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领域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 2023-07-17 04:14:04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话的现代文就是:像是群峰众峦在这里会合,像是大浪巨涛在这里发怒,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潼关地势坚固.出自于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作者路过潼关时写的.出自元代诗人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2、望西都,意踌躇。

3、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赏析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6、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峰峦如聚:形容重岩叠嶂,群山密集,绵亘不断。

7、「山河」句:言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形势十分险要。

8、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北,历代皆为军事要地。

9、张养浩于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因关中旱灾,任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

10、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

11、本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

12、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13、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14、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15、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

16、“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17、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渲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

18、“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19、第二层(四一七句):望西都,意踟躇。

20、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21、西都:指关中一带,周、秦、汉、北朝、隋、唐等朝均在这里建都。

22、踟躇:原指犹豫不决,徘徊不前。

23、这里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

24、「伤心」句:言经过秦汉的故都,想起那「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兴亡往事,引起无穷的伤感。

25、「宫阙」句:言在无数的战乱中,过去的宫殿已经化为了一片焦土。

26、宫,宫殿。

27、阙,王宫前的望楼。

28、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

29、第五句点出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平。

30、“望西都,意踟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31、作家身处潼关,西望旧朝故都长安,西都”即长安,长安不仅是秦汉都城,魏、晋、隋、唐都建都长安。

32、作为六朝古都,当年是何等的繁华、昌盛。

33、现在,昔日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怎能不令诗人踟躇伤心呢?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的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万千滋味涌上心头,遥想当年,秦之阿房,汉之未央,规模宏大,弥山纵谷,可如今崇丽之宫阙,寸瓦尺专皆荡然无存,想到今番前去的任务,他不禁感慨万千。

34、第七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点出无限伤感的原因。

35、“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是何等令人“伤心”啊!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读者很容易想象。

36、在这里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

37、这里作者面对繁华过后的废墟所发出的“伤心”实乃悲凉。

38、为秦汉旧朝统治者悲凉,恐怕“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三辅黄图》:“阿房宫,亦曰阿城。

39、惠文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

40、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百余里。

41、”后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42、见《史记·项羽本纪》。

43、故曰:“阿房一炬”。

44、)这种局面是他们不曾想到的吧!同时亦为百姓悲凉,秦汉的一宫一阙都凝聚了天下无数百姓的血和汗,像秦汉王朝为彰显一个时代的辉煌,集国之全力塑起阿房、未央之建筑,但它却随着秦汉王朝的灭亡而化为焦土。

45、辉煌过去,随即而来是朝代的变换.百姓在战争中苦不堪言。

46、此情此景,让作家沉重的说出第三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千古流传的语句。

47、第三层(末四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8、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

49、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50、他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

51、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

52、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

53、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5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5、”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

56、如果这首曲子的曲意仅仅停留在“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上,那么它仅仅宣扬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它与其它怀古诗(与《洛阳怀古》“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陈草庵《山坡羊叹世》“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57、”《骊山怀古》“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58、”赵庆善《长安怀古》“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59、”杨慎《临江仙》“是非成败转头空”)的主题并无多大区别。

60、在否定历史的同时,也否定了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

61、正因为最后两句就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

62、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63、“亡,百姓苦”好理解。

64、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

65、“兴”,怎么也“百姓苦”呢?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

66、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

67、“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

68、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

69、归纳总结: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形象鲜明且富有人民性,是整个元散曲中的优秀作品。

70、《潼关怀古》中对历史的概括,显指元代现实生活:怀古实乃伤今,沉重实乃责任。

71、这种复杂的感情要结合作家的生平经历才能理解。

72、张养浩自幼才学过人,曾向平章不忽木献书,被提拔,后任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等职,因评时政,得罪当权者被罢官,为避祸不得不隐姓埋名;后被召起,官至礼部尚书。

73、50岁时辞官归隐于济南云庄,关中旱灾时被重新任命,赶赴陕西救赈灾民。

74、多年的宦海沉浮,让他把功名富贵都参破,不再在意统治者对自己的评判;济南云庄的归隐生活,不仅让他欣赏礼赞自然的风光,更让他体察民生只艰辛;尊奉孟子民本之思想,让他深深懂得民生之重要;刚正不阿、仗义执言的性格,让他有勇气面对现实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

75、元代百姓生活之苦被作家以怀古的形式表现出来。

76、这种忧民之心使他“到官四月,倾囊以赈灾民,每抚膺痛哭,遂得病不起。

77、”这是一个有良知的读书人真实的本性和真实的生活,也是当时社会所难得一见的。

78、张养浩特殊的仕途经历,决定了他的怀古散曲中有一种参破功名富贵的思想,《骊山怀古》中写到“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

79、”《洛阳怀古》中写到“功,也不长;名,也不长。

80、”《北邙山怀古》中写到“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

81、”这些曲中张养浩把胜负之数、功名之分、生死之际,看成了毫无差别的,只是借古人古事述说富贵无常、人生如梦。

82、只有《潼关怀古》以难得的沉重,以深邃的目光,揭示了封建社会里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83、”元代的统治者对读书人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直到元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才正式实行科举取士制度,况且这种制度也是不公平的,这就造成下层读书人在很大程度上对元统治者失去信心,对社会缺少责任感,所以同时期其他作家怀古作品都深刻地打上时代地烙印:他们或感伤古王朝之覆,发一通思古之幽情;或感叹古今之巨变,流露对世事人生把握不定之惶恐;或有感于岁月流逝,抒发个人沉沦不遇之忧情。

84、惟有《潼关怀古》洋溢着沉重的沧桑感和时代感。

85、从作品内容、作家其他怀古作品、同时期其他作家怀古作品三个层面上看,《山坡羊·潼关怀古》都表现为一份难得的沉重。

86、“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话的现代文就是:像是群峰众峦在这里会合,像是大浪巨涛在这里发怒,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潼关地势坚固.出自于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作者路过潼关时写的.出自元代诗人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87、望西都,意踌躇。

88、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89、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90、赏析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9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峰峦如聚:形容重岩叠嶂,群山密集,绵亘不断。

92、「山河」句:言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形势十分险要。

93、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北,历代皆为军事要地。

94、张养浩于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因关中旱灾,任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

95、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

96、本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

97、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98、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99、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100、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

101、“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102、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渲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

103、“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104、第二层(四一七句):望西都,意踟躇。

105、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06、西都:指关中一带,周、秦、汉、北朝、隋、唐等朝均在这里建都。

107、踟躇:原指犹豫不决,徘徊不前。

108、这里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

109、「伤心」句:言经过秦汉的故都,想起那「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兴亡往事,引起无穷的伤感。

110、「宫阙」句:言在无数的战乱中,过去的宫殿已经化为了一片焦土。

111、宫,宫殿。

112、阙,王宫前的望楼。

113、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

114、第五句点出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平。

115、“望西都,意踟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116、作家身处潼关,西望旧朝故都长安,西都”即长安,长安不仅是秦汉都城,魏、晋、隋、唐都建都长安。

117、作为六朝古都,当年是何等的繁华、昌盛。

118、现在,昔日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怎能不令诗人踟躇伤心呢?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的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万千滋味涌上心头,遥想当年,秦之阿房,汉之未央,规模宏大,弥山纵谷,可如今崇丽之宫阙,寸瓦尺专皆荡然无存,想到今番前去的任务,他不禁感慨万千。

119、第七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点出无限伤感的原因。

120、“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是何等令人“伤心”啊!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读者很容易想象。

121、在这里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

122、这里作者面对繁华过后的废墟所发出的“伤心”实乃悲凉。

123、为秦汉旧朝统治者悲凉,恐怕“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三辅黄图》:“阿房宫,亦曰阿城。

124、惠文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

125、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百余里。

126、”后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127、见《史记·项羽本纪》。

128、故曰:“阿房一炬”。

129、)这种局面是他们不曾想到的吧!同时亦为百姓悲凉,秦汉的一宫一阙都凝聚了天下无数百姓的血和汗,像秦汉王朝为彰显一个时代的辉煌,集国之全力塑起阿房、未央之建筑,但它却随着秦汉王朝的灭亡而化为焦土。

130、辉煌过去,随即而来是朝代的变换.百姓在战争中苦不堪言。

131、此情此景,让作家沉重的说出第三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千古流传的语句。

132、第三层(末四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33、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

134、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135、他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

136、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

137、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

138、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139、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40、”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

141、如果这首曲子的曲意仅仅停留在“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上,那么它仅仅宣扬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它与其它怀古诗(与《洛阳怀古》“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陈草庵《山坡羊叹世》“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142、”《骊山怀古》“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43、”赵庆善《长安怀古》“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144、”杨慎《临江仙》“是非成败转头空”)的主题并无多大区别。

145、在否定历史的同时,也否定了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

146、正因为最后两句就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

147、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148、“亡,百姓苦”好理解。

149、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

150、“兴”,怎么也“百姓苦”呢?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

151、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

152、“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

153、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

154、归纳总结: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形象鲜明且富有人民性,是整个元散曲中的优秀作品。

155、《潼关怀古》中对历史的概括,显指元代现实生活:怀古实乃伤今,沉重实乃责任。

156、这种复杂的感情要结合作家的生平经历才能理解。

157、张养浩自幼才学过人,曾向平章不忽木献书,被提拔,后任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等职,因评时政,得罪当权者被罢官,为避祸不得不隐姓埋名;后被召起,官至礼部尚书。

158、50岁时辞官归隐于济南云庄,关中旱灾时被重新任命,赶赴陕西救赈灾民。

159、多年的宦海沉浮,让他把功名富贵都参破,不再在意统治者对自己的评判;济南云庄的归隐生活,不仅让他欣赏礼赞自然的风光,更让他体察民生只艰辛;尊奉孟子民本之思想,让他深深懂得民生之重要;刚正不阿、仗义执言的性格,让他有勇气面对现实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

160、元代百姓生活之苦被作家以怀古的形式表现出来。

161、这种忧民之心使他“到官四月,倾囊以赈灾民,每抚膺痛哭,遂得病不起。

162、”这是一个有良知的读书人真实的本性和真实的生活,也是当时社会所难得一见的。

163、张养浩特殊的仕途经历,决定了他的怀古散曲中有一种参破功名富贵的思想,《骊山怀古》中写到“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

164、”《洛阳怀古》中写到“功,也不长;名,也不长。

165、”《北邙山怀古》中写到“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

166、”这些曲中张养浩把胜负之数、功名之分、生死之际,看成了毫无差别的,只是借古人古事述说富贵无常、人生如梦。

167、只有《潼关怀古》以难得的沉重,以深邃的目光,揭示了封建社会里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68、”元代的统治者对读书人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直到元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才正式实行科举取士制度,况且这种制度也是不公平的,这就造成下层读书人在很大程度上对元统治者失去信心,对社会缺少责任感,所以同时期其他作家怀古作品都深刻地打上时代地烙印:他们或感伤古王朝之覆,发一通思古之幽情;或感叹古今之巨变,流露对世事人生把握不定之惶恐;或有感于岁月流逝,抒发个人沉沦不遇之忧情。

169、惟有《潼关怀古》洋溢着沉重的沧桑感和时代感。

170、从作品内容、作家其他怀古作品、同时期其他作家怀古作品三个层面上看,《山坡羊·潼关怀古》都表现为一份难得的沉重。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83666585@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热门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