭到英美两国极力反对

为什么一战时法国打败德国,二战时却被德国吊打

是这样的。二战时,法国和德国两国的实力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其实在一战之前,法国社会上就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人口、经济、社会结构上都有明显的缺陷,只是一战的胜利掩盖了这些不足。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的这些问题就一下子都涌现出来了。

二战前,法国陆军第一,为何面对德国就那么不堪一击

要说明一下,法军号称欧洲最强军团,指的是法国陆军。法国海军军力强盛,但是比英国要差了一截。在德军面前不堪一击的也是法国陆军。法国海军德国基本上没敢动。而法国陆军不堪一击的原因,小甜甜在回答《二战爆发后,希特勒德军为何能轻松占领西欧各国?》中已经做了回答,原因是:法国缺乏主动进攻的精神,坐等敌人的进攻。而且还是连敌人要怎么进攻,都缺乏全面的考虑。这是法国失败的致命因素。

俄罗斯总统普京有一句名言:“如果打架不可避免,你必须先动手”。这是制胜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势均力敌的敌人面前。对待二战的西欧战场,更是必须这样。

大家看一看二战前的法德边境。长达几千公里。法国不可能处处防守。处处防守容易造成每一个地方都兵力薄弱。德国只要重点突破一个地方,然后长驱直入就可以了。后来德国也是这样干了。

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进攻德国本土。其实,法国有很多次这样的机会。至少在1940年夏季之前都有机会。比如在1936年德军进入莱茵非军事区之时,希特勒就曾经说道:“那是我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候,一旦法国人也进入非军事区,我们只能夹着尾巴逃走,因为我们那点军事力量,即使用来做稍微的抵抗也是不够的。”1938年,捷克五月危机和1939年的波兰战役期间,德国都是要求德军在西线采取守势,绝对不能进攻。这都是法国进攻德国,结束战争的有利时机。但是法国并没有把握住。除了加强马奇诺防线之外,无动于衷。坐失良机。直到1940年5月,德军主动发起进攻。

我们不能否认,当时法国发动战争也会有一定困难。但是在战争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你就得主动发起进攻。打乱敌人的计划。

退一步来说,即使你要防守,那么也要好好考虑敌人会怎么进攻。根据这个来制定防守计划。不能想当然的认为你会是这样进攻的,然后就根据这个做了防守。即使敌人再傻。也会明白攻其不备的道理。

当时法国在法德边境用钢筋混凝土工事造了马奇诺防线,并且派重兵把守。法德两国都认为德军不会正面进攻马奇诺防线。所以,法国认为,德军只能像一战那样,全力进攻荷兰,比利时,这样,英法联军只要迅速前往驰援就行。至少会跟德国打成阵地战。而对于德,法比边境的阿登森林,英法联军认为那个地方森林茂密,德国大规模部队不可能通过。疏于防备。

这就得批判法国的军事思想保守,没能预料到德军能够穿越阿登森林了。其实,第一次率领装甲纵队快速通过阿登森林的正是法国人。

并且,1940年春天,一架德军飞机因为失事迫降比利时,德军的作战计划落入联军之手。英法联军看到后,大喜过望。因为这跟她们预想的完全相同。英法联军就算用猪脑袋想也应该会想到德军会改变计划了。但是英法联军根本没这样想。

还有,战争前夕,德国对阿登森林进行大规模的军情刺探,英法联军其实也收到过很多有关这个方面的情报,但是英法联军认为这个只是德军的烟雾弹。把它抛进垃圾箱了。

这样,当德军发起进攻之时,法国的失败已经是必然的了。

在跟对手打仗的时候,你坐等着他来打你,还认为他只有可能打你的脸,绝对不可能捅你的腹部,因此对腹部不做防备。这样的你,不死才怪。法国的失败,不在于军事力量,而在于保守防御的思想。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一战、二战德国都坚持打法国,法国到底怎么得罪德国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

德国:我们打法国吧。

法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国:我们继续打法国吧。

法国:???

在一战、二战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德国太热衷于打法国了,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已经准备好东扩了,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闪击波兰这一系列行为明显看出德国的主要扩张方向是向东,结果德国掉头攻打法国,为什么德国偏偏还要掉头回来打法国?

而且纵观法德历史,德国都在坚持打法国,普法战争、一战、二战皆如此。什么仇什么怨,法国到底怎么得罪德国了,德国宁可两线作战也要打法国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法、德两国的矛盾是如何形成的。

地缘政治:法国(德国)崛起必然会侵犯到德国(法国)的利益

在传统历史的记载中,德意志是从法兰克帝国分裂出去的,然后建立了“神圣罗马帝国”。但是神圣罗马帝国并不是中央集权制,而是一个比较松散的诸侯联盟,最多的时候足足有上千个邦国。其中的普鲁士以惊人的速度兼并邦国,准备统一德意志民族。但是普鲁士统一有一个最大的阻碍,这个阻碍不是来源于民族内部,而是来源于隔壁邻居。

法国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邻居,在普鲁士统一之前,巴伐利亚、莱茵河两岸(德国中、西、南部地区)的邦国全部脱离了神圣罗马帝国,而是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政治联合体。这16个邦国成了法国的狗腿子,拿破仑是他们的保护人,享有邦国的外交、军事权。

作为一个敏锐的政治家,应该具备洞若观火的洞察力。如果坐视普鲁士统一神圣罗马帝国,建立一个全新的体制,那么接下来普鲁士会干什么?接下来的普鲁士为了强大自己,必然会向周边地区扩展。诚如《亮剑》中田墨轩的金句,一个国家的周边地区出现了一个军事强国,无论它和你的关系是如何的密切,它必然会对你构成威胁。

田墨轩的这番话暗合地缘政治,德国的强大必然会破坏法国的利益。为什么这么说?法国人最了解不过了。他们趁德国(神圣罗马帝国)虚弱的时候向东扩张,扩大了法兰西共和国的版块。如果德国重新崛起,那么必然要把法国已经到手的利益吐出来,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那16个邦国。16个邦国脱离了神圣罗马帝国,普鲁士必然是要收回他们的,收回他们的过程中也会侵犯法国人的利益。

德国的将军(卡尔·豪斯霍费尔)受“生存空间”的概念影响,他认为生存空间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国家、民族掠夺更多的生存空间是合理的。虽然这是一战过后的言论,但是在一战前这个思想就在德国人的脑海里扎根了。在普鲁士试图统一神圣罗马帝国时,拿破仑·波拿巴向普鲁士索取土地,态度很明显,你不给我土地我就干你。

如果答应了拿破仑·波拿巴的条件,那么德国人的生存空间就会减少,所以俾斯麦断然拒绝了拿破仑·波拿巴。随后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战争,阻止普鲁士统一神圣罗马帝国,这场战争就叫“普法战争”。普鲁士取得了此次战争胜利,于是在法国凡尔赛宫举办了加冕仪式,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

而深谙“生存空间”、“地缘政治”的德国政治家俾斯麦意识到法国不会善罢甘休,在未来的日子里法国肯定会伺机报复,所以开始联合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组建了“三皇同盟”,试图孤立法国,避免法国强大起来。而且俾斯麦还提出了50亿金法郎的战争索赔、铁矿、钾矿,这笔开支可以压垮法国的财政,同时给德国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历史遗留:积重难返的矛盾让两国互相仇视

普法战争的战争赔款让法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外加上俾斯麦的外交构建使欧洲逐渐孤立法国,长此以往法国必然会被德国逐步蚕食。为了走出困境、为了报复德国,法国开始联合英国、俄罗斯。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成立了“三国同盟”;法国、俄罗斯帝国、英国成立了“三国协约”,两大政治势力的碰撞点燃了一战的导火索。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德国对法国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凡尔登战役”更是成为欧洲战场的一个绞肉机。在相互厮杀的过程中,德国人和法国人的矛盾越来越深,这个矛盾是无法调和的,只能通过“铁与血”来解决。试想一下,如果你是法国人,德国人杀了你的全家,你会轻易原谅吗?不会,当然不会。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是德国人,你杀了一个法国人的全家,你还会相信法国人不会报复吗?不会,肯定不会。法国人的理念就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德国人的理念就是“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这两种思想就注定两个国家不会和平相处。所以在一战过后,法国就提出了极为苛刻的索赔条款。但是同样,德国人就开始愤愤不平,然后怀恨于心。

法国为什么要提前修建“马奇诺防线”?就是因为法国人知道德国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怎么才能缓解两国矛盾?唯一的方法就是放弃索赔,两国和平共处。但是这个建议没人听,因为没有人能阻止法国的复仇主义。斐迪南·福煦听闻协约签订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这句话一语成谶,日后还真引发了二战,而德国在二战中也坚持打法国。

江郎说

法国和德国的矛盾主要为:地缘政治、历史遗留的矛盾。后者是可以解决的,法国(德国)出现一个高压的领导人,遏制住国内的复仇主义,停止索赔,两国恢复正常的邦交关系,那么关系还是阔以缓和的。

前者地缘政治则是无解,往小了看,欧洲就那么大,德国想要建立一个伟大的帝国,那么就需要向四方侵略;法国要想恢复法兰克帝国的荣光,那么也需要对外侵略。无论双方谁开始对外侵略,那么作为邻居,必然会第一个挨打,毕竟“远交近攻”这一战略理念深入人心。

二战德国为什么能“秒杀”法国,法国当时这么弱吗

谢邀,法国并不弱,但世界各国都会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和法军展开全面战争后,能够阻止法军在敌人攻陷巴黎之前投降。

这件事很微妙,可以说是和法国人对于战争的太多有关的,这是民族性的问题。

到二战占领巴黎的时候,德国兵甚至已经习惯法国这样的做法了,列队向战俘敬礼,场面十分和谐。

要注意上图啊,边上的是德国人,路中间的是法国降军。

法军并不弱,但是爱投降,这个问题主要是来自于法国人浪漫的民族特性。

在开战前法国部署了巨大的马其诺防线

迄今为止马其诺防线也是地球上最有效最宏大的防御工程。一般的情况下咱们提到马其诺防线都只认为是一个小的堡垒群,其实这是一个长达1400公里的防御设施。巨大的防线以各种碉堡和要塞阻隔在德国和法国之间。

防线内部精妙的设计也堪称工程上的奇迹。

内部是可以跑火车的,可以快速的将兵力运送到防线的任意一点。

不仅仅马其诺防线强大,法军在二战之前也陈兵330万拥有3000架飞机和3500辆坦克。

对于军事上不可谓不是尽了人事。

但问题是德军绕过了马其诺防线,从卢森堡和比利时南部的阿登森林突袭法国。这就使得法国苦心经营的马其诺防线失去了作用。

一度被视为法国骄傲的马其诺防线并不能阻挡德军的前进,而法国的所有的作战计划也都是围绕着马其诺防线做出的最佳作战计划。当法国人发现自己的最佳作战计划无法起效的时候,就——“尽人事听天命”了,选择了“听天命”。于是法国迅速投降。

投降对于法国来说避免了军事上重组后反抗所带来的重大伤亡,同时也保证了法国自己的基本颜面,对于浪漫的民族来说,好事莫过如此。

而且,按照欧洲传统来说,即便是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导致其中的一个国家被占领,经过一段时间的欧洲各国相互调停之后割地赔款其损失也不会很大,并不是那种生死之间的事情,只是没想到德国元首是个狠角而已。

当外族的士兵簇拥着本族的女子跳舞,浪漫是一文不值的。

一战后法国主张严惩德国,为何遭到英美两国极力反对

1914年至1918年,人类社会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争夺霸权的战争。最终以英、法、美为首的协约国打败了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

战后,英、法、美主导于1919年1月开始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了“巴黎和会”。会议中,战胜的协约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殖民地瓜分和战败国处置上争吵不断。

法国与德国同属欧洲大陆国家。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出于对德国的报复和方便法国战后称霸欧洲大陆,在“巴黎和会”上力主肢解德国、惩罚德国,以求最大限度削弱德国。

英国做为欧洲岛国,不希望欧洲大陆出现一个强大国家,而两个实力相当、相互制衡的国家,符合英国战略利益。所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巴黎和会“上反对法国主张。

通过一战,美国做为美洲国家,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为提升。美国总统威尔逊担心过度的惩罚战败后的德国,会给无产阶级力量的增长创造条件,所以也反对法国的主张。

最终,巴黎和会的与会各国在经过五个月的搏弈和妥协之后,签订了针对德国的《凡尔赛条约》并与针对其它战败的条约一起,建立了欧洲战后的新秩序。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83666585@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热门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