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从军过吗(李白的人生碰到过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
- 2023-05-01 22:10:57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李白从军过吗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李白从军过吗的知识,包括李白的人生碰到过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李白为什么要走“终南捷径”,而不参加科举
李白为什么要走“终南捷径”,而不参加科举?我认为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科举考试不是唯一入仕的途径二、自己家庭问题三、自身的个性使然
我想在回答李白为什么不参加科举之前,还是先弄清楚什么是“终南捷径”为好。“终南捷径”:出自于《新唐书·卢藏用传》,书中记载:唐武则天时期,文人卢藏用想入仕为官,又没把握,怎么办?就装模作样‘隐居’在皇城根儿不远处的钟南山上,借此得到了很大的名声,终于达到了做官的目的。因此,“终南捷径”指的是追求名利最近的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诗圣杜甫诗《寄李白二十韵》的两句,这首诗是他闻听李白被贬放逐时所写,由此可见,李白在杜甫眼里,才华是多么出众,形象是多么不凡。
既然,李白才华出众,“冠盖满京华”,那么,入仕时李白为什么要走“终南捷径”,而不参加科举?我认为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科举考试不是唯一入仕的途径二、自己家庭问题三、自身的个性来谈谈
一、科举考试不是唯一入仕的途径1、唐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我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始于隋朝,确定于唐代,完善于宋代,因此,唐代的科举制度还不完善,不是严格按照试卷成绩选拔官员,当然,思想活泛有门路的学子们,在参加正式考试前还有运作的可能。
在唐代,有一种说法,叫“干谒名公”,就是想办法让当时有权有名望的人知道自己的才华多么出众,若能得到他们的肯定,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当时,这是很常见的,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中曾经说过:唐以诗文取士,但也看社会上的名声,所以,士子入京应试,也许预先干谒名公,呈现诗文,翼其称誉。就是这个意思。
2、古代文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认知,导致“终南捷径”成为很普遍想现象在唐宋时期的文人中,有一种不成文的认知,就是鄙视敢于说出自己读书就是想做官的人。那些文人常常会掩饰自己苦读诗书的目的,明明想参加科举考试做官,还故意表现出自己不想做官。如果,对自己的才华没有多大把握,会选择‘隐居’生活,这样以来,人们就会说他品行高洁,越发的敬重他,宣扬他,结果是名声远扬,最后,被邀请出来做官,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唐代,以这样入仕的人不在少数,像我们熟知的唐代诗人陈子昂、白居易、王维都是这样出道的。因此,李白选择走“终南捷径”并非什么丢人现眼的事情。
二、自身的个性李白生性豪放,爱广交朋友,游历天下,遍赏祖国大好河山。但是,从他大量的诗歌中看他本人,又充满着矛盾。他想入仕,施展自己的才能抱负,但是,又看不惯官场尔虞我诈的明争暗斗,更要命的是他那刚直不阿的强烈个性,让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因此,他便“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由此可以看出,李白洒脱狂放不羁的个性,他之所以没有参加科举,也许不愿违背自己的意愿,来趋炎附势的写八股文般的诗来应试。
三、自己家庭问题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诗仙”,诗圣杜甫是他的铁粉。关于李白的家庭背景的记载,有一部是李白自认的族叔李阳冰所著的《草堂集序》,书中描述李白:“李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中叶非罪,改名为姓,谪居条支,神龙之初归于蜀。”意思就是李白祖上是陇西成纪人,还是皇亲贵族,但是,不知李白的祖上究竟犯了什么事,要隐姓埋名逃到西域,甚至几代之后回到中原还要潜回,恢复李姓。而且李白的所谓皇室身份也没有得到过承认。
还有一种说法,说是李白的父亲是位商人,而李白对他的身世也是没有明确表示过究竟是怎么回事。所以,李白的身世很神秘。
在唐代,并非所有人都具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在科举制度中,还是有着种种的限制。《唐六典》中规定:刑家之子,工商殊类不预。规定罪人之子和商人之子是严禁参加科考的。意思就是:首先,参加科举的人身世要清白,不能犯过罪,而且祖上要明确,也不能有罪犯,其次,家中从商的学子是不能参加科举的。
李白的家庭背景直到现在都没有个定论,就连他自己都闪烁其词不愿明说,可见他的身世家庭背景或许有难言之隐,而且,他的父亲应该是个商人,所以李白其实是没有资格参与科举的,因此李白只好另辟蹊径,走“终南捷径”以博得那些名公的赏识。
结语:在我看来,李白不只是个浪漫主义的伟大诗人者,他还拥有“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伟大爱国主义情怀。所以,他想入仕,他想以身报国。凭他的才华,中举并非难事,李白为什么要走“终南捷径”,而不参加科举?我认为有三点原因:一、科举考试不是唯一入仕的途径二、自身的个性使然三、自己家庭问题。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家庭背景不清白导致他不能参加科举。
军行古诗李白古诗意思
李白古诗《从军行?其二》意思如下:
身经沙场百战铁甲早已支离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
突进营垒,射杀敌军大将,独自率领残兵杀开重围千骑而归。
原文: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五年级李白写的从军行的故事大概意思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古代文人从军的人有哪些
文人从军,投笔从戎。在古代,有那些文人从军呢?我来列举一二。
班超投笔从戎的最早记载是汉朝的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出使西域,平定叛乱,促进了民族团结,稳定了汉朝的边疆的稳定。
张巡张巡杀妾飨士卒。张巡严格意义上称不上是文人从军,因为他从小博览群书,晓通战阵兵法。不过在安史之乱之前张巡并没有参与多少带兵打仗之事,主要是负责各个地方的治理,政绩突出。后来在安史之乱的时候,张巡最大战绩是死守雎阳,多次打退敌人进攻,虽然兵败被杀(队友不给力),但也拖延了叛军的进军脚步,为安史之乱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洪秀全天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洪这个文人从军与他人不同,别人是为国排忧解难而从军。洪一开始是十分想当文人的,但是文笔太差,从来没有考上过。洪心想,考不上当不了官,我就灭了你,于是浩浩荡荡的太平天国运动就开始了,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不过由于的农民起义的局限性,以失败而告终。
小伙伴们,你们认为还有那些文人弃笔投绒呢?欢迎下方评论。
李白的人生碰到过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
1、李白早年
李白的祖籍是陇西成纪(在现在甘肃秦安东)。他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位于今日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据《新唐书》记载其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皓)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实际上同宗。
幼年时期,李白和他的父亲李客迁居到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他在青年时期开始在中国各地游历。其后李白曾经在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供奉翰林。但是他桀骜不驯的性格决定了他不能够为权贵所容,所以仅仅不到两年他就离开了长安。
2、李白中年
后来他在洛阳和中国唐朝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甫相识,并且成为了好友。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在756年12月,李白为了平复叛乱,曾经应邀作为永王的幕僚。永王触怒唐肃宗被杀后,李白也获罪入狱。不久以后,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时他已经59岁。
3、李白晚年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带漂泊。在他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领大军讨伐安史叛军,于是他北上准备追随李光弼从军杀敌,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当时在当涂(今属安徽)当县令的李阳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于寓所,终年62岁。
4、李白作品
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他的诗歌创作涉及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而且在不少题材上都有名作出现。他所钟好的体裁主要是古体诗,包括古风和乐府诗,但他在近体诗体裁如律诗、绝句中往往也有绝唱留存。在唐代尚未普及的词,有两首被认为是李白的作品,即被南宋人黄升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菩萨蛮》与《忆秦娥》。也有少数人怀疑它们不是李白所作。
拓展资料: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好了,关于李白从军过吗和李白的人生碰到过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83666585@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