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的资料(廉颇人物形象刻画)

  • 2023-05-01 19:39:07

廉颇的资料(廉颇人物形象刻画)

大家好,关于廉颇的资料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廉颇人物形象刻画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廉颇的结局是什么
  2. 有谁知道战国时蔺相如的资料
  3. 负荆请罪的廉颇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
  4. 廉颇人物形象刻画
  5. 长平之战,如果不换将赵括,廉颇能守得住吗

廉颇的结局是什么

廉颇的结局是死在了楚国的寿春。

赵孝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45年),廉颇带兵攻取魏地繁阳(今河南内黄县西北)。同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赵悼襄王继位。

廉颇去大梁住了很久,魏王虽然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再任用廉颇,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

赵王派遣使者去带着一副名贵的盔甲和四匹快马到大梁去慰问廉颇,看廉颇还是否可用。廉颇的仇人郭开却唯恐廉颇再得势,暗中贿赂使者,让他说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者见到廉颇以后,廉颇在他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有用。

但使者回来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任用他,廉颇也就没再得到为国报效的机会。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颇担任楚将后,没有建立什么功劳。他说:“我思用赵人。”但赵国终究未能重新启用他,致使廉颇抑郁不乐,最终死在楚国的寿春(今安徽省寿县)。

扩展资料:

绝大部分人对于廉颇的印象,来自于“将相和”这个历史故事,读历史典籍多一点的,则来自于《史记》里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个传颂千古的故事,更多地突出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大度,至于对廉颇的印象,则不免有点负面:傲慢,暴躁。

尽管他也能知错就改,但毕竟在气度上输了蔺相如一层。另外,我们对于廉颇在军事上的印象,也不是很高大上,觉得他没有取得垂名青史的大捷,似乎不如赵奢和李牧这两位奇才。

其实,我们在接受廉颇这个形象的时候,其战斗力是打了折扣的,因为《廉颇蔺相如列传》过多地突出了蔺相如,而不免弱化了廉颇。

尤其是关于蔺相如的外交功绩,例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写得栩栩如生,让人身临其境,而对于廉颇的战功,则一笔带过。其实不然,廉颇对于赵国的贡献,不在蔺相如之下,甚至还高过一等。

例如渑池之会,史书只让我们看到蔺相如单人对抗秦王,迫使秦王也为赵王奏乐,尽管只是敲打了一下乐器,但在外交场合维护了国家尊严。秦王似乎是被蔺相如的暴力威胁给吓倒了,其实不然,震慑住秦王的,还有廉颇,而且是廉颇起关键作用。

且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有这么一句:“赵亦设盛兵以待秦,秦不敢动。”而这个统领赵兵的,就是廉颇。精彩的戏都让蔺相如演了,真正顶住戏台子的廉颇,却只有寥寥一笔,确实有点不公平。

在对抗秦军的战役中,廉颇似乎显得比较保守,没有像赵奢和李牧那样取得带有爆炸性效果的战果。其实,从长期军事对峙的局面来看,廉颇才是赵国真正的军事栋梁。

面对秦国强大的军事压力,相对较弱的赵国不可能经常取得大捷,赵奢和李牧最了不起的功绩也在于短时间内击退秦军,而不是击溃秦军。

而廉颇这种老沉持重的军事主帅往往让秦军啃不动,嚼不烂,奈不何,赵军在面子上虽然会吃点亏,但是起码能自保。廉颇在长平之战被撤换,是赵与秦对抗军事上的分水岭,从此,赵军开始处于劣势。

而廉颇即使是在赵军大伤元气之后,还能率领这只疲惫之师横扫诸侯,杀死燕国主将栗腹,稳定战后赵军局势。

当然,历史对于廉颇还是公正的,他的威名一直长流千古,唐朝的时候,他就位列六十多名战神当中,被请入武庙;宋朝,武庙里有七十二位战神受祭祀,廉颇也是其中之一。

廉颇的军事路线不追求好看,尽管他也有打得很好看的时候,而是追求实用,对于这种类型的人才,要格外重视,委以重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廉颇:对抗秦军的最老顶梁柱

有谁知道战国时蔺相如的资料

蔺相如(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蔺相如墓地位于山西省古县东北约50公里处的蔺子坪村,村南200米许,墓高约8米,围约50余米;墓前有一石碑,其碑文历千年岁月已不可辨,然其正而之“赵上卿蔺相如墓”几个大字犹十分清晰。

负荆请罪的廉颇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了,进而负荆请罪。廉颇是知错就改,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

扩展资料: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它讲述了廉颇和蔺相如在赵国都城邯郸的故事。这个故事也被称为将军的和平。在邯郸市禅城街(邯郸路),有一条小巷叫回车巷。这是林相如避开廉颇的狭窄小巷。还在小巷的入口处竖了一块石巷碑,记录了赎罪的故事。内疚道歉:它描述主动向别人道歉,给自己严厉的惩罚,也表示向别人道歉。

廉颇人物形象刻画

1、心胸狭窄,只知自已立下很多战功,看不到蔺相如在外交上的成就,因此不服蔺相如地位高于自己;

2、善于谋略,在渑池之会中,献良计以防秦国挟持赵王,并且作出军事部署,使秦国不敢轻举妄动;

3、勇于改过,当知道蔺相如以国为重的用意后,深为感动,立刻负荆请罪,表现出勇于认错的精神。

长平之战,如果不换将赵括,廉颇能守得住吗

如果长平之战赵国的主帅是廉颇的话,那么仅仅守住是没有问题的。

为何这么说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场攸关秦赵国运的战争。

周赧王五十五年,因为上党而出现龉龃的秦赵,终于再次撕破脸皮,会战于长平。秦国最开始的将军是王龁,而赵国一方的将军则是老将廉颇。

秦军因为连克三国的军队,气势如虹,初始秦赵小规模的战斗,均以秦军的获胜告终。面对这样的局面,廉颇依托有利的地形,采取坚守不出,固守营垒的策略。

而秦军远道而来,虽然开始的时候气势冲天,但是再难以取得战果之后必然会焦躁不堪。而后赵军再伺机而动,以逸待劳。廉颇的算盘打得啪啪响,秦军明知道廉颇的小算盘,但是也无可奈何,毕竟赵军占着完全的地利。

这个时候,秦军想起来一个计策,派人去赵国散播流言,大概就是秦军不怕廉颇,而是怕赵奢的儿子赵括。而赵孝成王耳根子一软,又因为廉颇坚守不出的策略,就一气之下撤了廉颇的职。赵括就这样在秦军的预谋之下上位了。

上位后的赵括果然没有让秦军失望,完全无视秦强赵弱的局面,大开城门要和秦军硬碰硬。此举正得秦军下怀,要知道此时秦军的将领已经换成了六国第一百战将军白起。面对着这样一号人物,别说赵括,就是他爹赵奢来了,也要小心应对。但可惜的是,赵括不是他老爸,在打仗方面除了夸夸其谈,就没什么用处了。

结果就这样一举葬送了四十万赵军,同时也将赵国推进了灭国的田地。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赵国坚持用廉颇,事情是否就会有所改观呢?

很多人以为即使廉颇依旧在,但是面对强大的秦军,也只能望而兴叹。这其实完全是一种误解。秦军是很强大,但是赵军也并不是弱到完全无抗衡的能力。恰恰相反,在当时的六国之中,唯有赵国还有和秦军的一拼之力。毕竟四十万大军,放在何时,都是一股难以忽视的力量。

按照廉颇的战略,避秦军的锋芒,坚守不出,时间一久,秦军军心必然不稳。此时,若是秦军不退兵,那就给予了赵军可乘之机。如果秦军退兵,那么上党之危局可解。所以无论怎么看,赵军都没有守不住的可能。时间掌握在赵军手中,而秦军则是时不我待。哪怕是以进攻见长的白起,面对廉颇的龟壳战术,也只能乖乖退兵的份。

有人说白起的能力很强,强攻依旧可以拿下长平之战的胜利。这么说的人,完全不懂的古代攻城战的艰难。

要知道,赵国明知会惹怒秦国依旧要去接受上党?很简单,这里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而且上党作为一个枢纽般的存在,长期经营,有着强大的城防。王龁为何只是喊战而不是攻城,就是因为他知道攻城的话就那么点兵力,面对着不次于自己的赵军,唯有失败一途。所以对于赵军而言,坚守以待良机是最正确的策略,只是可惜,历史没有假设。

廉颇的资料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廉颇人物形象刻画、廉颇的资料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83666585@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热门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