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 2023-05-01 22:14:52
其实心理健康问题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突出表现
1、智力正常。这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因此衡量时,关键在于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效能:即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情绪健康。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包括的内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
3、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作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而有言行,而不是行动盲目、畏惧困难,顽固执拗。
4、人格完整。人格指的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一是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
5、自我评价正确。正确的自我评价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和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摆事实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而自惭,面,能够自我悦纳,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强、自制、自爱适度,正视现实,积极进取。
6、人际关系和谐。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其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既有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自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长工补己之短,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交往动机端正。
7、社会适应正常。个体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做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的办法对应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还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革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
8、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应具有与年龄与角色相应的心理行为特征。
结合自己实际谈谈如何认识和处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的求知欲望.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指人对自己与周围的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3.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健康者经常能保持愉快,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行动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行好.
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5.能保持完整同意的人格品质.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的气质,能力,性格和思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
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地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在中国,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人口众多,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在人们心目中,考入大学成为与个人命运、与财富、与家族的荣誉密切相关的大事,大学生也因此备受社会的关注与青睐。但是,大学阶段处于个人人生观、世界观真正创立的时期,尚未最后定型,有着很强的可塑性。特别是在当今风云变幻的高科技时代,居社会宠儿地位的大学生,难以抵御各种诱惑、观念的误导,走向自我的迷失与困顿。改变教学方式,真正让学生“站起来了望”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自己、磨砺自己、锤炼自己、提高自己,拓宽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把大学只当成大学办,而是把其当成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道链条。
国家如何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
我们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以下四个方面因素有关系,个体所承受的压力,自我的度,应付压力的技能,社会支持系统一次可以从四个方面因素着手维护,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1,调整认知,正确对待压力与挫折。
2,营造积极的自我概念,3,掌握有效的应对技能,4,营造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
学生素质评价中心理健康状况怎样写
心理健康状况可以从质性和量化两方面去写。
1、质性:从你自己的观察和主观感受,或者是找学生谈话中,了解到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多少学生心理素质好,心理健康水平正常。有哪些不正常,表现为什么?
2、量化:找一些心理健康量表,对班级学生进行施测,根据测量的结果,如实报告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然后对量化结果不太好的学生进行座谈,深入了解,丰富材料。心理健康量表在网上可以找到,如scl-90就属于这类量表。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
——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OK,关于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83666585@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