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 > 纪年法有哪些

纪年法有哪些

  • 2023-06-08 01:58:54

纪年法有哪些?

纪年法有哪些

一、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是古代最常见的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天干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王、癸。地支十二: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

天天干地支是古代的一套特殊计数系统。甲骨文中出土了完整的干支相配表,并广泛使用干支纪日。干支最初被称作“甲子”,如《淮南子·天文》:“数从甲子始,子母相求。”到了东汉,出现了“千支”的名称,即以树木枝干相交错的状态来形容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干支字的来源和意义仍然是一个谜,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就根据小篆掺杂阴阳五行学说对此进行探讨,但屡遭后人诟病。20世纪30年代,有学者认为这是受古巴比伦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近来一些学者则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来寻找线索,认为十天干的产生跟羲和生了10个太阳的神话有关,十二地支则跟常羲生了12个月亮的神话有关。最近也有学者认为其来源都跟古代祭祀有关,但因其产生时代太早,要想穷究其本源,实非易事。

千支纪年法的应用,一般认为是从东汉的《四分历》开始的,迄今未曾间断,使用非常广泛。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卷十九:“孝武崩时,年三十五,则是王戌年生,又在甲子前二岁。”宋张孝祥《楞伽寺》诗:“朱砂峰下楞伽寺,白发僧生乙丑年。”

二、岁星纪年法

岁星是五大行星之一,运行周期为11.8622年,约等于12年。最初人们以为其周期就是标准的12年,而且运行速度均匀,所以他们把岁星的轨道分成12段,每段命一个名称,这就是“十二次”,岁星进入某一次就代表进入某年。十二次的名称是:星纪、玄枵、政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左传》《国语》等文献中保留了这一纪年法,但这一纪年法在东汉以后基本不再使用。

三、岁阴岁阳纪年法

“岁阴”即“太岁”。太岁乃一假想天体,其运动的速度与岁星相同,但方向相反。故太岁与

岁星有一个固定的对应关系,只要知道了岁星的位置,也就知道了太岁星的辰次。《周礼·春

官·冯相氏》:“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序事,以会天位。”贾公彦疏:“太岁在地,与天上岁星相应而行,岁星为阳,右行于天……太岁左行于地。”“太岁”也称“太阴”、“岁阴”,《汉书·天文志》称“太岁”,《史记·天官书》称“岁阴”,《淮南子·天文》称“太阴”。用这一假想的太岁星来纪年的方式就是太岁纪年法人们之所以要抛弃岁星纪年法,改用太岁纪年法,一般认为,这是为了与习惯相一致。

十二辰也把周天12等分,按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的顺序编排,另外,用于表示方向的地支,编排顺序也与十二辰一致。而十二次的编排顺序是子、丑、戌、酉、申、未、午、已、辰、卯、寅与习惯相反。于是人们假想出与岁星相反的太岁,而且规定了不同的起点,以“子”为起点,从而与十二辰一致。古文献中以太岁纪年的用例如《史记·天官书》:“以摄提格岁,岁阴左行在寅,岁星右转居丑。”《汉书·律历志》:“故《汉志》日岁在大棣,名日敦,太岁在午。”

有“太岁头上动土”的俗语,比喻触犯凶恶强暴的人,会招致灾祸,如《水浒传》第三十二回:“那大汉笑道:你这鸟头陀要和我厮打,正是来太岁头上动土。’”《明珠缘》第八回:“道士道:只吃酒罢,莫惹祸,太岁头上可是动得土的?,”因古代术数家认为,不适宜在太岁所在位置,或与太岁相对的位置动土兴建。

东汉王充《论衡·难岁篇》:“移徙法曰:‘徙抵太岁凶,负太岁亦凶。抵太岁名日岁下,负太岁名日岁破,故皆凶也。假令太岁在甲子,天下之人皆不得南北徙,起宅嫁娶亦皆避之。’”迁徙、修建、嫁娶都要避开太岁所在及相对的位置。

“太岁”的位置可根据干支纪年法的地支加以判断,因为太岁与地支地支与方位存在对应关系。如明张国维《吴中水利全书·孙鼎松郡水利志》:“有司日:辛已,太岁位在东南。浙间丁其方位修营动土,历家忌之。”辛已年,太岁在“已”,“已”对应“东南”方。

纪年法有很多种,难以归纳其总数,不过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是公元纪年法。除此之外,还有干支纪年法、天文纪年法、历史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等。另外,还有伊斯兰教纪元、佛教纪元、犹太教纪元以及希腊纪元、日本纪元等。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六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星岁纪年法(包括岁星纪年法、太岁纪年法)、生肖纪年法。

中国从辛亥革命后的次年(1912年)起采用公历月、日,但同时采用中华民国纪年。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元纪年。

纪年法有:

1、公元纪年法:这是我国今天采用、也是世界上通用的纪年方法.

2、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纪年方式之一.最早的记载见于《淮南子·天文训》,但西汉时这种方式还不通行.自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开始干支正式用于纪年.干支纪年在中医古籍中有广泛的应用.

3、年号纪年法:我国古代最初是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纪年,如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等等.

4、民国纪年法:1912年中华民族成立后,定1912年为民国年号.从此又有了民国纪年法.

5、生肖纪年法:十二生肖之说起于东汉,汉前未见记载.生肖可以用来推算一个人的年龄、出生的年份,历史上也使用过生肖纪年法,如元代就有“泰定鼠儿年”(泰定是元泰定帝的年号,鼠儿年即甲子,为公元1324年)的记载.

5、星岁纪年法:战国时代,天文占星家根据天象纪年,有所谓星岁纪年法.星指岁星(即“木星”),岁指太岁(古代天文占星家设想出的假岁星,又叫岁阴、太阴).故有岁星纪年法和太岁纪年法.

主要的纪年法有公元纪年法、封建纪年法、干支纪年法、民国纪年法、年号纪年法、中西复合纪年法。

1、公元纪年法:公元纪年,也称公历纪年或和基督纪年。相传耶稣基督诞生的那一年,即公元元年,是中国西汉平帝元年。

2、封建纪年法:教科书在描述中国历史时,往往用汉文帝统治时期、唐玄宗初年、贞观时期等方法来表述时间概念。这种使用皇帝谥号、庙号和年号的编年方法是封建纪年法或者称为历史纪年法。

3、干支纪年法: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最初是借用了树和树枝的枝干。是个古老的数字,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民国纪年法: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同时决定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于是历史上又出现了所谓的民国历年。这种纪年方法和公历一样,不需要转换。

5、年号纪年法:同封建纪年法的内容一样。

6、中西复合纪年法:将古代编年法与公历结合起来创造的一种新的编年法。比如1644 -1644年基本对应中国元朝的1644 -1644年。复历年便于研究我国的历史。复合日历年不仅可以显示闰月的情况,还可以直观地显示与现在的距离,对我国文化的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纪年方法:

一、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二、年号纪年法

三、干支纪年法

四、年号干支兼用法

五、星岁纪年

1、岁星纪年 2、太岁纪年

六、生肖纪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公元纪年制度,这是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协商决定的。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应采用现代世界大多数国家公用的纪年制度,即用公元为新中国的纪年。

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四项决议的第二项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83666585@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热门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