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的故事 韦编三绝的成语典故
- 2023-05-02 12:07:59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韦编三绝的故事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韦编三绝的成语典故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韦编三绝的主角是谁
韦编三绝的主角是孔子。
韦编三绝(拼音:wéibiānsānjué)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成语“韦编三绝”即引自于此。
“韦编三绝”指的是精读。苏轼也提倡一本书要反复读,但每次都要有不同的目的和重点。因为每次着眼点不同,收获也就不一样。而陶渊明则自称“好读书,不求甚解”,其着眼点并不是浮皮潦草,而是读书范围要广博,要讲方法,求效率。
韦编三绝的故事50字
韦编三绝,讲的是孔子刻苦读书的故事。
”韦”是用皮革做成的绳子,古人用韦把竹简书编连起来,称之“韦编”。“绝”是断了的意思。“三绝”是指断了多次。
这个故事是说孔子读书非常刻苦,把竹简书都翻断了多次。
韦编三绝的历史主要人物是谁
“韦编三绝”指的是孔子。
“韦编”指的是竹简,因为古时候的文字是刻在竹片上的,为了防止文字顺序错乱,古人会用麻绳将竹片编连起来。
“韦编三绝”一词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指的是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连竹简的绳子多次脱断的故事。
韦编三绝的主要内容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的,要写许多竹简,还必须用牛皮绳子,把这些竹简便连在一起,平时卷起来放着,读的时候就打开。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这就是韦编三绝成语的由来。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的成语典故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的,要写许多竹简,还必须用牛皮绳子,把这些竹简便连在一起,平时卷起来放着,读的时候就打开。《周易》文字艰涩,内窄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这就是韦编三绝成语的由来。
韦编三绝的故事和韦编三绝的成语典故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83666585@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