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47战斗机 求问现代战斗机机翼如何区分

  • 2023-05-01 22:09:57

苏47战斗机 求问现代战斗机机翼如何区分

大家好,关于苏47战斗机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求问现代战斗机机翼如何区分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苏57的能力到底怎么样
  2. 苏57发动机前面的那个什么雷达屏蔽装置到底能起多大作用
  3. 求问现代战斗机机翼如何区分
  4. 米格21这架战斗机怎么样
  5. 苏系战机和美系战机本质上区别在哪里

苏57的能力到底怎么样

黑猩猩进化失败,把自己搞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脾气还贼大,是我最讨厌的动物。

苏57就是兵器界的黑猩猩。

苏57最大的问题并不是不能隐身,而是它四不像,在走西方隐身路线失败的同时,又没把握住俄罗斯原有优势。不但模仿别人不成功,还丢了自己可贵的东西。

苏联当年在科技方面不如美国,但能做到和美国分庭抗礼。他很多地方不是靠技术解决,而是靠思路解决,技术不行智商弥补。苏联人往往都是抓住自己的强项,并发展到极致。美国靠的是方方面面的均衡。苏联整体实力不如美国,他就玩命发展核弹。海军整体弱,就搞3倍音速的反舰导弹。AK47是典型的例子,通过思路,用简单的零件做出一代神枪。米格25、米格31,不锈钢的飞机能做到3倍音速......都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坚持发展自己最擅长的东西。

所以当年苏联的武器有着鲜明自身风格,并完全不虚美国。

苏57则是严重不纯,没能继承苏联精髓也没能抓到美国的精髓。

这块先放一下,再看苏57第二个问题:作战半径。

隐身还不是大问题,苏57的作战半径太要命了。这架飞机不大,中型机,和F22差不多。

但它太扁了!

以至于以前大家都不清楚它武器装哪。因为太扁,怀疑它没有内置弹仓。后来苏57展示了,有弹仓。这又产生了新问题:油装哪?燃油和弹药都装在机体内,而苏57的机体那么薄,机身内部空间非常小。有内置弹仓,弹是能装了,但也极大的挤压了内部燃油空间。

机体非常薄,内部空间小,再去掉内置弹仓的空间,留给燃油的空间肯定是相当可怜的。这会直接影响苏57的作战半径。

F22由于有内置弹仓,挤压燃油空间,导致作战半径不到800公里。但它设计的比较均衡,大小和苏57差不多,比苏57“厚实”,内部空间比苏57大。苏57机体那么薄,载油肯定要低于F22,它的作战半径绝对不会超过700公里,600公里差不多。这是什么水平呢?

F15、苏27、苏30、歼16、歼20这些战机的作战半径都是1200公里以上。

F35、F16、歼10也都能达到1000公里。

之前我说歼31作战半径小,有人说歼31和F16差不多大小,F16作战半径1000公里,歼31也能……

F16是非隐身战机,弹药挂在外面,不和燃油抢空间。歼31内置弹仓,弹药装在机身里面,抢燃油空间,必然导致少装很多油。其次歼31是双发战机,F16是单发战机。两台发动机肯定比一台发动机占更多的空间,又挤压掉一部分。两台发动机的重量高于一台发动机,导致死重增加,飞行过程中需要消耗更多的燃油。两台发动机需要燃烧更多的油料,消耗又大。里外加起来,虽然都是中型机,歼31的作战半径打个6折是最低最低的。

苏57一样的道理。

歼31、苏57的作战半径和米格29完全在一个水平线。根据这些年的披露,F22号称800公里的作战半径都有很大的广告嫌疑,苏57、歼31的作战半径肯定小的惊人。

这类600公里作战半径的战机从自己家机场起飞,飞到边境,得赶紧返航。

而歼20、歼16这些重型机可以从国内起飞,一直飞到日本,完全覆盖印度首都,可以在上空盘旋几圈。沿着自己的海岸线、国境线可以巡逻上千公里的空域,能直达南海。俄罗斯需要巡逻的空间更大。所以俄罗斯一直用米格31、苏27这些大飞机进行国土防空。换了苏57,两架才能顶一架。这种腿短的飞机想主动出击,打到敌人家里,根本不可能,因为只能飞到自己家边境。防守同样吃力。

歼31小,苏57扁,这又导致一个严重问题:火力不足。都没有侧弹仓,都只能内置4枚空对空导弹。

火力不足+作战半径短,这类飞机只能是飞到一定距离,立即发射导弹、赶紧撤退。如果敌机离的远一点,晚来一会,在空中多纠缠一会,多来几架敌机,遇到突发事件,都非常难处理。歼20这类的大飞机可以在某空域潜伏1个小时,苏57、歼31绝对没这能力。至于长途奔袭、打击千里之外的敌人,更是想都不要想。

苏57体积摆在这,非常扁非常薄的机体有目共睹,然后还得再减掉弹仓空间,剩下装燃油的空间必然很小很小,弹仓只能装4枚弹也是公开的。所以它的作战半径小和火力不足,不是技术问题,是智商问题,摆在明面的东西,掰手指头都能算出来。歼31虽然比苏57匀称很多,但它比苏57小了整整一圈,结果都是一样。

作战半径小、火力不足属于先天缺陷,打不到人,打人不疼,其他技术再先进也无法弥补。经常有人说苏57发动机如何如何,安了多少雷达,这都谈不上,没有用。这种飞机只能是飞出去几百公里,打一下,赶紧撤。轮不到它用发动机飞出花哨的操作,再和敌机纠缠几圈,油太少。像歼20、歼16这类飞机,大航程、大载弹量,先保证能打到人,打疼人,然后再谈别的。东风导弹支援一下、电磁干扰一下、使用一些计谋策略......能有办法打。苏57、歼31小短腿,打不到人,没法帮忙。

第四个严重问题才能轮到隐身。

关于苏57隐身的问题很多人讲,咱也不多说了。这款飞机充其量、往高了说:35%隐身。隐身指的是低可探测。其他飞机200公里能发现,隐身飞机估计30公里才能发现。苏57拍扁了一些,就算有点用,进气口安了信号抑制装置,也能有点用。比较乐观的估计,可探测距离比超级大黄蜂、F16低一些:130公里。

大体是这么个意思,比不隐身战机强点,和纯隐身战机没法比,达不到半隐身。

然后回到开始说的。

俄国人在飞机设计上原本有自己的强项,譬如米格31的3倍音速3万米高空,苏35的机动能力,以及比较大的航程、大载弹量。但他抛弃了自己的强项去走美国的路搞隐身。结果苏57隐身非常差,没模仿到位,同时,自己以前的高空高速、高机动能力、大航程、大载弹量也全丢了。速度一般、机动能力一般、航程很短、火力还弱,这么大的代价换来个35%隐身,非常不划算。

如果苏57能真正隐身也行,问题是它不怎么隐身。这样一来就不如不搞了。依旧不隐身,俄罗斯继续走自己的路,搞升级版米格31,做个提升,比3倍音速还快,比3万米还高。或者继续走苏35的路线,把机动能力发挥到极致,更灵活。再加上飞的远、火力足,怎么都比苏57强。

比苏35更灵活,面对隐身机也很危险,但总比苏57既不怎么隐身也不怎么灵活强,一点。要是走米格31的路线,没什么机动能力,也不隐身,但就是快,甚至能达到4-5倍音速,还是有希望和隐身机一搏的。打一下就跑,导弹都不一定能追上。

干什么事总得抓住一头,苏57是既没抓住别人的又丢了自己的。歼31和它定位很像,也是先天缺陷,但歼31好歹隐身设计是可以的,总算能抓住点东西。

看苏57的外观,明显是想走F22的路线,机体大小都差不多。但模仿的非常不成功,还失去了自己原本有的特点。

再看歼20,刚好和它相反。歼20是模仿F22还是F35?都是,但也都不是。一方面,中国也走了美国隐身的路线,但是,又没完全走美国的路,而是加进来大量中国自己的因素。歼20和F22、F35比,看着有点像又不太像,因为歼20比它们大的多。大,就是中国因素。

中国的领土领海面积大,需要战机巡逻的战线非常漫长,小飞机不行。中国的主力战机一定是大飞机。大飞机留空时间更长,可以控制更大的空域。主动出击的话,打的也更远。F22再好,它也不适合中国国情,腿短。歼20、歼16作战半径1200公里,控制的是多大面积?F22不到800公里,控制的是多大面积?600架歼20控制的区域换成F22最低得900架。主动出击的话,歼20能打1200公里之外的目标,F22能打800公里之内的目标,这就是多少架也弥补不了的问题了。

歼31、苏57更别提了。

在沿海对抗,歼20根本不虚F22,区域太大,在空中多转几圈,F22就没油了。F22从日本基地起飞,飞不到中国沿海,只能在中间绕一下,立即回去。而歼20能覆盖到整个日本。这就是腿长和腿短的区别。

歼20是在走美国隐身路线的同时又保留了自己的东西。而且是在吸收了别人优点的前提下又保证了自己的特殊需求。苏57则是既没学会别人的又丢了自己的。

如果俄罗斯在隐身设计不成熟的情况下,放弃这条路,继续走自己熟悉的路,并提高水平,可以做出速度更快、飞的更高或者机动性能更好的飞机,同时保留大作战半径、大载弹量。这样的飞机虽然不隐身,但配合地面远程境界雷达是可以打的。防御作战,地面远程境界雷达可以替飞机发现空中的敌人包括隐身飞机,然后指引飞机攻击或者撤离。地面雷达发现有敌人隐身机向自己家战斗机发射导弹,可以预警,战斗机完全可以开加力或者凭借高机动能力撤走,毕竟和导弹之间隔着一二白公里的距离。进攻作战也可以凭借高速,快速冲过去,发射完导弹再高速撤出,不和敌机纠缠。都有办法解决。结果这个苏57是隐身不行、速度不行、高度不行、机动能力不行、作战半径不行、火力不行,简单的讲就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全耽误了。

过去苏联坚持走自己的路,往往都是用一堆不先进的零件组装出来一款很先进的武器。现在俄罗斯丢了祖传手艺,走别人的路,苏57,用一堆本来就不太先进的零件组装出一款更不先进的战斗机。

歼20既像美国战机,隐身,也像中国战机,大、鸭翼。苏57呢?像苏俄战机吗?不像。像美国战机吗?其实也不像。

苏57、歼31和米格29是一类:前线战斗机。他们的搭档是坦克部队。下面坦克部队打仗,上面苏57、歼31、米格29盘旋,保护地面部队,不让敌人的飞机轰炸,是这么个定位。这也是苏俄的传统打法。而歼31作为沈飞的产品,刚好又是苏俄的衣钵传人。

但这样一来事情更狗血了,因为这是一种落后过时的打法。苏57是既没抓住别人的优点,又没保留出自己的优点,但它抓住了自己的缺点。

现在都讲究空军致胜。歼16、歼20、F15、F35......这些飞机航程大、火力猛、打的准,可以在空中直接打残敌人,然后轻型陆军进场收拾残局。中美都在走这个路线。以色列是典型的例子,这些年一直在用战机主动进攻,远程突袭,打击对手。而苏霍伊的设计师还抱着冷战思维:坦克和飞机一体,从地面推过去。缺点很明显,飞机速度快,几十分钟就打到了一两千公里之外的敌人。不受地形影响,直接飞过去。苏57+T90坦克从地面过去,一天前进几十公里,遇见江河、山地丘陵、沼泽沙漠还得绕过去、停下来,这年头这么打仗,黄花菜都凉了。

俄国是传统的大陆国家,是传统的大陆军。靠陆军赢了一战、二战,特别是苏联坦克在二战时期取得了辉煌战绩。冷战结束以后,苏联也是几万辆坦克装甲车部署在欧洲和中苏边境,天上上万架腿短的前线战斗机米格21、米格29掩护。风头一时无两。陆军、坦克是苏俄的核心力量,空军、海军都属于从属位置。从根上讲,现在的俄罗斯依旧是继承了以前的大陆军主义,依旧痴迷于地面突击,所以他们才搞了苏57这种飞机,还走米格21、米格29的老路,用来配合坦克作战,战斗机是地面部队的附属。

配合地面部队打仗,一天推进几十公里,所以苏霍伊的设计师才设计了作战半径这么小的苏57,确实够用了,火力弱也能将就,问题是这样的定位、战术、打法,明显是落后了。再加上不怎么隐身。

美国的F35准备买2500架-3000架。再加上几千架F15、F16、F/A18、F22。他搞全球霸权需要这么多的战斗机。中俄维护自己家门口的事情不需要这么多,但对主力战机的需求,正常数量是1500架,不然这么大的国家绝对不够用。

国力弱的时候可以再减一些,譬如800-1000架。

中国在90年代最穷的时候买成品以及生产线,总计打算装备200架苏27,后来又买了100架苏30。这是底线,再穷再穷也得来300架。好在现在这个底线归俄罗斯了。

真相中了,真是好飞机,美国最低要买2000架,中国最低要买800架,俄罗斯最低也得买300架。

通过数据能看出真相。

苏57要真是好飞机,俄罗斯要是真有信心,最低要买300架。现在他订货70多架,所以还要等后续,看看俄罗斯未来总共会买多少。如果只是买这一批,或者再来一批,100多架,以后就没了,那是他们自己也没相中,只不过是为了养活设计单位和军工企业,让他们有点事干。如果超过300架,估计是有点绝活,俄罗斯人自己有信心,但可能性非常低。

这几年也经常有人说歼20太贵,不可能生产太多,顶多200架。如果真的是这样,不超过200架,那事儿就大了......这个可能也几乎没有。92年中国采购苏27总计花费200亿美元,连成品机带生产线,以及后续的设备。28年,美元数值最低涨了15倍,也就是贬值了15倍。换成现在相当于3000亿,美元。歼20就算1亿美元1架,能买多少?1亿美元1架太贵,买不起?拿出当年买苏27战斗机三分之一的成本还能买1000架呢。如果歼20只买200架,只能是一个原因:自己没相中。

是不是麻烦大了?

而F22美国只买了180多架,也是因为没相中。因为太强大,所以要停产......1.5亿美元1架,美国人都买不起,得什么脑袋能信这鬼话?

这些飞机行不行,真行假行,咱们等以后看量就可以了,最简单还很准。毕竟中美俄的部队是权威,他们会下最准确的决定。我们根据购买数量,也能推断出部队对战机的评价,行还是不行。F35美国要买2500-3000架,这是真行。歼20要是真行,最低也得买800架。苏57要是真行,最低最低:300架。不够这个数,就是部队自己都认为不行。

苏57发动机前面的那个什么雷达屏蔽装置到底能起多大作用

苏57战斗机作为俄罗斯性能最先进的隐身战斗机,其性能还是非常出色的。相比于美国的F22和F35,苏57更为重视超机动性和超视距作战能力,对于隐身性能的重视要相对逊色一些。这也让外界对苏57的隐身能力存在一定的质疑,特别是苏57的进气道设计,其并没有采用隐身战机广泛采用的S型进气道,而是采用了在进气道内布置雷达屏蔽装置的方式。实际上,苏57采用这样的设计主要与其设计思路有关,而采用了雷达屏蔽装置后,其整体的隐身性能还是不错的。

(苏57战斗机)

隐身战机之所以使用S型进气道,主要是为了降低发动机风扇叶片的雷达反射信号。由于发动机的风扇叶片具有较强的雷达反射信号,因此是非常强大的雷达发射源。而且由于发动机风扇叶片会高速旋转,因而不能采用普通的隐身设计,这也导致S型进气道的出现。所谓S型进气道,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改变进气道的形状来隐藏发动机的雷达叶片,以降低发动机叶片的雷达反射,来提升战机的隐身能力。S型进气道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提升战机的隐身能力,但存在较大的技术难度。首先,就是对进气道的材料要求较高,需要较强的结构强度,还要具备良好的雷达吸波能力,因而通常采用的是高性能的复合材料。其次,就是S型进气道对空气动力学设计的要求较高。由于S型进气道的结构复杂,其对进气能力和空气流场的变化影响较大,因而如果设计不好肯定会影响进气道的进气效率,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性能,这会影响战机的飞行性能。

(S型进气道设计)

对于苏57来说,其在设计上继承了苏27系列的中央升力体设计,在性能上比较强调超机动性能。其在进气道设计方面,由于机体中央需要留出升力体隧道和主武器舱,使得苏57并不能使用横向的S型进气道,否则会影响整体的气动能力和武器舱布置。因此,苏57采用了纵向S型进气道设计,其横向也有一定的S型角度设计。不过,其发动机叶片依旧没有得到完全的遮挡。正因如此,苏57采用了进气道雷达屏蔽装置来降低叶片的雷达反射信号。

(苏57采用了中央升力体设计,机体中央需要留出升力体隧道和主武器舱)

苏57采用了进气道雷达屏蔽装置后,其在性能方面有了一定的提升。一方面,苏57可以保持良好的进气效率,避免苏57发动机性能的下降。这就使得苏57可以获得良好的机动能力,这也是苏57比较看重的性能指标。另一方面,苏57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的隐身能力。由于苏57在整体设计上并未将隐身能力作为首要的设计指标,其隐身能力相比于F22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结合苏57的中央升力体设计,如果不提升进气道的隐身能力,无疑将会进一步降低苏57的隐身能力。而采用了进气道雷达屏蔽装置,苏57的隐身能力显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对于苏57隐身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苏57的进气道设计不能完全遮挡发动机叶片)

其实,苏57的这种进气道雷达屏蔽装置设计并非其所首创。像美军的F/A-18E/F就采用了这样的设计,其纵向S型进气道同样不能有效遮挡发动机叶片,因而采用了进气道雷达屏蔽装置。而当年的YF-23也同样采用了这样的设计,其进气道也为将发动机叶片完全遮挡,但采用先进的进气道雷达屏蔽装置后,YF-23的隐身能力还要强于F22。其实,俄罗斯曾在苏47的身上进行过S型进气道设计,但由于苏57的设计理念强调机动性,因而采用进气道雷达屏蔽装置也就成为提升苏57隐身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YF-23战斗机)

综合来看,苏57的进气道雷达屏蔽装置非常适合其强调超机动性的设计。而采用进气道雷达屏蔽装置对于采用纵向S型进气道的战机也是非常有用的,可以有效弥补发动机叶片遮挡不全而造成的雷达反射面积增大。对于提升苏57的隐身能力有着重要的提升作用。

求问现代战斗机机翼如何区分

机翼是飞机飞行升力的主要来源,没有机翼就像是鸟儿没有了翅膀,汽车没有了车轮,因此,机翼是飞机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件。机翼的作用是产生升力,降低阻力,机翼也是飞机上升下降、左右运动的重要操纵面,机翼参与操控,并且利用机翼储备燃油,战斗机更是利用机翼来携带武器弹药,所以,机翼是战斗机的重要结构。现在战斗机的机翼类型很多,综合而言有以下几种;

平直翼

平直翼结构的战斗机主要是早期使用,现在的大型螺旋桨运输机也多使用平直翼,平直翼是一个概括,通常前后掠角小于20度的都属于平直翼的范畴。例如,平面形状的矩形翼、梯形或半椭圆形机翼。平直翼布局的战斗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成为一个主流。平直翼战斗机的结构简单设计制造容易,平直翼布局的机翼升力效率较高,缺点是飞行阻力大,通常的亚音速飞机上都采用平直翼。平直翼布局的战斗机不适合超音速飞行,速度高时对机翼结构影响非常大,由于本身就是大阻力特点,因此,超音速飞行中机翼容易被折断,并且降低机翼舵效,现在的超超音速战斗机已经不采用平直翼布局了。

后掠翼

后掠翼战斗机从1948年左右开始应用。特征是机翼向后倾斜,倾斜角度比较大,机翼面通常为长条状。后掠翼布局的战斗机是速度需要而催生出来的一个应对措施,主要是解决平直翼布局的战斗机在高亚音速、超音速飞行中的机翼舵效以及升力要求和结构强度的问题。超音速飞行时战斗机面对激波效应,所谓的激波就是战斗机前部机头位置会因为飞机速度大于空气扩散速度而形成空气叠加现象,这也是平直翼被折断的原因。后掠翼等于是通过改变机翼后掠角躲过了机头激波效应(参见下图)。后掠翼的气动特点是增加机翼临界马赫数,防止激波效应冲击机翼,推迟激波的到来,另外就是能够减少超音速飞行时机翼产生的飞机阻力。简单讲就是利用机头去冲破空气叠加层,突破音障,实现超音速飞行。后掠翼的诞生解决了战斗机超音速飞行中平直翼带来的巨大阻力,和结构强度不足的难题,是战斗机机翼的一个革命性的成果,为后来战斗机的机翼变革起到了借鉴作用。后掠翼最大的优点就是提高了升力,以及适合超音速飞行。

三角翼

三角机翼是为了平衡平直翼和后掠翼而出现的。后掠翼虽然解决了超音速飞行中的阻力问题,提高了升力,但缺点也是共同存在,最主要就是低速性能不好,低速飞行时空速相对减小,容易出现失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上世纪60年出现了实用性的三角翼布局的战斗机。三角翼前面的翼面结构属于后掠翼,后缘翼面结构属于平直翼布局。特点是重量轻,结构简单,强度高,机翼面积大,低速升力系数好。三角翼布局的战斗机超音速阻力小、结构强度高、超音速飞机时机翼重心后移量小。三角翼布局的战斗机也被喻为超音速飞行布局的典型机翼特征。三角翼布局的战斗机缺点是低速飞行时机动舵效和操控性能不理想,特别是在对地攻击时,起降时也是如此,经过改革操控性能解决了一定问题但油耗高。三角翼布局的战斗机主要是高空高速飞行特征好。三角翼布局的战斗机有数个变形,无尾三角翼布局、有尾三角翼布局、鸭翼三角翼布局等等。

可变后掠翼

可变后掠翼简单讲就是解决三角翼布局的战斗机低空低速飞行性能不理想的问题,搞来搞去也没有一个好办法,于是就采取了一个笨办法,通过改变机翼的角度让战斗机有两种飞行功能。一个是低速低空飞行时使用平直翼效应,一个是超音速飞行时使用后掠翼的飞行效应。大概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现,通过在机翼上加装一个能够改变机翼角度的旋转轴来实现机翼角度的变化。超音速飞行时机翼后掠,低空低速以及起飞降落时就使用平直翼状态,另外,巡航时也使用平直翼状态,这样省油。变后掠翼的理念并不复杂,想法很简单,但是飞机的研制者可是费了脑筋。现在已经不采用这样的布局了。主要缺点是操纵复杂,结构重量增加,维护保养费时费力。

前掠翼

前掠翼的机翼布局还真的不是现在的事,早在上世纪二战时期就有人琢磨了,甚至飞机出现后就开始构思,德国就有飞行的前掠翼飞机,因为后来技术跟不上发展需要,二战后就没人再搞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美苏又开始了前掠翼飞机的研制,美国搞出了X29实验性的战斗机(1984年)并且成功试飞。俄罗斯也搞出了一款名为“金雕”的苏-47战斗机,都实现了首飞。后来又都把精力放在隐身战斗机的研发,前掠翼布局的战斗机也就没人在吭声了,至于是不是还在搞,他们不说,咱们也不便去问,估计是不搞了。

飞翼

飞翼布局的战斗机目前来说无人机是有了,有人的战斗机并没有出现,飞机布局的飞机主要是美国的B-2隐身轰炸机,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飞翼布局的飞机特征是机身与机翼融为一体。优点是能够实现隐身特征,并且载重量大,外形构造简单。缺点比优点还多,操纵与控性能不是一般的差,而是太差了,不能进行激烈的机动。所以,战斗机上没有采用,无人机只所以能采用是因为,控制飞翼布局的战斗机超出了人能控制的范围,别看美国的B-2是有人驾驶,那也得四平八稳的飞行,不能像无人机那么闹腾,否则非掉下来不可。

梯形翼

梯形翼是技术进步的体现,主要特点是不再依靠后掠角来减少空气阻力,梯形翼机翼前缘后掠角并不大,整个机翼类似于平直翼布局。关于梯形翼布局的战斗机和后掠翼或者是三角翼优劣性的问题是有争议的,不管怎么说好用就可以了。总体而言,梯形翼布局的战斗机比较少,美国的F-18战斗机属于梯形翼,老一点的还有F-5、F-104等。目前大多数的战斗机机翼结构都类似于梯形翼和三角翼之间。

除了上述机翼平面类型,还有一个不同点,就是机翼在战斗机上的安装布局形式;

上单翼布局

上单翼为就是机翼安装在飞机机体上面,等于是把飞机给吊起来了。优点是飞机稳定性能好,能够适应野战机场和恶劣环境下的使用。大型的军用运输机通常都采取这样的机翼布局。上单翼布局整个机翼好加工,结构强度高,受飞机机体的空气气流影响小,具备良好的翼身融合优势。

下单翼布局

下单翼的机翼在机身下面,过去的战斗机基本都是这样的布局,现在的民航客机也是这样的布局。优点是起降性能好,有利于起落架的布置,结构简单,下单翼阻力最大。

中单翼布局

现在的战斗机表面看多是中单翼布局,其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单翼而是采用了翼身融合设计,单纯的中单翼布局的战斗机基本没有了。

鸭翼布局

鸭翼也就是前翼,或者是前置翼,鸭翼其实就是把水平尾翼布置在了前面。不论是鸭翼还是尾翼都是以飞机重心为点起到上下机动的舵面作用。现在也有鸭翼和尾翼并存的三翼面布置的战斗机。鸭翼的优点是利用鸭翼所产生的涡流提高主翼的升力效率,提高失速攻角,能够有效弥补战斗机动力不足的问题。采用鸭翼的目的可以说是解决发动机推力不够用的一个妙招,缺点是操控性能复杂,需要技术支撑,所有战斗机中,鸭翼布局的战斗机最复杂,但最能提高发动机动力不足时的飞行速度。

以上是兔哥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米格21这架战斗机怎么样

米格-21怎么样啊,印度装备过上千架,应该最有发言权,曾经1971,一次击落过4架巴基斯坦空军F-104,一时震惊西方世界。不过,中国歼-7一出,印度的飞机就不灵了,追着印度装备得法制幻影2000跑,不但如此,现在印度的米格-21,开启坠机模式,不停地往下掉,掉得飞行员们心惊肉跳,称为“飞行棺材”,那些失事的飞行员家属们,一怒之下要状告米格公司,这可真是一件世上的稀罕事。而在2018,关于米格-21的新闻还有两件,一件是我国空军隆重纪念歼-7一名飞行员安全飞行了5000小时,另一件是美国《国家利益》杂志评出世上5款最佳战机,米格-21位居其中之一,并提到说,中国成飞歼-7。歼-7仿制的就是米格-21,不但我们装备了上千架,还大量出口,为自己赢得了赞誉,以为值得好好说说。

▲盖棺论定。“战斗机界的AK47”,到2013年还有52个国家在使用,疯狂打造了1.3万之多,《国家利益》给定的评语是,便宜,可靠,速度快,机动性强,维护方便。得,这还是战机设计理想的境界么?2个马赫的最高速度,最大航程1225公里,实用升限17800米,爬升率每秒225米,这些指标,可以拿来对比一下当今战机,不算低。首战越南,打得F-4“鬼怪”满地找牙,为此美军建立了一所战斗机学校,专门来研究打“鱼窝”的战术,从中国买回去20多架歼-7,这是我国战斗机第一次向美国出口,可能多少人想不到,我们还曾向美国出口过战斗机。美国人为了对付歼-7,特地研制出F-16,说白了吧,F-16正是为米格-21而生的,在战斗机学校,折腾了很久,这才有了电影《壮志凌云》,相信网友们大都看过,不会陌生。原来,米格-21有着极大的光荣。

▲米格-21的光荣。在中国米格-21有4种,歼-7,歼-8,“枭龙”和“山鹰”,每款尽有故事,前二者一度成为空军主力,后二者,不过才开始装备,尤其“枭龙”,开启了实战,大量外销正会纷至沓来。“山鹰”也有出口,主要供自家使用。这四种型号,与米格-21,零件基本可通用,凡装备米格-21的国家,再装备“枭龙”和“山鹰”者,不会缺少零配件。米格-21早没了,中国接过了这面大旗,在尽情挥着,再持续50年没有问题。有意思的是,同样拥有米格-21生产线的印度,使用几十年过去,现在正为配件发愁,不愿从中国直接进口,而从第三方购买了歼-7零配件,以供米格-21替换使用,结果修一架,掉一架,心里也是急,脱口而出道,这都怪中国零件不成,呵呵,原来印度不好意思直接上门求购,偷摸地买了去,砸了锅。砸锅,哪里是中国零配件的原因呀,到本世纪初,中国歼-7犹在出口,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冰火两重天。中印二国同样装备米格-21也多年,为何中国成就了一番事业,而印度却连连坠毁,犹在为没有零配件着急呢?这个事还得从二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说起,我们当年不折腾歼-7,无机堪用,一再改进,以致于都弄成了准三代,后期出口的座舱都开始了玻璃化,我们再进一步就不难,直接改成三代,嘿,这“枭龙”上阵,满满威风,传说打下了苏-30,了不得,真要是这样的话,今后得有多少国家起早贪黑,来成飞门前去排队呀,成飞买不着的,可以到巴基斯坦去购买,在那里,我们同样架设了一条生产线。而观之印度,自与我们大不同,想买谁的都可以,这真是冰火两重天啊。我们没得买,将米格-21吃深吃透,改出的飞机,莫说妈妈不认识,进得家门,居然威风不输它的后世子孙们,实在可敬得很哪。

苏系战机和美系战机本质上区别在哪里

这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其实,在第一代喷气机时期,苏系战机和美系战机区别不太大,两者几乎系出同源,都是在二战德国喷气机技术的基础上发挥出来的。所以,冷战初期,什么苏系、美系的,技术上都差不多。

比如,当年曾经在朝鲜战场上打了“平手”的米格-15和F-86,各方面都非常接近,甚至光看外形特征,长得就跟双胞胎似的(下图)。

到了二代喷气机时期,苏系和美系的区别开始愈发明显了。

苏系战机发动机劲大、火猛,更加偏重于高空高速和空战;

此外,跟地面装甲武器的思路一样,都是讲究高产量、大消耗、维护方便,皮实。不太考虑发动机寿命,反正量大,生产成本低,使劲糟呗。

而此时,美系战机则关注于多用途作战、远程交战、电子压制性能等方面,飞机寿命比苏制战机要长的多,研发方向相对偏重于综合性能。这种思路,虽然短期内可能显得弱些,但其实更有后劲和发挥的余地

这一时期,在越南战场上,发动劲大、火力凶猛的苏系战机,曾经给美系战机带来过困扰和重创。

到了三代喷气机时期,两者的区别就更鲜明了。配合着升级后的战术,美军机的后劲优势开始秒杀苏系战机。

此时,美系战机为了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充分利用预警机、电子战和远程、中远程空空导弹,尽量避开近战格斗;

苏系战机虽然火猛,劲大,但精准性和系统化方面已经开始落后,有劲也使不出来。

比如,两伊战争中,伊拉克的米格对峙伊朗的F-14,显得很费劲。

还有著名的贝卡谷地之战,充分证明了电子战在战争中的关键角色。飞机性能再强大,也得搭配着系统化的作战数据链,否则处处都可能是陷阱和埋伏。

当年,贝卡谷地的“萨姆―6”防空导弹阵地被以色列导弹袭击后,叙利亚空军紧急从国内派出了60余架苏式米格-21、米格-23前往增援。然而,叙境内的战机刚起飞,就被以色列的E-2C预警机捕获并被诱至指定地点,叙以双方150余架飞机进行了一场空战。由于以军的F-15和F-16战机都配备了先进的电子对抗系统,在空战中无一损失,而叙军则挂掉了29架米格。

第二天上午,以空军用同样的办法对叙军发起了进攻,叙利空军52架飞机和7个导弹连无一幸免,而以军再次全身而退。此番较量,可谓震惊世界。

很显然,苏制战机主打的高空高速,火力猛的特色,在开始信息化的美系战机前,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发挥作用的机会。

到了四代机时期,苏/俄战机吸取了教训,也开始往信息化、系统化和人机交互方向使劲,非常重注与预警机的配合。

俄系的四代机跟美国的四代机比,设计思路比较相似,只是由于缺钱的缘故,各方面做的不算太到位。

四代机主要活跃于冷战后。但此时,俄美两国战机的较量多发生在军事演习之和地区冲突中,实战中相遇的几率比起前面那半个世纪,要低得多。在仅有的几次正面交锋中,比如,南联盟战争和本世纪的中东战场上,面对西方大规模的电子压制和预警机的支持,貌似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不过,单说飞机性能的话,俄系四代机的大推力发动机虽然速度快,机动性好,但电子飞控技术上还是落后于美系战机。

在三代机和四代机上,我们还可以观察到,俄美战机的一个明显区别——美系战机很多为单发布局,但苏/俄系战机一直坚持两个发动机的设计。

(苏-27就是双发战机中的典型设计)

很显然,这跟两国的战术思路和实际国情有关。

俄罗斯地域辽阔,也对飞机的巡航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不同于美军的高低搭配掺和着用的习惯,比如F-15和F-16的混搭。苏/俄系战机主要是“职能区分”,他们看到,在格斗中,重型双发战斗机可以很好的压制单发战机,于是,非常用心的把三四代价都设计成了双发。

此外,这也符合毛熊暴力美学的风格,人家的民族性格就是追求大,大,大......

到了当今的五代机时期,相对于F-22和F-35,关于苏-57的隐身性能,至今有很多争议,搞得外界一直怀疑它可能不是一款真正的五代机。苏-57曾经多次被瞧见外挂粗犷的外挂导弹,还有从正面就能看到涡轮发动机的风扇叶片,那雷达电磁波的反射效果,估计也杠杠的...

不过,后续苏-57升级了发动机,蒙皮涂装也改进了许多。据说,改造后的苏-57,机动性非常理想,还有那个涂装,不但有很好的隐身功能,甚至自带了“防晒”作用呢。

为了塑造苏-57的正面形象,去年俄罗斯曾经下本儿拍了一部纪录片——《从T-50到苏57》。片中,苏-57现任总设计师米哈伊尔·斯特列茨对中美俄三国五代机性能进行了评价,镜头前非常自信的表示——“世界上符合五代机所有特征的只有苏-57,美系战机根本达不到俄罗斯的标准......苏-57在所有能力上都超过美国战斗机。

最后,还意味深长的说——苏-57编号的含义就是22+35=57,指——F-22+F-35的性能之和等于苏57.....”,呵呵

其实,各国飞机性能的异同,也跟其预想的制胜模式和作战理念有关。比如,中国想中远程干掉对手;而美国则是讲究隐身逼近,搞外科手术式的打击;毛熊这边呢,偏机动,要求个大,发动机禁得起折腾,能量产,续航能力强。

所以,总体上看,相对于苏系,美系飞机的技术水平还是要领先一些。苏/俄系战机的性能特点,除了缺钱外,也形象的反应了苏联/俄罗斯自身的作战需求和民族性格。

好了,关于苏47战斗机和求问现代战斗机机翼如何区分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83666585@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热门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