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之死(张居正与严嵩谁早)

  • 2023-05-01 18:51:30

张居正之死(张居正与严嵩谁早)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张居正之死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张居正与严嵩谁早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张居正的改革持续下去能拯救明朝吗
  2. 张居正与严嵩谁早
  3. 张居正和海瑞的区别有哪些
  4. 从明朝国家角度,海瑞和张居正哪个贡献大
  5. 张居正是个大贪官吗

张居正的改革持续下去能拯救明朝吗

张居正于隆庆六年(1572)在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太监冯保的支持下成为内阁首辅。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年隆庆驾崩,年仅10岁的朱翊钧不得不成为了皇帝,也就是说那时候起他成为了大明帝国的实际掌舵者。同时,也承担起了教育皇帝的责任。作为一个有着改革想法的人,在手握大权后肯定是想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大权在握的张居正,在执政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就提出了京察使得整个北京城人心惶惶。但实际上这一年并不是京察之年。这个特别京察,使得许多人意识到了,原来还可以这么玩?从此以后利用京察来打压排斥异己的行为自然是不可胜数。

1573年上疏实行考成法,据万历五年户部统计全国的钱粮数目,岁入达435万余两,比隆庆时每岁所入(含折色、钱粮及盐课、赃赎事例等项银两在内)250余万两之数,增长了74%(《明通鉴》卷六七)。可以看到,考成法的实行确实有极大的效果。但实际上更为关键的是,考成法实行以后,内阁的权力得到了极大的强化。监察权被收归了内阁所有,作为皇帝直属机构的六部变相的成为了内阁的执行机构。众所周知,有明一代,在胡惟庸后无宰相。这种强化内阁实权的行为毫无疑问的触碰到了帝国权力最敏感的一环,虽然年幼的皇帝对此还一无所知。

1578年,张居正把福建作为试点区域,清丈田亩。1580年清丈田亩在全国逐步展开,重绘鱼鳞图册。1581实行一条鞭法,把各种税统一用白银支付。一条鞭法的推行极大的改善了明朝的财政状况。这次改革损害了相当多的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这些既得利益者中,有官员、有商人、有士绅、有地主等。作为帝师,可以说张居正的教育是非常失败的。他要求朱翊钧勤俭节约,但自身却没有树立一个好的榜样。1579年,神宗向户部索取10万两白银以备光禄寺御膳之用,张居正上疏据理力争,例举国用不足。然而在张居正死后,万历十二年四月,神宗下令查抄张居正家产,查得黄金万余两,白银十万余两,还有相当数目的银子寄存各处。数额巨大,令人瞠目结舌。

不可否认张居正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挽回了明朝的颓势。但我们看到的是,在他死后,改革的许多成果遭到了破坏。甚至于他在改革过程中起到了很不好的作用并影响到了以后。

张居正死后,再也没有谁可以继续这场改革。因为,改革之路已经被封死。从上到下,从内到外,没有人会支持该改革。改革者得不到支持又怎么能改革呢?没有改革,就注定了大明这艘大船将不可避免地驶向毁灭的深渊。有时候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我们就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那么你认为明朝灭亡的最大因素是什么呢?

张居正与严嵩谁早

严嵩早,比张居正大概早了五十年吧!严嵩是明宏治十六年的进士,排行全国第二,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榜眼。而张居正是明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位列进士榜上前排。严嵩在嘉靖十五年就开始担任内阁首辅,那个时候张居正还是小孩。张居正是万历初年才开始担任内阁首辅,那个时候严嵩早就死了。

张居正和海瑞的区别有哪些

张居正和海瑞最大的区别,同朝为官,张居正老谋深算,才能过人,是大明王朝少有的贤才伟相,可惜隆庆帝短命,才当了五年皇帝,便驾鹤西去了,小皇帝万历小时孺子可教,到他成年亲政后,张显了无穷的报复欲,在众多权贵王公助力下,废了新法,使本以日新月异的大明王朝从此中兴无望,一振不厥,将张居正满门抄斩,也真够毒的,海瑞图有虚表,不知权谋,确是位刚正不阿的坚贞大臣。他适合当纪律委员书记,这二人如能在当时通力合作,垦定会干出一番伟大的业绩来。

从明朝国家角度,海瑞和张居正哪个贡献大

先说结论。我认为从大明王朝的角度,特别是16世纪中业的大明朝廷来说,张居正的贡献更大。下面从几个点来分析。

第一,当时的大明朝廷,需要一个能自上而下推动政治改革的能臣。而非精通地方具体行政事物的干吏。

大明王朝自进入16世纪以来,朝廷一百多年的运转,早已经是弊病丛生。土地兼并严重;中央财政长期亏空;官僚机构人浮于事,行政效率极其低下。而这些问题的改变,需要一个在大明朝廷高层有着长期工作经验的能臣,要求他对于这些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才有机会和办法去解决。

对比一下张居正与海瑞二人的官场经历。张居正自入仕以来,长期处于大明朝廷的政治中心,对于朝堂上内阁斗争、中央政府的运行机制有着深刻认识。且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返回故乡,在几年的时间里接触到社会底层的种种问题。更加明白此时的朝廷需要做出怎样的改变。

反观海瑞,自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被任命为淳安知县,虽然对于民间疾苦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但他的主要精力却要放在具体的民间事物之上,缺乏从宏观的国家层面去思考国政的条件和环境。因此,对于一场需要自上而下发生的改革,是缺乏理论准备和实践基础的。

第二,推动一场政治改革,需要一个能够灵活平衡各方势力,团结各方力量的治世之臣,而非刚正不阿,不懂圆通之道的诤臣。

这一点相信更好理解。先说海瑞,他的闻名于世想必更多是因为他不畏权贵,敢与同当时大明朝堂上的不正之风坚决斗争。为了百姓的利益不惜得罪上官。因此在普通百姓的眼中,海瑞的形象是他们心中理想朝廷官吏的模样。

但很遗憾。大明朝廷里并不是所有的官吏都有着海瑞一般高尚的品格。在大明朝廷中枢,国家机器的运行,更多的是讲究各方势力利益的妥协与平衡。

所以,过于刚直的性格,便会让自己处于所有人的孤立之中。而大明朝廷中枢机构中最为重要的便是文臣集团控制的内阁与内廷宦官集团控制的司礼监。前者掌票拟权,后者掌批红权,相互牵制,最终归于皇帝。所以,要推动改革,文臣集团就必须取得内廷宦官集团的支持才能成事。

这一点上,张居正便处理的十分到位。他放下可文臣对于宦官的鄙夷与厌恶,与宦官集团的首领冯保结成稳固的政治同盟。同时,取得了后宫李太后的支持,从而限制了皇权。如此团结各方势力,才能推动后来的“万历新政”。让明朝中期的危机得到很大的缓解,相当于延长明朝的国祚。

因此,对于当时的大明王朝来说,张居正的贡献在于成功缓解王朝的“中年危机”。而海瑞则主要为大明官场带来了清廉之气,令百姓对于朝廷怀有一丝希望。无疑,张居正的贡献更大!

张居正是个大贪官吗

读者您好,如果您喜欢我的回答,点赞和关注以及转发和评论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我将持续为你带来优质的回答和文章。

张居正是个怎样的人?

张居正不是贪官,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是一个有抱负的人,一个隐忍的人,心系苍生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张扬跋扈、阴狠的人。总的来说,他并不是一个完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毛病的普通人。

1.才华:

少年即成名,12岁参加童试,机敏灵俐深得荆州知府李士翱的怜爱。参加乡试其实也很成功,但是年轻时收到过多赞誉而走上歪路,湖广巡抚顾璘刻意让他落榜磨炼他一下,要不然他可能也会像黄观、商辂那样连中三甲。

2.隐忍:

嘉靖年间,嘉靖只顾修仙练道荒废朝政,严嵩飞扬跋扈,朝堂混乱,所以他有些失望,没有加入夏言和严嵩的内阁首府党派之争。而是对国家由内到外的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朝廷的政治腐败和边防废弛有了直观的认识,也许正是这些不被重用的苦闷时间,让他的改革蓝图一点点的在心中形成。

3.抱负和心系苍生:

他告假回家过一段时间,但是在看到繁杂赋税、贪官花样百出的贪污方法使得百姓困苦不堪。心系苍生的执念促使他重返政坛,当他排除万难,坐上首府的位置后,便开始了著名的"万历新政","一条鞭法"使得全国土地从新丈量,赋税清晰,国库充盈,藏财于民。"考成法"使得各级官员不敢怠慢懈工,朝政上下肃然。同时也是一个工作狂人,十年如一日的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为什么不得善终:

1)张居正因劳瘁而死,由于他的"一条鞭法"和"考成法"得罪了很多“当官发财”的官员,在他死后,遭到了污蔑和陷害,导致他被抄家,家属或饿死或流放(当地官员为了邀功将其家门围死,导致家属几乎全部饿死的惨剧),同僚也被弹劾弃用。

2)看到这,你以为老张是个完人。那就错了,老张到了生涯后期,身上光环无数,有点飘了,出门居然用三十二抬轿,有点飞扬跋扈。对于对手高拱以及反对他的人,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一招致命,有点阴狠。

3)明神宗是张居正的学生,从小受张居正的影响,对张居正其实很崇拜,但是当明神宗慢慢长大,想释放自己的光辉时,发现这个天下全是老师张居正的光芒,再加上老张政治后期有点飘飘然,皇帝自然不开心,于是慢慢的远离张居正,想撵他下台,其实也不如说是嫉妒和由爱生恨。最终在那些佞臣的帮助下,明神宗最终还是干掉了张居正的势力。一代名臣就此覆灭,但他的政策("一条鞭法"和"考成法")以及他的忧国忧民使得后代对他赞誉有加,流芳百世。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83666585@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热门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