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香积寺之战
- 2023-08-08 09:16:27
1、如何评价香积寺之战?安史之乱8年,“香积寺之战”这一概念并没在史书上出现,是后来文人的一种提法,因为战役地点在香积寺。
2、这场战役全称是:“唐收复长安之战”,过程很简单,却很耻辱。
3、相对潼关之战、灵宝之战、睢阳之战、相州之战、河阳之战而言,香积寺之战的影响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4、但是,部分人对此评价却很高:“香积寺之战,是唐朝帝国精锐的对决,30万人相互厮杀”,果真如此吗?香积寺之战,究竟有没有精锐?答案是有,但比例很低,多数是临时招募,属于所谓的“乌合之众”,唐军、叛军,都是如此。
5、唐朝初年,奉行西魏以来的“府兵制”,采取“兵农合一”方式,军队的来源是均田制下的农民。
6、该制度下,士兵平时务农,战时自备武器、粮食,战争结束回家,将领、士兵之间不熟悉,对皇帝有利。
7、唐朝中期,尤其是唐玄宗时代,均田制遭受破坏,府兵制没了基础,自然玩不转了。
8、为此,玄宗推行“募兵制”,各地节度使自己招兵,训练、装备,参与开疆拓土。
9、募兵制下,将领跟士兵关系密切,这是造成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的重要原因,但士兵确实能打仗。
10、此时,唐军有三支精锐,他们常年征战,素质高、战斗力强。
11、安西军团,开拓中亚,高仙芝凭借2万精兵,硬刚20万“大食”军团,若非葛逻禄骑兵倒戈,胜败难说。
12、但是,唐玄宗胡闹,高仙芝、封常清被斩首,安西军团精锐,在安史之乱前期,几乎耗尽。
13、河西军团,对付吐蕃,也是非常强悍,但唐玄宗瞎指挥,不听王忠嗣劝告,非要拿下石堡城。
14、结果,城池虽说攻下,但唐军死伤惨重。
15、再则,河西军团又投入征讨南诏之战,加上其他帝国精锐,两次战败损失15万。
16、安史之乱前期,唐玄宗强迫哥舒翰出兵,在灵宝遭遇埋伏,几乎全军覆没。
17、至于长期对付突厥、奚族、同罗、契丹的幽州军团,掌握在安禄山、史思明手中。
18、由于郭子仪、李光弼反击,以及前期高仙芝、封常清血战拼杀,安禄山的精锐也损失很大。
19、此外,张巡的睢阳之战,与13万叛军死磕,利用城堡打消耗战,叛军差点崩溃。
20、757年5月,也就是香积寺之战前4个月,唐军表现依然不乐观。
21、此时,安禄山被安庆绪刺死,叛军内部不稳。
22、但是,唐军在清渠之战遭遇叛军骑兵、步兵联合进攻,阵亡两万余人。
23、清渠之战惨败,唐肃宗立刻下令募兵,4个月内扩充15万,号称20万。
24、为了确保顺利收复长安,唐肃宗跟回纥联姻,让仆固怀恩去借兵4千,也就是这4千骑兵,扭转了整个战局,但唐朝必须付出代价。
25、史书上记载唐军收复长安之战,过程非常简单。
26、首先,双方列阵完毕,叛军李归仁前来挑战,唐军发起进攻,杀到阵前。
27、接着,叛军反击,唐军溃败,自相踩踏,但叛军掳掠物资,没能痛击,给李嗣业赢得时间。
28、李嗣业脱下盔甲,手持陌刀上阵,砍死几十人,唐军稳住阵脚。
29、旋即,双方主力会战,安守忠派兵袭击侧方,郭子仪并未察觉。
30、安守忠派去袭击的骑兵,全部是同罗、突厥、契丹的劲旅,可惜他们遇上了老冤家。
31、草原上厮杀,同罗、突厥、契丹就经常被回纥吊打,毫无脾气。
32、要知道,此时可是回纥的巅峰,而契丹才刚冒头,突厥早已衰落。
33、看到回纥骑兵,叛军的骑兵立刻溃逃,连战斗的勇气都没有。
34、仆固怀恩率回纥骑兵反杀,来到叛军阵地左侧,引起一片恐慌。
35、安守忠不敢与回纥交手,急忙下令撤退,叛军自相踩踏,又被回纥骑兵掩杀,前后阵亡6万余人。
36、叛军撤退,唐军主帅李俶(唐代宗李豫)、郭子仪不敢追击,也不敢乘胜拿下长安,而是任由安守忠入城。
37、仆固怀恩连续请求7次,希望杀入城内,将叛军一网打尽,但李俶不敢。
38、次日,叛军劫掠够了,从容撤退,唐军才入城。
39、史书记载,唐军此战损失一万余人,叛军死伤六万。
40、参战兵力,叛军10万,损失6万意味着什么?崩溃。
41、唐军号称20万,实际也有15万,为何损失一万人就不敢追击了?仆固怀恩想追击,目的是为了早点兑现承诺。
42、唐朝向回纥借兵,条件是:“收复长安、洛阳两京之后,城池归朝廷,金钱、布帛、女子归回纥。
43、”简单说,就是允许劫掠,不受约束,毕竟回纥是来帮忙,别人将脑袋挂在腰带上,岂能白干活。
44、若唐军果真是精锐,15万劲旅在手,安守忠早就完了。
45、合理解释是,唐军大多属于“乌合之众”,纪律败坏,战斗力不强,李俶、郭子仪没有胆量追击,故而作罢。
46、再则,香积寺之战刚开始,唐军就溃败,几乎乱了阵脚,若非叛军劫掠物资、李嗣业及时出来,估计就惨败了。
47、李归仁一次反击,唐军就乱成这样,岂能说是精锐呢?唐朝初年,李世民对唐军充满自信:“今天看来,唐军只有两三千,足以灭了胡骑数万。
48、”李绩率5千骑兵,千里奔袭草原,俘虏薛延陀五万士兵,就是证明。
49、唐玄宗瞎指挥,以及安史之乱前期的消耗,唐军已经谈不上精锐,能打的将士死伤太多。
50、此时,无论是唐军,还是安庆绪的叛军,都是拉壮丁充数罢了。
51、香积寺之战第二年,郭子仪等9位节度使,号称60万唐军征讨河南,围歼安庆绪残部。
52、此时,安庆绪的军队,骨干力量是从长安撤回来的这帮人,也就是香积寺之战的余部。
53、号称60万大军,郭子仪等名将上阵,结果硬是拿不下安庆绪。
54、不久,史思明再次叛变,从幽州率5万骑兵杀来,唐军在相州遭遇惨败,郭子仪被撤职,洛阳被叛军夺取。
55、相州惨败,唐军可谓是元气大伤,史思明前锋杀到陕州,即将破关而入,长安又一次高级。
56、为此,唐肃宗下达圣旨,在各地拉壮丁,驱赶农民上阵。
57、看到此种景象,杜甫悲愤不已,写下著名《石壕吏》,痛斥朝廷的腐朽无能。
58、总而言之,唐朝收复长安之战,也就是香积寺之战,算是一场“乌合之众”的厮杀,并非帝国精锐的对决。
59、唐军已经没落,没有初唐雄风,能逆转局势还得靠回纥盟友,却付出惨重代价。
60、正因为缺乏实力,唐代宗继位后,只好向河北叛军妥协,以招抚方式结束安史之乱,并授予他们节度使,结果酿成藩镇割据。
61、试想,如果唐军真的有精锐,唐代宗岂能这么干?唐朝后期,真正的精锐,且隶属朝廷的,是后来组建的“神策军”,却也是最终埋葬王朝的力量。
62、香积寺之战是唐朝中期的一次著名战役,对中国历史和宗教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63、以下是个人对香积寺之战的评价:首先,香积寺之战是唐朝中期著名的佛教事件之一,可以看出唐代社会中存在着丰富的宗教文化生活和多元的信仰形态,佛教在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64、其次,香积寺之战是一次****事件,反映了唐朝中期的政治**和社会乱象,在历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65、再次,香积寺之战体现了佛教和道教之间的矛盾,也可以看作是一次佛道争锋的重要事件。
66、同时也可以看做是中原佛教教派争斗史中的一次重要代表。
67、最后,香积寺之战对于佛教思想和宗教事务的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68、这场战争促进了后代佛教僧侣的规范化管理以及宗教实践的标准化,为中国佛教在后来的发展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9、总之,香积寺之战对中国历史、宗教生活和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0、它不仅是一次伟大的历史事件,也是对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71、香积寺之战可以说是唐军内部的战争,这一战没有花样,没有花里胡哨的排兵布阵,有的就是硬碰硬,拼的就是体力,意志力,最终唐军惨胜,靠的也是多出来的几万人。
72、香积寺之战可以称为冷兵器时代最惨烈的战争,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就不会有香积寺之战,没有香积寺之战,大唐的精锐就不会损毁,可以说这一战几乎压垮了大唐的脊梁香积寺之战是唐朝开元年间大规模佛教破坏事件之一,背景是唐玄宗追求佛教功德,极力资助佛教,导致佛教团体与士族势力分裂并激化。
73、该事件发生后,引起了士族、知识界和一些官方人士的强烈反对和抗议,视为对历史文化的重大破坏。
74、该事件反映出了唐代帝王个人崇拜、权力过度集中和文化价值观念矛盾等社会问题,历史价值深远。
75、唐肃宗根据清渠地区河道纵横的地形,意识到在这里并不适合开展大规模的决战,要想取得胜利,就该考虑如何避免与叛军强大的骑兵正面交锋。
76、因而香积寺被才成为主战场。
77、香积寺一站虽然唐朝取得了渴慕的胜利,但是香积寺却寺颓塔裂,战斗过后鲜有游者,如此也算是一种损失和悲哀。
78、香积寺之战是明朝与蒙古右翼部落的一次重大战役。
79、明军通过布阵合理、火器充足、统一指挥等手段,成功抵御了蒙古军的攻势,壮大了明朝的国势,成为明代中期抵御外族入侵的重要战役之一。
80、同时,香积寺之战也是明朝与蒙古之间数十年的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斗,具有历史价值和战争思想的启示。
81、香积寺之战是北宋时期的一场历史战役,起因是道教白云洞弟子破坏佛教香积寺,引发了佛教和道教两派的冲突。
82、最终佛教胜利,香积寺复原重建,并以此作为佛教弘扬之地。
83、这场战役反映了当时中国文化多元化的现实,也彰显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影响力和地位。
84、香积寺之战的胜利对于佛教在北宋时期的发展和树立佛教信仰的形象具有深远的影响。
85、香积寺之战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一场历史性的战役,标志着后唐时期的结束和后晋朝代的开启。
86、在此次战役中,后晋的李存勖在数倍于敌的情况下战胜了后唐的秦宗权,最终登上皇位。
87、这场战役的胜利对于后晋的建立、中国历史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88、正因为如此,香积寺之战成为中国历史上备受瞩目的重要战役之一。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83666585@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